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激发学生以读为本的阅读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间:2019-03-30 03:22: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情感阅读;理解阅读;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18-01
      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郭思乐所长提出的“教育走向生本”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最直接和最真实的体现。他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自行主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课堂上以读为本,充分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生为本,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培养情感阅读兴趣
      1.品味阅读之乐。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有的教师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2.激发阅读动机。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一课时,有的教师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这是讲解放战争中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这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培养理解阅读兴趣
      在初步学习、充分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时仍应强调以读为本,要将理解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读启悟,以悟促读,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更深刻地朗读,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解字词句。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一定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的意思可为我们的朗读起提示作用,它可直接让我们明白这个词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好了重点的字、词、句,也就能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这一步应该落实到位,把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反复读好。
      2.理解人物思想。
      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往往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故事最动人处还在于文中的人物命运,是他们的悲欢离合营造了情境,吸引了学生,打动了他们的心。因此,要读好课文,一定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朗读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乐章。
      3.理解作者感情。
      文章的背后,是作者的眼睛。故事的里面,是作者的爱憎。无论何种体裁的课文,无不是作者的表情达意。因此,学习课文,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的爱与憎、情与恨。只有正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也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从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投入地感情朗读。
      三、培养自主阅读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名人作家都说过类似的话。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生本教育更体现了这一点,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阅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从中获取知识,丰富语言。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1.故事引路。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晨间,语文实践课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读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文段或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文章,让学生深受感染,产生共鸣,争着替老师朗读、讲故事片,拿着自己欣赏到的美文,看到的趣事讲给大家听,老师则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学生看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让学生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2.拓展空间。
      根据学生喜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新闻或广告等,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报刊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你就会发现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电视剧《西游记》深受儿童的喜爱,对孙悟空崇拜无比,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告诉他们同样有相类似的故事,不亚于电视剧,从而引导学生从爱看电视剧《西游记》引向爱看名著《西游记》,学生阅读的热情很高,兴趣也很浓,课间常争着把自己看到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时降妖斗魔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以读带读。
      在教学中采用“以读带读”的教学方法,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把学生引进书的海洋。如课内学了《苏武牧羊》、《大禹治水》等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去查找、阅读历史、名人爱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故事,再讲给大家听。学了《乳燕》一文后,学生们又收集了许多动物过冬的方式,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们知道了:燕子、大雁、黄鹂、杜鹃等是候鸟,它们要飞到南方去过冬;而喜鹊不用飞走,就在原来的地方过冬;蚂蚁、松鼠一到秋天就要开始贮藏食物,到了冬天才不至于挨饿;而青蛙、蛇、刺猬等到了冬天就要冬眠,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喝,到第二年春天再醒来……于是《青蛙过冬》、《喜鹊和杜鹃》、《蚂蚁和黄鹂》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在学生们的笔中编写出来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从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在这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中,学生的阅读热情越来越高涨,知识面越来越广,从而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知识。
      阅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要使学生产生由文本迁移到生活,文本与生活相互印证,有感有悟,才是有深度的阅读,学到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相关热词搜索: 为本 激发学生 兴趣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