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基础教育美术核心素养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

    时间:2023-01-26 16:4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鄢光建,孙国良,倪 静,朱胜甲

    (1.安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2.泰莱大学 创新与科技学院设计学院,马来西亚 雪兰莪州 47500)

    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需要根据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需要进行调整,核心素养时期的中学美术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设计,为高师美术教育指出了改革方向,是师范专业发展的新引领、新目标。

    安庆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建院最早师范院校之一,从老式的教育教学到新式的目标方法,一直置身于教师教育的改革前沿。美术教育专业作为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办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研究、突破、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新时期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安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亦在进行观念的转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改和教学方法改变都在积极探索,力求为美术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7年世界经合与发展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界定:“……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1]。开启了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制定工作。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2016年林崇德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3]。2017年由尹少淳等提出基础教育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提出其对应的美术教育的四个流向包括成就美术职业、培养终身爱好、贡献学科素养、助益核心素养[4]。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和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新参照,对标核心素养可审视高等师范美术学专业教学产出、问题和不足。

    (一)课程类型与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5]。鉴于目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只实施了《美术鉴赏》部分,为了更全面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本文主要以初中美术课程为例,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为例。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以对图像识读、理解和创造为主要特征,该套教科书共计66课,课程以大美术教育为基础,内容包含整个学科的各个方向:绘画、工艺美术、现代设计、美术理论和作品欣赏等,注重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别对应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课程的编写主要有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三个方面,图像识读是美术课程的基础因而相应贯穿在每次课程之中,对文化理解和审美判断穿插在理论讲授课程的内容之中。

    (二)课程内容分析

    在66节课程中,关于培养设计与实践素养的共计有25课,占课程总数的39%;
    关于绘画技法表现的有14课,占总课程数的22%;
    关于艺术理论文化理解的有10课,占课程总数的16%;
    关于绘画欣赏类课程有6课,占课程总数的9%;
    关于手工工艺的课程有7课,占课程总数的11%。陶瓷雕塑和考察实践各占两课时,占总课程的3%,见表1。

    表1 各课程总数和比例

    设计类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如何进行设计,了解工艺制作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6]。设计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将理想、观念综合外化为物质产品的技术意识和技术能力[7]。

    因而在设计类课程占据了总体课程的大部分,对于实用性很强的字体版式设计总共为4课时,占整个课程的6%,对于学生喜爱的动漫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增加了课程比例,为3%,其它为改变生活的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合计一起3课时,这些课程占据了整个设计课程体系中大部分内容,另外为了贴近生活,增加了奖杯设计和请柬设计,如表2。

    表2 设计类课程总数和比例

    绘画类课程中主要通过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8]因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绘画课程中中国画为最多,为4个课时,其次是素描速写课,3个课时,色彩知识和水彩绘画技法合为3个课时,见表3。

    表3 绘画计类课程总数和比例

    美术理论是提高美术欣赏水平的重要方式,只有对基础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在作品欣赏中获得美感。了解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知道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懂得如何从历史文化中欣赏没事作品。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生可以从色彩、造型等角度认知和解读图像[9],见表4。手工工艺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不同手工类工具和具体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发展创新和创造能力的课程总和。包括:面具制作、剪纸、编织、手工、染织、雕塑、陶艺各一个1个课时,藏书票印2个课时。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进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10]。

    表4 欣赏类课程总数和比例

    该套课程要求学生在综合素养上有所提升,对课程的考核也不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而在于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形成美术的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照中学美术课程内容可以发现,传统的师范类美术课程的设置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要求,对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有着较大的差距。

    作为一个老牌的师范本科院校,安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历程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缩影,从美术教育专业的建立、发展到改革,所有曾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的问题,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或者正在发生,拥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

    (一)理念落后与发展迅速的矛盾

    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已经经历了三轮改革,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被称为“双基”的美术教育时期,重视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技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所对标的主要是对标“双基”时期。2000年提出“三维”的概念,着重强调“过程、方法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形成最基本的美术素养。2015年以后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对基础教育美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是一个重要的变革。

    高师美术教育教学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观念上总体是落后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缺乏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充分的了解,在当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的重点依然是绘画专业技能,但造型训练的目的,绘画基础训练相对的标准到底为何,依然未和绘画专业相区别,如何在课程中体现专业的师范性仍未明确。同时儿童绘画和专业绘画的区别,如何引导和评价儿童绘画,在教学课程中仍未有涉及。此种教学理念只能应对核心素养中美术表现一种素养的提高,而其他素养无法提升,因而教学理念未完全跟进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课程的分离与知识的整合的矛盾

    我国的师范美术专业教育脱胎于绘画专业教育,通过拼盘的方式把专业绘画教育加上教育学相关课程,就形成了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诸如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专业的学习,加上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同时专业技能课程分开,形成“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局面,未充分体现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通识性”的特质,培养目标是具备宽口径、应用性人才。同时专业课程设置细化,但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分类的比例取消,将学习分为四个领域,不做比例规定,可根据实际自由安排。但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按照某一专业和方向来安排,未能全面考虑基础美术教育的大而全。教育课程设置除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外,无其他课程,如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11]。

    学科核心各个素养之间是一种有机结构,各素养之间互相依赖,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互相合作,不同要素互相支撑,运用综合素养解决实际问题。[12]但是高师相对分割的知识体系使得它们的独立性较高,细分的教学内容符合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但是专业化的专业知识与基础教育美术核心素养所需的整合知识之间的分离在不断扩大,无法对标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师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教学能力提升不足

    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相对较弱,在时间上和课程形式上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直接制约着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实践教学比例方面,实践教学主要有风景写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创作等,仅占课程总数的10%左右,而最能影响学生教学技能的教育实习时间更是不足,占4%左右。而作为了解教育教学要求的教育见习也只有一次,无法形成教育教学反思,严重影响了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实践形式方面,美术教育的实践形式重点依然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从两次野外实践形式来看,主要是风景写生,以水彩和油画为主,此两种长时间的实践形式也无法体现师范专业和绘画专业的区别,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薄弱无法支撑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四)毕业目标与教师要求不符

    旧的教学体系下毕业目标较为模糊,虽为师范专业,但无法正确评价美术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以及通过学习应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规定了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3]。教师本人不仅要十分清楚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还要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在教师评价指标上,就是要突破学生核心素养文本内容的具象化,在培养目标上达不到基础教育的要求,造成美术教师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脱轨。

    为摒弃旧的教学问题,拓展学生培养的路径,引领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2018年至2020年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针对新的评价体系,着力解决美术教育专业的困境,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着力构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各方面进行了新的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将“师范性”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改变嫁接式或者拼盘式的师范教育。在各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派遣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研修和交流,将“OBE”、“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为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以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契机,加快网络教学的应用和研究,找到适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专业技法教学的方法。

    (二)人才培养方向的优化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知识、能力、素养等目标进行细化,把师范性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在毕业要求中细化体现。弱化传统绘画基础课程,增加了儿童美术教育研究课程,突出地方特色的课程的建设,增加民间艺术调查研究课程,提升核心素养的建构能力。其次,根据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在确保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和主体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到包括艺术设计与研究、绘画创作与研究等领域。第三,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评价方式,实行学分转换,重视过程考核而非结果考核,提升课内时间的广度,提高课外时间的效度,将课外活动课程化。最后,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标准。围绕美术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5个核心能力对学生进行考察与考核。加大基础美术教育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为课程的评价目标,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能力的形成与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目标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

    (三)课程体系改革

    对标基础教育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以中学课程要基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专业的优秀课程体系,重点进行课程改革建设,从教师教育、造型基础、专业技能模块出发,构建具有师范性地方特色的的课程体系。

    1.改革课程比例结构

    以中学课程结构为参考,着力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改变绘画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要求,着力培养能适应中学课程的教师为导向,缩短绘画类课程的课上时间,引导学生课下探究。扩展设计类课程,设计类课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教育美术课中设计类课程包含的广度较多,增加学生使用设计改变生活的能力,更贴近中学课程内容和要求。整体增加应用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强化各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减少写生课程,相应增加教育见习。

    2.加强课程整合

    美术学学科下属门类多而复杂,仅设计门类下中学美术教材中就包含14个小方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某一专业方向下的美术教育,而是要形成核心能力。为帮助中小学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师范美术学教育专业也必须适应这种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大美术教育”。对标中学美术课程体系,对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将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解剖与透视等课程进行整合和改造,设立更加开放和有效的“造型与表现”、“构成与创意”等课程。

    3.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

    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和美术造型类课程的比重,协调好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美术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调整美术理论课程的比例,加强选修课程开设,弥补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特别加强《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现当代美术鉴赏》《中西方艺术思潮》等课程的教学研究。

    4.实践教学改革的拓展

    本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青少年和儿童美术教师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和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五大模块:课内实践、实训、社会实践、教育实习、毕业创作(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中师范性的融入

    为改变师范教育专业的嫁接性,着力从课程出发,从教学大纲着手,将师范性融入课程教学大纲之中,区别美术院校绘画转而又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基础课和技法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教法中直接体现如何教育学生。减少课上绘画技法课程,改为课上教师综合讲解学生课后完成,课上教师指导。增加理论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欣赏教学和理论教育为主,增强学生综合理论修养。

    (五)育人机制新的探索

    通过进一步加强与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无缝对接,使课堂教学、教育实习、社会就业之间得以贯通和互动。派遣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深入“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一线,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一年的教学,并聘请一批优秀的“儿童美术教师”作为客座教授,担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建立本专业教学成果(美术作品)的多维推广平台,将微信、微博、网页等互联网渠道的线上展示,与美术馆、陈列馆和画廊等的线下陈列相结合,打通教学与市场之间的通道。其中,围绕“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位,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儿童美术教育”师资培养的特色,解决育人方向单一的问题。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美术核心素养作为美术学科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已经从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中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高等院校应转变培养理念和模式。安庆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进一步的探索,经过两年的践行已初现成效,其理念和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校院校,但给很多师范类院校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样本。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美术篇当代人(2020年3期)2020-03-30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6期)2017-06-15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6年7期)2006-07-21
    相关热词搜索: 安庆 教学改革 为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