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2018社会道德缺失事件_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以及培育机制研究

    时间:2019-03-30 03:15: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040-02  摘要:道德的重要性是社会普遍认识到的,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有些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失范、文化冲突、价值多元等的冲击,社会道德遭受严峻挑战。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会道德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出现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由此提出社会道德的培育机制。
      关键词:道德;道德缺失;培育机制
      我国自古重道德,重道德教化,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它主张以伦理道德教化人民,以使人们形成敦厚的性格,相互为亲,和谐相处,从而社会安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家更是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理念,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发现今天的道德作为一种规范,远没有形成一种类似法律的威慑力。现如今,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见到有关社会冷漠现象的报导。“道德缺失”成了上报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如何重塑主流价值观,恢复人在功利以外的正常关系,树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摆在现在人们面前最大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现状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们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分化、发展而逐渐产生、完善的一种公共精神;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以公民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性要求。
      (二)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国家在倡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近年来,国人的社会公德意识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滑坡。2011年的广东佛山两岁女童遭碾压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视生命的做法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这种冷漠态度虽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道德状况,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事件折射出部分国人的道德沦丧和冷酷无情。 “一个完整的文明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制,更需要高尚的纲常和伦理秩序。”[1].救与不救,扶与不扶,路人在计算着风险,道德遭受挑战。诚然这只是社会当中的一面,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相互碰撞,一些人的价值观混乱。细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其势力已然如洪水猛兽遍布各大领域中,经济竞争、食品安全、文化领域中不断爆出种种丑闻。如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越来越发达,有些人过于的追求个人自由,在网络上不时放出各种不雅视频、照片,其尺度越来越大,不断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现如今中国社会似乎陷入了一种恐慌当中,毒胶囊、地沟油、工业明胶制作的果冻等等一系列事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社会腐败堕落现象愈演愈烈……这些都对社会公德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中西文化碰撞下沉渣泛起。不断爆出的各种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媒体的关注,道德反思成为人们现今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1.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促成“自保”的处世哲学。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行动受经济利益的支配。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之下,长期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民族一直缺乏整体思想,换言之就是缺乏公德意识。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影响下,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这种思想以至于影响至今,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强调竞争,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个体过分看重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膨胀,反而忽略他人的利益。再加上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人们心里失衡,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过去分配不公的补偿心理导致一部分人的行为危及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二)法制建设方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一方面,人们的自我意识加强,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还未得到认同,公民意识仍然淡薄。社会公德是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目前来看,法制建设的步伐却明显的滞后,跟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因而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在法律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妄图用“道德规范道德”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道德教育方面。
      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绵延所不可或缺的手段。自古以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承担着道德教育的重任,社会的道德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对于一些负面新闻,在大众传播上有其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而很多新闻媒体又是过于注重销量跟收视率,并大肆报导。但是,从一定的程度而言大众媒体在道德教育的方向以及程度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现今,“不要跟陌生人讲话”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的一句常用语,话都不要讲何况是去帮助陌生人呢?!此外,现代教育已经脱离了教导人们追求卓越,美好的初衷,而是教导人们实现生活的技能,实现个体性。“然而现代性的个人主义,本质上产生人对人道德上的不信任态度,从而与个人良知的自律——现代性道德的核心想矛盾。这迫使现代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一种道德的冷漠化状态。”[2]   (四)传统因素。
      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意识,造成在我国公德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里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的发育不足。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民间性、自发性组织的生长,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公德意识自然不可能发育出来。”[3]此外,过去以出身背景为基础的血缘、地缘的社会关系过渡到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社区联系,公共生活场所逐渐成为重要的生活场所。现如今,在都市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封闭式的单元结构式的住房,把过去邻里之间的亲情隔开了;再加上旧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关注公共利益,认为社会公德与己无关。
      2.传统文化的断层。全盘否定和破坏传统文化后所造成的道德滑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就思想、就文化,但成功地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四旧”的同时,新礼教、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始终难以重构。”[4]在十年文革中,我们的旧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被一起清算掉了。就道德而言,数十年经历两次破坏,旧的被摧毁的彻彻底底,而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上形成了一片道德真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道德水平确实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道德培育机制
      重塑主流价值观,恢复人在功利以外的正常关系,树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摆在现在人们面前最大的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的顺利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畅通进行,民族素质的不断提升,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道德培育机制已刻不容缓。
      (一)加快经济发展,净化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正在日趋完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更多的充实。人们的休息时间也越未越多,这就使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打破那种过去的小农经济状况下人们的封闭状况,这有利于人们的公德的形成。同时在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应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人们参与公共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
      (二)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
      我们通过法制的强制性和制度的权威性来促进社会公德的良性发展。当前一部分人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心。老舍先生有句话:“我们的国家不是人间乐园,但我们有义务把她建成人间乐园”,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诚信体系、健全见义勇为奖励与保障制度、净化社会文化体系。当人们还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时.就必须制定一些行政的或经济强制的方法甚至法律的手段,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进而内化为人们的自我品性。因此,我们要把公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公德规范纳人法制轨道,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歪风邪气。
      (三)加强个人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终究还是要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基础。古有“德行,内外之称也,在心为德,施之为行”。[5]要改变社会道德缺失这一现象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首先,创新社会道德教育形式,从小进行道德培养。教育是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使人们在知中行,行中悟,悟中觉,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执行规范就会达到自觉的境界,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成为一种不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觉的行为,甚至能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6]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其次,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教育和监督功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四)继承传统文化道德精华。
      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伦理观念教育。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有利于正确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那些正确的伦理观念,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成员进行渗透,让这些观念在成员思想中扎根,不再像过去那样,“独亲其亲”,而变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陌生,在未来社区建构中,改变社会不合理结构,把传统的伦理观念应用到社会公德建设中,促使人们重新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杰人.街头血泊中的女童击中社会之痛.羊城晚报,2011(10.17).
      [2]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9
      [4]朱蕴丽.社会基本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构[J].求实,2010,(03).
      [5]周公旦.周礼.地官.
      [6]姜洪清,于波.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7]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作者简介:
      朱丹梅(1987- ),女,湖北孝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缺失 培育 道德 机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