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中国如何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潘家华,朱仙丽)

    时间:2021-01-10 08:03: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资料来源:IEA,2003。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概要。(PJ=1015J)

    工业化过程往往伴随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化。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前进,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必然呈现增长趋势。今后20-50年,如何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中国工业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两方面都非常独特。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13亿,官方统计的农业人口约9亿,农村劳动力约4.85亿。据最新研究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水平以及中国自身需要相比,中国在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例如,北京的污水处理率仅为5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十分迫切,除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外,已有20多个城市在积极筹建城市地铁。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拉动下,中国的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例如,中国的钢铁产量从2000年的不到1.3亿吨增加到2003年2.2亿吨,大大超过原来的估计;
    2003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是439万辆,比上年增加了34.2%,其中小轿车的销售量为197万辆,仅北京地区就达40万辆。尽管如此,目前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每千人仅2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千人780辆的水平。

    中国的减排需求

    由表1数据可见,1990-2001年中国人口净增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GDP增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非常显著,但仍只占欧盟或美国的1/3,而中国排放增量却占到同期世界总增量的27.3%。

    中国为了实现未来20年间GDP年均增长7.2%的目标,即使能源需求以年均3.79%这一非常保守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能源需求也将达到31亿吨标煤。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预计2020年碳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一增量比全世界1990-2001年总排放增量还要大。大量能源消费不仅带来能源安全问题,还将加剧对环境的压力,例如SO2排放量将从2000年的27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700万吨,酸雨危害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总之,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看,中国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实现低碳增长的可能途径

    中国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能效和能源供应多样化等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积极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从增加碳汇角度也产生了积极效果。未来,中国需要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碳发展。其可能途径包括:

    (1)低碳和无碳能源开发。

    从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必然选择。例如,中国的三峡工程,尽管存在因生态和社会问题的争议,但从其发电量看相当于每年少燃烧5000万吨原煤,减排CO2 约3000万吨。又如,中国农村地区大约有2亿吨作物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燃料正在被商业燃料和电力所取代,应该加以适当利用。从提高能效角度看潜力也很大,例如建筑物节能等。

    (2)技术飞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移动电话在中国的推广使用,减少了对大量碳密集型材料,如电线杆、电缆等的需求。2003年中国的电话装机入网量增加了1.1177亿部,其中6870万部是移动电话。汽车应成为中国技术飞跃的另一个关键领域。预计今后10年中国的汽车销量会保持25%左右的增长率,考虑到中国石油供应、土地利用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对汽车发展的制约,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中国就不得不把汽车保有量限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3)改进规划,避免人造资产的浪费。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和规划的不尽完善,中国在投资建设中出现了不少决策失误和浪费现象。许多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建筑质量差而不得不频繁改造或重建;
    公路与地铁网络总在不停地大规模修建、扩建和维护;
    许多城市虽然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但污水收集网建设仍然滞后或脱节。所有这些拆毁和重建,都有助于增加GDP和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对增加国家的财富总量效果并不大,还消耗了大量能源密集型产品,增加了排放。

    (4) 消费者行为变化。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中国不可能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工业化。目前,中国富裕消费者的行为趋向于追求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国家应该通过政策措施抑制浪费和奢侈性消费行为。

    (5) 碳的捕获与存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潜在技术方案,但与太阳能汽车一样,商业化道路尚需时日。

    中国-欧盟在减排上的合作潜力

    在所有上述领域,中国和欧盟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已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为中欧之间的联合努力提供了一种有效机制。尽管低碳或无碳技术的开发、传播、转让以及工程应用等硬件方面的合作非常必要,合作前景广阔,但在规划、制度、公众意识和行为变化等软件方面的合作更为重要。

    来源:《气候变化通讯》2004年4月期

    作者:潘家华 朱仙丽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温室 排放 中国 化与 气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