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学习的首要条件|

    时间:2019-05-03 03:16: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质疑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现的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学习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疑”字。
       关键词: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98-01
      有人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分析和比较,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其中一条是,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不懂故意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能更好地与老师交流。美国小学生守则的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出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而中国学生则不懂装懂,不向老师提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我国古代,人们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问题,更是教学原则、教学观念的问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问题。
       像美国学生那样装不懂固然不好,但是能提出问题肯定要强于不提出问题。很显然,在课堂上,学生不可能把教学内容都理解透彻,不可能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这一点我感受颇深。每次看学生的考试总结时,发现他们总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是“平时学习不认真,没有做到不懂就问”。问题他们能发现,却很少去改正,主动提问的就更少。他们对老师过于依赖了,做题时依赖老师的提示和点拨,孰不知考试时不会有老师的指点于提示的。
       真正的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我曾对初三所教两班学生进行过调查,敢于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敢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9%,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3%。为什么有67%的学生不提问呢?粗略地说,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颖,怕自己提出问题不恰当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对自己能还提出问题也产生颖问,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久而久之,上课能积极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少。
       2.不善于质疑
       有些学生只是虔诚而认真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考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有的老师还说:“你们只要将我所讲的内容掌握了,考试就不会有问题了。”学生将老师看成是救世主,上课时只考虑如何将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哪还有时间思考。
       3.不会质疑
       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习上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他们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性、非学术性的问题;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驱使,进入初三,教师讲课时目标性也更强,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再涉及。这样学生常问老师的就是这道题考试考不考。
       4.有的教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
       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错识的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论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信老师的思维定势,不敢对有疑问的问题提出质疑。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盲听、盲从非常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追求真理,将会大大限制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徘徊"这个词,很多歌手都唱成"pái huí"。这显然是荒谬的,很多学生因为对这些歌手的盲目崇拜,也跟着学。对于这个谬误,让他们自己去找,通过查阅字典,学生明白了,这些所谓的名人也会犯错误。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一旦发现老师和课本上有错误,一定要大胆指出来。初中配套录音《幼时记趣》中,"项为(wèi)、之强(jiāng)"的"为"、“强”分别念成了"wéi、qiáng"了。这些可能是著名播音员朗诵的,有些学生听了以后,马上提出质疑,还有学生不相信。此时,学生查找各种资料,找到有说服力的论据,纠正了原来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谬误,教师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被动接受答案。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他们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只要我们掌握敲击"燧石"的正确方法,学生创造力的火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的。
       “抓住谬误”这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法,不但学生感到好奇和新鲜,甚至很多老师也一定是闻所未闻,甚至无法理解和接受。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期帕尔教授同样也喜欢听到学生的反对声音。他在给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学生们经常这样提醒他:“杰拉德•卡期帕尔教授,你错了!”每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都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他说:“学生们的天真让我意识到我的理解并不全面,然后再把讲义重写一遍。创新和追求真理就要靠这种质疑的勇气。”
       有人说,在斯坦福大学成长的历程中,始终贯穿学以创业、学以进取的精神,而在杰拉德•卡期帕尔教授看来,学生对他说“教授,你错了,”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的今天,教学表面上似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实际上仍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各种问题,事先挖好的一个又一个陷阱,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想法设法让学生往陷阱里跳。学生也是唯老师“问”是“瞻”,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之"答"必须根据老师之问,丝毫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同样被束缚,课堂上没有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更没有大胆的质疑。
       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思考,这样思维能力、学识水平才会不断上升,不断提高。这就是“学须质疑”在意义所在。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起点。
       教育的主要贡献是培养好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他们是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都有责任让孩子们大声说出他们的想法!
      

    相关热词搜索: 首要 条件 学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