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飞鸿雪泥 风范铭心] 飞鸿雪泥

    时间:2018-12-24 03:18: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诗人郭小川谢世快三十年了。论辈分,我应该叫他叔叔。我的父亲和郭叔叔在延安中央党校三部一起工作过,他当时是学员,父亲是组教科长,大概类似今天校方的教务长吧。1972年冬天,我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与郭叔叔相识。当时,政治上的寒流迫使人无法尽开颜,六位延安时期的老战友,在北京西单附近的一座小四合院里吃饭、叙谈。那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美好感觉,白居易很难体会,因为,尚未度尽劫波的兄弟姐妹,分别从牛棚或监狱才回来不久。
      郭叔叔就像出土文物一样,使我很惊讶,以致失语:“你就是郭小川?”真不懂礼貌。“名声不太好。”他平淡地回答道。是的,那场浩劫是诽谤、摧毁作家的。但是,我读过郭小川的许多诗歌,也读过1966年夏天以后刊物、报纸上的许多诗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曾有东北一块插队的知青感叹:“郭小川跑哪去了!”
      当郭叔叔知道我是诗歌爱好者时,眼神里流露出欢快,他让我把我的诗作马上抄录给他看。我抄录了拙作《七律・登骊山捉蒋亭》。诗人认真地审视我的作品,然后说:“有基础,有气魄,但不懂格律。”我只上过初中一年级就上山下乡了,确实不懂“格律”是何物。那年头,《满江红》《念奴娇》满天飞,毛主席写得非常好,而更多的东西,只有一纸空洞的豪情,我这个水平的人,再去从中探寻“格律”?这时候,郭叔叔给了我一句教诲:“可以看一看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
      斗转星移,人世沧桑,三十多年过去了,其间,我浏览过古今中外的许多诗学著作,但“牙牙学语”时领略的第一本诗学著作《诗词格律十讲》,就是郭叔叔指引我去读的。我只欣赏过他的一首旧体诗:“原无野老泪,常有少年狂。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流言真笑料,豪气自文章。何时还北国,把酒论长江。”对这首在《诗刊》上以“郭小川遗作”的方式发表的五言律诗,我非常喜欢。想起来,可能是我们见面之前,他在湖北干校时期写的。首先,这首诗是“俪体”,即通首皆对的律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诗中“野老”句,反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之意而行之。其次,这首诗还是“拗体”,即有意识地突破粘式律的规范,第三、五、七句的第二字,分别与他们上句的第二字失粘。郭叔叔为什么这样使用格律呢?用“俪体”,当然是学杜甫,强调汉字对偶的美感效果;用“拗体”,也是学杜甫,不作和平温厚之音,锻造激楚悲壮之响,以“变声”烘托受黑暗势力迫害打击后的不屈服心态。
      我感谢郭叔叔教我诗词格律,这种长者对后学的帮助,恰逢如饥似渴求知的人,乃是良性诱引。诗人早以化成火药味很浓很浓的硝烟,但他继承前贤、沾溉后昆的精神,为人类文明的长卷留下令人难忘的墨彩。
      求知的薪火永不熄灭,而“知”的到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喜从天降”。1995年,我与一位朋友拟编辑一部《宋词鉴赏辞典》,其中一部分选目的鉴赏文章,要取得某些古典文学研究家的著作权使用权。于是乎,我就不停地向全国各地发信,收到了二十几封呼应我的要求的回信,其中就有一封“另类”的回信,出自施蛰存先生的手笔。
      施蛰存,1905年出生,从1923年起,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他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某些小说作品,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的畸形与病态的都市生活,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并将人的主观感觉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描写之中,在小说的形式、手法上也有所革新,重视对潜意识的开掘,对我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施先生的情况和沈从文比较相似,解放前侧重于文学创作,解放后则完全扎到故纸堆里,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的碑版文物研究与古典文学研究素享盛名。我曾经读过他的《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全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论析确切。考虑到施先生是鉴赏方面的大手笔,便冒昧地给他写信约稿。
      施先生的回信是这样的:
      
      你们要转载我的一篇旧文,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你们要编《宋词鉴赏辞典》,却用别家同类书成稿,应当另请高明,现在却把钱用得“冤”了。
      这一类“鉴赏辞典”,已出了不少,你们还想出,销路有把握吗?我奉劝你们精明一些,不要急于出书,重编一套,半年够了,望考虑。
      在病中,不能多写。
      施蛰存
      1995.10.7
      现在出版社突然多起来,大家走一条路,重复的书出了不少,你们不会创出自己的方向吗?唐诗、宋词,出够了!
      书感!
      
      施先生的回信包涵如下几层意思:一、同意给出版社著作权的使用权。二、最好不要用别家同类书的成稿。三、对已经出滥了的图书,担心销路不好。四、强调出版的创新意识,反对重复出书。
      施蛰存在病中关心的问题,给予出版工作者很大的启发。就拿“鉴赏辞典”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鉴赏热”,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确实已呈消歇状态。施先生“唐诗、宋词,出够了”的厌倦之语,并非针对深刻、新鲜而颇富动态的古典文学研究事业,他的锋芒所向是“炒冷饭”、“狗尾续貂”等等。出版工作者应该加强宏观编辑意识,千万不要轻易跟风,最后“把钱用得‘冤’了”。上述《宋词鉴赏辞典》,就因为销路不好,没有出版。我之所得,惟有施蛰存的亲笔信。
      鲁迅作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我想,记录二三长者的同类型事情,也是满有意义的。这当然不是讲“雏凤清于老凤声”,而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给予晚辈的教诲与感染。
      已经驾鹤西去的张岱年先生,在1996年秋季,和我有一天的交往。岱老时年八十有六,为我责编的《国学通览》作序。他说,现在的情况,只能写这种千字短文了。那天,我又把他从北大接到方庄,参加《国学通览》研讨会。由于电梯正在修理,我搀扶着他登楼,他腿脚不好,几乎是一步一步蹭上去的。在多功能厅开会的时候,安排他第一个发言。他从西方各国哲学讲起,强调晚近西方哲学的优越之处和可借鉴性。他说:“一个文明的民族,必须具有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这个民族的人民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在于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对《国学通览》高屋建瓴的精辟解读,他对出版学术图书的热情支持,很令人感动。我从他银发苍苍而庄重的形象上,从他低沉有力而略微沙哑的声音中,体悟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大雅风度。
      长者甘霖润旱田!
      责任编辑/姜海波

    相关热词搜索: 铭心 风范 飞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