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吉姆”形象面面观】 麦琪的礼物吉姆的形象

    时间:2019-05-14 03:17: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约瑟夫·康拉德是享誉中外的英国小说家,由于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他被后人誉为英国现代主义的先驱。《吉姆爷》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对吉姆形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从事英国文学研究者所执著的课题。本文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原型理论、后殖民主义等理论从六个方面对吉姆的形象做出了新的解读,力图把一个全新的、多面的吉姆形象展现给读者。
      关键词:吉姆 形象 面面观
      
      一、引 言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生于波兰的英国小说家,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先驱。年轻时当过海员,中年才改行写作。一生共写作13部长篇小说和28部短篇小说,主要作品包括《黑暗之心》(1899年)、《吉姆爷》(1900年)等。其中《吉姆爷》一书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体现了典型的康拉德笔下的人物。故事的主人公吉姆是个笃信基督教的热血青年,他的一生似乎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实际上,他一生只犯了一个刻骨铭心的错误,弃船而逃。在这之前,他在帕特纳号作大副,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在一次远航中,当满载一船香客的帕特纳号将要沉没时,他决意和一船乘客共患难。但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被恐惧和混乱吓破了胆,他到底还是跳到了他曾经厌恶过的同伴中。作为没有责任感的丑闻人物,吉姆被法庭判了失职罪,没收了航海证件。之后他在马罗的帮助下,换了许多工作,最后他躲进了土著人的居住区帕图森岛,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并在那里获得了土著头人的信任。一次,他为白人海盗布朗求情,获准,结果海盗在离去时背信弃义,杀死了头人的儿子,吉姆满腔悲愤,向头人请罪,心甘情愿地走向了死亡。
      二、对吉姆形象的全新阐释
      1.“吉姆”——矛盾作用下的悲情人物 首先,吉姆的矛盾特征体现在他的称呼“吉姆爷”上。吉姆是个普通的名字,而“爷”是一个尊贵的称谓。将吉姆和爷放在一起本身就有一种讽刺的意思。在西方白人的世界里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吉姆本身普通人的一面,即符号“Jim”有关的一切。而土著人则关注的是吉姆作为神人身上所拥有的与他们的世界不同的地方,即符号“Lord”的神性光环。两个极端不同世界的人对吉姆的解读也同样走向了不同的两端,这样就造成了两个身份中间的空白和锻炼,隐藏在其中的矛盾也最终造就了吉姆的悲剧结局。
      其次,吉姆是浪漫主义理想和残酷的现实这对矛盾作用下的悲情人物。吉姆沉迷于浪漫的理想主义,终日幻想见义勇为、除暴安良而成为英雄。当帕特纳号失事时,他本来有成为英雄的机会,来解救这些乘客,但是当他面对船即沉、人即死的现实时,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他选择了逃跑。当海盗侵扰帕图森岛时,被称为“吉姆爷”的吉姆本应该挺身而出,带领大家与海盗抗争,但是他在海盗面前又低下了头,错过了歼敌的良机,再一次与理想中的英雄失之交臂。吉姆没能成为英雄,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屈从于现实,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性格上的怯懦和优柔寡断。
      2.“吉姆”——原罪思想根深蒂固的人物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为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而犯下了“原罪”。原罪世代相传,于是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吉姆在帕特纳号将要沉没时的一跳,违背了海员准则,法庭因此判他失职罪,而在吉姆的内心深处,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罪”更让他忍受着折磨与煎熬。小说的作者康拉德被看做是一位道德医生,其著作则是康拉德为人类开具的道德处方,小说的叙述者之一马罗成了作者进行道德探索的工具。在马罗看来,吉姆在道德上的犯罪是人类的共同弱点,是无法摆脱的“原罪”。此时的吉姆已非个体的吉姆,而具有广义的代表性,他代表了基督教文化下的整个人类,而他在道德上的救赎就是基督教文化下的广义的救赎。于是,吉姆走上了精神赎罪的心路历程,他来到帕图森岛,帮助当地的土著人摆脱的土王的魔爪而获得了新生,因而在土著人那里得了信任和尊敬,并赢得了“吉姆爷”的称号,这是他赎罪而获得重生的重要体现。或许是命途多舛,正当“吉姆爷”春风得意时,海盗布朗的到来打破了小岛的沉寂,后来由于吉姆为布朗的求情而导致土著头人儿子被杀。吉姆成为间接的杀人犯,他备受良心的谴责,这种道德上的罪恶触及了吉姆的道德底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于是吉姆心甘情愿的以死谢罪,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道德上的解脱。
      3.“吉姆”——兼具双重身份的人物 吉姆的第一重身份是笃信“原罪”的、虔诚的基督徒,他不惜以自我牺牲来达到他在基督教意义上的自我完善和救赎。但吉姆又同时被康拉德描述为帝国主义在帕图森岛的代言人,是凌驾于土著人之上的“吉姆爷”。他为帝国主义贸易公司工作,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奴役殖民地人民,虽然远离欧洲大陆,但他却从未失去他的英国男性殖民意识和殖民话语权,在他眼中,当地的土人只是所谓的“他者”,而海盗布朗才是他的“同族人”。显然,吉姆追求的道德完美和精神救赎是基于种族歧视和民族不平等之上,扎根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土壤中的,因此在当时是绝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而吉姆的死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其双重身份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产物。
      4.“吉姆”——《圣经》中亚当和耶稣的结合人物 《圣经》作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原型。通过阅读《吉姆爷》这本书,从中可以找到很多与圣经相同的话语和语境,并且可以在吉姆的身上发现《圣经》中两个重要人物的影子。首先《吉姆爷》中的吉姆的生命历程与《圣经》中讲述亚当故事的U型结构有着相同的安排即:背叛—堕入灾难—悔悟—获得解放—复兴。另外在描写帕特纳号要沉没时的情景,康拉德使用了“蛇”的意象,关于意象弗莱有如下的阐释:“一个原型就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的文学经验的组成部分。”“蛇”是阴暗的生灵,是邪恶的化身,而吉姆就如同“亚当”一样,他的堕落也是与“蛇”分不开的。
      其次康拉德笔下的“吉姆”与耶稣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称呼上:Lord Jim中的Lord当L大写时,多指耶稣和上帝,例如:the Lord’s Day(主日),the Lord’s Supper(圣餐)”。康拉德在该书书名的选择上就有很强的寓意,同时用暗喻把吉姆比作上帝也显示出其良苦用心和作者本身对吉姆的赞扬。因为他在有意和无意间对两者进行着对比。第二,服饰上:正如耶稣在门徒面前展示他至高神圣时所穿的发光的洁白衣一样。吉姆在流浪过程中和在帕图森岛上穿的都是一身白衣。第三,责任上:耶稣是世人的“救世主”,解救世人于水火,而吉姆把帕图森岛上的土著人从土王的魔爪中解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也是土人的“救世主”。第四,性情上:吉姆的虔诚、坚忍、博爱和宽恕的优秀品质都能在耶稣身上找到共同点。第五,结局上:吉姆为了自己的信念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耶稣也同样如此,为了实现拯救世人的理想而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虽然作为凡人的吉姆没有能力复活,但是他的死亡启示许多人在道德上的重生,与耶稣的复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5.“吉姆”——弗洛伊德主义影响下的人物 弗洛伊德曾经在20世纪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理论学说,即人格可以划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无意识活动,由性本能组成,以“快乐”为活动原则;自我代表的是理性,它受到客观外界的影响,满足本能需求,但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则代表的是社会道德标准,压抑本能和自身的欲望,按“至善”为活动准则。在这三重人格中本我和超我常处于无法调和的矛盾中,而自我则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
      在一般条件下,本我、自我、超我处于平衡状态,而一旦关系失衡,人的行为就会失常。可以运用此套理论对吉姆的性格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吉姆是个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总是有一种成为英雄的冲动,并一直为其做出努力。从精神层面来讲,他的这种英雄主义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属于“本我”的范畴。但是在船毁人亡的现实面前,经过现实原则活动的“自我”调节之后,怯懦的吉姆意识到他的理想化的英雄行为已经无法实现,于是他弃船逃走,而逃走又让他良心上备受谴责和折磨,根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良心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属于“超我”的范畴。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吉姆“本我”的英雄主义的冲动,经过“自我”的理性判断而无法实现时,必然受到良心上即“超我”的谴责,而走上救赎之路。
      三、结 语
      总之,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阐述,一个全新的吉姆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吉姆是个矛盾的悲情人物,时而忠诚,时而背叛,因而可怜;他是一个知罪赎罪的勇者,因而可爱;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吉姆爷”,因而可恨;是个心理失衡者,因而可悲;是神的化身,因而可敬。
      
      参考文献:
      [1] 毕风珊.《吉姆爷》中“他者”话语解读[J].学术交流,2005,(12):201.
      [2] 弗莱.批评的解剖[M].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356.
      [3] 张金良,祁淑玲.论《吉姆爷》吉姆的耶稣形象[J].理论观察,2004,(01):104.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 吉姆 面面观 形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