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

    时间:2022-09-25 13:4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5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构想。

    讲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有二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经受住了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经历了150多年的实践,依然保持着生命力。尤其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个小点: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从19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就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方案,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份,摒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个要点: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三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个小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当今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3/4,其中美国就占了1/4。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

    第三个小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在于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

    第三个要点: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有二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第二个小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a、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b、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的因素。

    c、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方面: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三个小点。

    第一个小点: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

    第二个小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有两层:

    第一层含义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第二层含义是:从现阶段生产力状况来说,我们必须正视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有三点:

    一是生产力不发达;

    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

    三是上层建筑还不完善。

    第三个小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表明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者。

    第二个要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思想汇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三个要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三个方面: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二个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是:使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第三个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重要保证);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大动力)。

    第四个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共分八个部分,总计16400余字,内容十分丰富。

    《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的第一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决定>的第二部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决定>的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
    “党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的第八部分)”四个方面,对全党作了工作部署。

    “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有五项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五是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篇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篇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作者:寇立研;

    作者机构:中联部新闻办;

    来源:对外传播

    ISSN:1671-8038

    年:2016

    卷:000

    期:006

    页码:P.4-5

    页数:2

    中图分类:D2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传播领域;政治传播;政治话语;传播活动;传播实践;创新传播;传播体系;人际传播;传播策略;动态比较

    摘要:党的国际形象不仅是个传播领域的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因为执政党的国际形象关系到国际国内人心向背,更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国内外特别关注,党的国际形象特别突出,研究党的国际形象相关机理特别重要。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防止只就形象抓形象,避免被纷繁易变的表象所误导。我们需要超越形象,在更深一步、更广阔一些的定位上去开展核心政治话语的传播(1),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篇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80周年

    1.20XX年是建军80周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九(1)班同学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请你加入.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2)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
    上甘岭战役。.

    (3)建国后,人民军队又有哪些新发展?请你谈谈怎样看待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军扩展为多兵种部队。解放后,在陆军基础上建成了人民空军,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壮大发展,装备多种导弹核武器,筑就现代化国防的钢铁长城。

    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所有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利后,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留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
    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20XX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 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工业支持农业;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保障机制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行政;
    民主管理;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7.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及挫折的原因及认识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及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
    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
    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
    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
    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

    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A、有哪两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

    俄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C、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D、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E、 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0XX年3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⑴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2分)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⑵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㈠援助:是指我国一五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156个项目

    ㈡积极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活动最终决选出7名红歌手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唱红歌”的活动。

    材料二: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著名的建筑物,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为纪念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每年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20XX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请回答:

     

    (1)20XX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2分)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3分)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答2点即可)

    意义:弘扬了井冈山精神,促进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3)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阅兵仪式,当时苏德战场正进行什么战役,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2分)

    正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获胜;
    意义: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国法西斯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4)“莫斯科红场唱红歌”也是中国青年重温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活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十月革命 。这次革命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2分)

    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

    (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C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篇五】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作者:晨光
    来源:《时代报告》2019年第07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8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几个难忘的故事,体会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液的初心和使命。
    “真理的味道甜极了”。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把墨汁当成红糖,吃得满嘴是墨,却还不住地称赞:“甜极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翻譯《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甚至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面对死亡,他高呼“共产党万岁”。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座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就是在这座绞架下英勇就义的。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死亡,李大钊高呼“共产党万岁”。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敌人虽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在最黑暗的时代,他真情讴歌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用生命讴歌、用鲜血浇灌的“可爱中国”如今已经屹立世界东方。
    “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当年,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焦裕禄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在盐碱区,他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说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马尿碱,这让和盐碱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目瞪口呆。无论瓢泼大雨,还是风沙漫天,别人往屋里跑,焦裕禄总是往外冲,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