•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建构主义理论

    时间:2019-05-15 03:19: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和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客观现实,如何更有效的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使之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和国家周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欧美流行的教学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深入推进,建构主义这种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体验意识的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同仁的青睐。当然,在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第一章内容《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为例,浅探建构主义理论在该章内容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建构主义理论概要
      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通过长期研究并提出的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实践教学。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分为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师定位、学习环境,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其一,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不是对现实绝对的客观反映,它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认识程度,随着认识程度的加深不断地被重构和建构;另一方面随着特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要真正的理解知识需要在特定的具体的环境中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去理解。其二,学生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经验存在差异性和丰富性,学生不是教师灌输和传递知识的被动者,而是建构知识的主动者。学生根据自身背景,主动选择、接收和处理知识,主动建构和理解知识,从而获得建构意义。其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互动的,更强调主动建构性,即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单打独斗”个人化式的学习到“团结互助”社会化式的学习,从孤立“情景式”教学到热衷于“情景化式”的学习。其四,教师定位认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要从传统的知识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增加学生的自控学习,减少外部强制;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世界。其五,学习环境要求:学习情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所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交流和协作,通过上述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构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构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个性区别。其六,教学原则强调: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就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务实性,课堂上的内容能够紧密的和客观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甚至便于学生直接从实践检验中验证知识;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兴趣权和批判权,鼓励学生在社会历史背景下检验自己的观点,构建知识意义,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知识交流协作的创造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理想信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的课程教学中包涵了三节的内容: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着重向学生讲明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着重向学生讲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着重从实践层面向学生讲明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强调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同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针对上述教学内容,笔者试图在课程导入、展开,实践和总结等教学环节中逐步将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渗透进去。
      课程导入——问题式教学
      此项环节主要渗透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知识观,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本章的导入部分,着重需要讲明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在此部分,一方面由于概念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如果老师直接讲述概念和特征,进行一般性阐述和演示,就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就会对知识感到乏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体个性不同、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兴趣和爱好也存在差异,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想出对策。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理念,大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单纯的去吸收知识,他们需要从理论上的解释和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构建知识,消化知识,增强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学生观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因此,问题式教学法就成为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与理想信念含义和特征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有效载体。首先,在课程开始,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教学相关准备,把学生按照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分别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老师根据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空想、幻想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嫦娥奔月、点石成金、共产主义社会等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的想?”等等;再次,老师问题设置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时欢迎每个小组的学生个体根据理想信念的教学主题提出问题,学生个体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时,还要思考回答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最后,各个小组选举一个汇报人,分别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向老师和其它小组汇报本小组同学之间的疑问。这样,在课程导入部分,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学们一方面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通过看书,带着问题思考,从书上寻找相关答案和解释;另一方面,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问,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共同帮助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问题式的教学中就积极主动的建构了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就彻底加深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的理解。
      课程展开——互动式教学
      此项环节主要渗透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师角色的定位,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的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在相互倾听中消化知识。在本章的展开部分,需要讲明两大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具体阐明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特别是讲明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等问题。二是既然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很重要,那么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这就要引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那为什么要树立上述理想信念呢?就需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崇高的理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特点,它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道理;同时让学生明白当前为什么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等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是互动的,更加强调关注学生的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学生要学会在从个人化式的学习转向社会化式的学习。同时构建主义教师定位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辅导者,减少外部强制。因此,互动式教学法就成为建构主义与想信念教学的展开内容相融合的有效载体。首先,在课程展开时,教师运用精选案例式互动教学。选取马加爵、洪战辉、徐本禹等当代青年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自然使学生得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性的理论认识。其次,教师再运用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形式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主题可以是就当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认识“渺茫论”和“怀疑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对当代某些大学生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为什么不提共产主义是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区分“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使学生在“破”中“立”,在批判思维中升华认识和知识。最后,教师再运用多维思辨式教学,譬如“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等论题,让学生广泛参与思辨,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加强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中、从感情认同中坚定理想信念,从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创造的“中国奇迹”实践大课堂中,从真理认知、理论清醒、现实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课程实践——情境式教学
      此项环节主要渗透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强化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在本章的实践环节,需要向学生讲明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辩证关系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同时教育学生认清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使学生明白正确的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树立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所学内容,侧重于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行动感悟中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下的进行体验,身受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去消化和比较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充分利用学生身处的时情世情,学习所在的国情校情、生活所在的家情友情等环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构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个性区别,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情境式教学就成为建构主义与理想信念教学实践内容相融合的有效载体。首先,教师在课堂之内要科学的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仪器,观看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新闻片或故事片,设置一些两难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对“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国内物价上涨现象”、“如何看待腐败问题”等时事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消除困惑,坚定理想。其次,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课堂之外积极引导学习情境的科学设置,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或小分队,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自然,带着问题进行社会大调查,分析相关问题存在的原因,研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电脑、相机、DV和Smartphone智能手机等现代化的先进资源和工具,记录和传输生活中遇到的情境素材,自我归纳,自我分析、自我总结5,在此基础上,再与同班级同学相互交流分享情境教育经验所得,进一步通过实践建构坚定的理想信念。
      课程总结——评价式教学
      此项环节主要渗透建构主义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原则。在本章总结环节中,要对前面理想与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与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的实现必须根植于现实实践,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特点等教学内容进行贯通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程评估。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注重 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通过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更强调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对客观的解释,而是根据学生的经验构建知识。评价式教学法就成为建构主义与理想信念教学总结内容部分相融合的有效载体。首先,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要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注重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实践与参与相结合,积极探讨全过程、动态性、综合性评价,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期末闭关考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其次,科学设置评价标准。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分别开展学生调查问卷、教师、专家和管理者调查问卷,整理和收集反馈意见,同时对指标设计要达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不仅能反映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而且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思维的导向性指标,建立起一套科学易操作的理想信念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最后,积极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和教学功能,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展和进步,达到以评促进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6。”让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构建当代大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相关热词搜索: 建构 理想信念 主义理论 大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