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时间:2022-10-06 17:5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2022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4篇

    【篇一】2022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落实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表态发言]高质量发展 发言

    落实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表态发言 xx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迁安市立即行动、迅速落实,全面对标对表“十项重点工作”,于2月24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力加快转型步伐,勇当xx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在产业转型上当先锋。牢牢把握钢铁产业这一重中之重,坚决做好“降总量、延链条、增附加值、创品牌”四篇文章,加快实施xx基地、xx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高端钢材产能xx万吨,推进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有效壮大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高质高速培育新兴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确保xx等项目年内竣工,确保xx等15个项目早日落户,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全力推动旅游业率先突破,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高起点、高品质推进滦河开发,留精彩不留遗憾,扎实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搬迁、东方文旅城等龙头项目,确保投资15亿元的中唐·天元谷尽早运营,让游客走进迁安享受文明、品味文化;

    全面做活“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新业态,确保“迁安游”越来越红火。

    二、在项目建设上作表率。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精准对接京津,广泛开展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活动,办好“xx”暨经贸洽谈会,力争投资xx亿元的中再生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迁安。紧盯总投资xx亿元的xx个重点项目,确保投资xx亿元的文创共享产业园等项目开花结果,坚决打赢项目建设大会战。

    三、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讲政治、就是抓民生、就是抓转型升级”的理念,严格落实“清、准、高、快、狠”要求,铁腕治污、精准治霾,确保年内pm2.5平均浓度下降xx%,为xx“退十”作出迁安贡献。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制定三年治理规划,年内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xx亩。加快推进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新营造林木xx万亩以上,努力打造xx绿色发展的生态示范区。

    四、在打造“四最”品牌上作示范。围绕“放得彻底、管得科学、服务贴心”,推行市直单位权力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积极创建政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认真落实“凤凰英才”计划,强化本土企业家和“创二代”培训,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300家以上。

    总之,我们一定挑大梁、担重任、奋勇争先,为xx早日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作出迁安更大的贡献。

    【篇二】2022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探索走出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格局,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抢抓新机遇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支撑、群众期盼与市场导向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主动从发展大势变化中抢抓新机遇、厚植新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是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提升县域发展优势。

    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在中原大地叠加,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树起了转型的坐标、立起了跃升的平台,为县域经济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优势提供了战略支撑。

    二是产业转移加速推动县域经济扩量提质。

    面对发达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后发工业化经济体产业追赶的双重压力,我国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调整加剧,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加速重构,为县域经济扩量提质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三是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带动县域产业升级。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辐射半径不断拓展,牵引能力明显增强,为县域链接高端资源要素、引进产业项目、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四是数字经济快速渗透拓展县域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在线经济逆势崛起,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距离,为县域企业链接要素、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等提供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重塑县域经济竞争优势。

    五是返乡创业风起云涌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伴随着产业转移,人才回归和返乡创业项目的质量明显提升,新生代企业家持续涌现,增强县域创新能力、带动县域产业升级、提高县域就业质量的效应正在显现。

    (二)开拓新视野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跳出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开拓新视野,站位全球看县域,跳出县域谋县域,以新视野培育新发展优势、找到新发展路子。

    一是在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中培育新优势。

    把扩量提质结合起来,坚持增量升级与存量优化并重,在优化结构中逐步扩大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速度,为调结构、

    转方式提供回旋空间,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是在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相融合中培育新优势。

    随着资源、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和环境成本内生化,县域传统优势减弱,但是由数量型劳动力优势向质量型劳动力优势、由上游配套优势向全产业链效率优势、由人口规模优势向内需升级优势、由土地资源优势向营商环境优势等的演化正在加速,比较优势的演化与后发优势的孕育蕴含着培育发展优势的广阔空间。

    三是在广借外力与激发内力相联动中培育新优势。

    我省“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效应持续放大,为县域融入全国产业分工网、对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战略平台。县域企业要在全球全国范围内利用资源要素,以外力激发内力,带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重塑竞争新优势。

    四是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协同中培育新优势。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产业迭代加速、跨界融合的趋势,依托传统产业延伸拓展优势产业链,以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培育产业新优势。

    (三)聚焦发力点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聚焦发力点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是突出特色培育产业优势。

    引导各县对主导产业进行再梳理、再定位、再聚焦,找准自身优势潜力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最佳结合点,因地制宜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特色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二是外联内聚提升创新优势。

    加快构建县域开放创新体系,支持县域创建省级创新平台,引导县域企业与域外机构在国内外联合搭建开放创新平台,鼓励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联合设立创新联盟,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布局高新区、农业科技园、新经济产业园、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

    三是依托产业集聚区放大载体优势。

    围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聚焦“三提”“两改”,引导各县市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及“一区多园、一园一链”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县域对高级要素和高端产业的承载力,打造一批县域百亿产业集群。

    四是壮大“回归经济”重塑人力资源优势。

    支持各县市聚焦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创业园,吸引在外企业家、技术骨干、高管、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带动本地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重塑县域人力资源优势。五是围绕消费升级拓展内需空间优势。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

    加快补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拓展在线市场,释放县域消费巨大潜力。

    二、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加快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就要准确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要发挥好城乡各自的比较优势,增强城乡三次产业内在联系,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打造以及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互融互补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二)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

    要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建立“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投入一支笔”的推动格局,加快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三)要素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围绕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自由交换,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打破阻断、妨碍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瓶颈制约,增强要素流动的协同性,让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要素配置,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实现自由流

    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城乡社会生产力。

    (四)社会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以均衡普惠为导向,改变重城轻乡的资源分配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员覆盖、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切实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

    三、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

    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要突出“三能并举”。要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三能并举”态势。

    一是激发潜能。

    当前,全省县域蕴藏着千万级别的“人口红利”,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成长起来的产业工人队伍、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群体,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
    县域积蓄的万亿级投资和消费需求,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必须充分激发潜能,让县域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叠加聚变形成高质量发展胜势。

    二是提升效能。

    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深挖存量用地“亩产潜力”、划定新增项目“标准产量”、推动智造链条“基因改良”,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利益引导机制和低效用地退出管控引导机制,不断提高亩均投资和产出强度着力,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三是蓄积势能。

    当前,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县域发展的位势,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中心城市战略节点提供了难得机遇,县域既要抓好改革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又要争当改革创新探路的率先突破者,精准谋划改革创新举措,注重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蓄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

    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要强化“四轮驱动”。

    一是强化市场牵动。

    突破行政区划、“闭环经济”的思想束缚,遵循区域经济规律,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利用资源要素,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实现聚合、整合、耦合发展。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二是强化改革推动。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区)、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实现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聚合,构建县域要素强磁场。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优化开发县市、重

    点发展县市、生态功能县市,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促进创新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加快发展新经济,抢抓新基建契机,积极布局新基建,推动新经济企业、项目落地。加快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培育模式。加快创新发展载体,积极优化县域产业链空间布局,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引导本地特色产业链环节集群发展,积极承接省外、中心城市“飞地经济”落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打造专业园区。

    四是强化开放带动。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服务方式、方法、手段迭代创新,提升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试点,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大力推进开放招商,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链式转移、集群式转移,精准招才引智,依托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引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农业实用人才。持续加强县域开放平台建设,推动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向县域拓展,为县域开放创造更好条件。

    四、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对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探索

    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建设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污染“脱钩”,绿色发展新体系将绿色基因根植到经济领域,使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色调,这正是构建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是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发展新体系将充分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助力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形成县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日益增长,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日益成为民生所盼,绿色发展新体系能够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加快县域绿色发展要构建八个新体系。绿色发展是全区域的发展、全产业的发展、全方位的发展,要从绿色发展的全角度出发构建新体系。

    一是绿色发展规划体系。

    建立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绿色发展规划纲要、相

    关领域专项规划在内的规划体系。

    二是绿色产业布局体系。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发展数字化、智慧化,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改变粗放供地方式的产业布局体系。

    三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低碳、循环、环保、生态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生态产品供给体系。

    建立推动重要生态产品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供给体系。

    五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六是资源环境监测体系。

    建立绿色发展监管体系,构建智能化资源环境监测网络系

    统。

    七是绿色投融资体系。

    健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流向符合绿色发展战略的产业建设

    项目的投融资体制。

    八是绿色发展价值体系。

    培育和树立绿色价值观,倡导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发展

    绿色文化,凝聚绿色发展的共识。

    构建县域绿色发展新体系要下好“七个”功夫。

    一是立足定位,下好“上下”功夫。

    向上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找准定位,向下真抓实干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二是围绕目标,下好“增减”功夫。

    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不断提高亩均投资和产出强度,实现gdp持续增长、能耗持续减少。

    三是集聚资源,下好“内外”功夫。

    强化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支撑,打造内生“造血”、外部“补血”的经济循环系统。

    四是聚焦产业,下好“长短”功夫。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延长产业链,打造链条完整、功能完善的产业体系,利用各类电商平台,缩短供应链,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是注重创新,下好“高低”功夫。

    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量。

    六是打造特色,下好“有无”功夫。

    立足县域比较优势,探索有特色的转型升级、“农头工尾”等绿色发展模式,做到县域之间产业无重复、结构不趋同。

    七是加强治理,下好“多少”功夫。

    围绕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坚决抓好县域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让绿色多一些,污染少一些。

    【篇三】2022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在全市县域经济巡回检查总结会上的
    讲话

    曾庆红(2010年元月8日)

    同志们:
    大家应该记得,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个最”的发展措施中,其中有一个最就是“最紧迫的是激活县域经济”。因此,在岁末年关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重要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巡回检查、现场观摩,这既是对各地一年来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各地赶超成效的一次对比检阅;
    既是统筹市县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促进平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次巡回检查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包括现场观摩和集中总结两个阶段。前一段,大家冒严寒,顶风雪,马不停蹄,不辞辛劳,历时四天半,跑遍了14个县(市、区),辗转一千多公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非常辛苦。所到县(市、区)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保证了效率。今天下午集中小结点评,
    1

    主要是肯定成绩,查找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赶超。等会钟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一路走来,大家看项目、看现场、看亮点,看到了成果,看到了变化,看到了潜力,看到了希望,越看越有精神,越看越有底气,越看越有信心。在看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三个方面的突出感受:一是赶超进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旋律。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目标,坚定不移的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赶超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市县一股绳,共为共举、合力合成,思发展、议赶超、谋进位的广泛共识凝成赶超进位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工兴城已成为赶超进位的最强音。一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找准优势,重新调整完善了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都紧紧扭住了“园区”和“城区”两个平台,始终突出了“强工”和“兴城”两个重点,并将其作为两条主线贯穿于县域经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于赶超进位的发展实践中,可以讲,“县县城市有大公园,个个园区有大项目,处处发展有好势头”。三是项目建设已成为强工兴城的主抓手。在“强工兴城”过程中,各县(市、区)牢牢把住项目这个载体和抓手,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发展的“牛鼻子”,政策向项目倾斜,资金向项目汇集,力量向项目调配,服务向项目贴近,
    2

    全力以赴地加以推动。
    此次巡回检查,虽然正值严寒,但赶超发展热浪滚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的“三股热潮”,让人倍感温暖振奋。一年时间里县域发生的积极变化,我用“大、美、快、好、新、深”这六个字来概括。
    一是变化之大,大在项目。一年来,各地一大批投资上规模、有影响、效益好的“旗舰”“航母”“龙头”型项目纷纷落户,聚集势头使人震撼。比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继续领跑全市县级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呈现出“三个一批”的骄人发展态势,即一批特大项目投产达标,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新引进的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就是在年尾,项目集聚再传佳音,投资50亿元的年产200万吨含硅锰多元素粒状合金项目签约落户;
    九江开发区全年共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度达5亿元;
    共青城全年共引进项目63个,合同资金108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近2亿元;
    庐山区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个,促成了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全国200强企业投资落户;
    永修县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势头良好;
    彭泽县围绕打造船舶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矿产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创下历年之最,超过历年总和。
    3

    二是变化之美,美在面貌。一年来,各地把兴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臵,从明确定位、优化格局、完善规划着手,全力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特色进一步彰显,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面貌更美更靓,令人过目难忘。比如,湖口县投资近6亿元拉开城市框架,“三横四纵”的新城路网全部形成,新城核心区基本实现绿化、亮化和美化,行政中心大楼等一批项目整齐划一,拔地而起,一座近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已然成型;
    瑞昌市着力构建生态水岸城市,投资规模达到12亿元以上,让我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市锦上添花;
    彭泽县从整体上拉开了提质扩容的序幕,城市框架得以拓展,城市面貌得以变样;
    武宁县拉开了“一河两岸”城市框架,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更具魅力;
    共青城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亮点和30—50万人口城市”的目标定位,全力展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与德安相向发展,一座政治名城、创业新城和生态美城显山露水;
    德安县城市建设在拉开框架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精雕细琢,城市面貌日益变化;
    永修县拉开城市框架,东湖新区建设起点高;
    星子县把城市当景区打造,全年新上投资500万元的城建项目27个,一座靠山滨湖的新兴旅游城呼之欲出;
    浔阳区坚持在服务全市大局中发展自身,发展楼宇经济,壮大第三产业,城市经济日益繁荣。
    三是变化之快,快在速度。一年来,各地坚持快字当头抓
    4

    项目推工作,以项目建设的高效率推进和工作的高效率落实,在项目推进、园区发展、城市建设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加速度,令人为之振奋。比如,共青城全年共引进项目63个中,新开工52个,新投产13个,当年引进开工率达82.5%,投产率达20.6%;
    庐山区一年间成功举办了两批次共计50个重大项目集中投产、开工、签约活动,诺贝尔陶瓷等6个项目相继投产,大唐氟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
    瑞昌市坚持强工优先,项目建设持续升温,骨干企业快速扩张,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是2006年34.4亿元的3.05倍,实现了三年翻番;
    修水县在全力推进6.8平方公里良塘新区建设中,3天完成征地870余亩,20天完成拆迁5万余平方米,宁红大道西延伸线等六条主路网春节前可竣工通车,创造了“良塘速度”;
    都昌县开启了南山滨水区开发建设新时代,投资3200万元的游乐园项目自开工以来,仅用80天时间就建成风华园、天趣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之快令人赞叹。
    四是变化之好,好在成果。一年来,各地以百倍的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全市的赶超进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三年翻番、五年进位”实现头年初胜、首战告捷,这里边有县区的成绩和贡献,凝聚着县域同志们的努力和心血,县区的加快发展对全市的赶超进位功不可没。比如,在财政收上,全市全年完成86.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
    5

    65.07亿元,占全市总收入的75.49%,同比增长37.5%,增幅高出全市7.2个百分点,并且有开发区、湖口县、浔阳区、庐山区、彭泽县等9个县区的增幅在30%以上,湖口县达到了58%的增速。在产业发展上,修水县紧紧抓住矿业经济这一主攻方向,着力推进钨、钒、钼、石英、石灰石“五朵金花”竞相开放,正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挺起工业脊梁;
    武宁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节能灯产业发展,成立了节能灯行业协会,节能灯产业进一步壮大,毛管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12%,致力打造全国节能灯产业基地和节能经济样板。在园区发展上,共青城投资4个多亿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修12公里的工业大道和5公里的西大道,东连西接、南延北拓,实现园区与德安县道路连网,基本实现“七通”;
    德安县全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4.58亿元,建成面积达4平方公里,新增入园项目28个,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
    九江县工业园区拓展新平台,城市建设融入主城区,特别是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支持配合省、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项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征地、拆迁、维稳保安等方面的工作,全年为此拆迁几十万平方米;
    浔阳区推动城东工业基地建设,已有15个重大项目入园,实现了浔阳工业从无到有;
    都昌县突出抓好“回乡创业”,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新增进园项目50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十分不易。
    6

    五是变化之新,新在操作。一年来,各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全新的操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比如,“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帮扶机制,“六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五合一”的调度督查机制,“五加三”的监管保障机制,“五加二”的工作落实机制,投融资机制以及考核奖惩机制,在各个县(市、区)都得到了创造性运用,有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推动了难题的破解,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
    六是变化之深,深在精神。正如苏书记评价我们九江时讲到的:“九江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但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变化,人心发生了变化,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大家对未来发展的希望发生了变化”。一年来,各地干部围绕赶超战略,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赶超的渴望和激情空前迸发,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竞相赶超;
    一年来,各地干部围绕“强工兴城”,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在作为的精神,“5+2”、“白加黑”,深入项目一线、深入工程一线、深入工地一线、深入企业一线、深入矛盾一线,不计较、不推脱、不退缩,精心操作、攻坚破难、互助互成,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
    县域发展之所以发生这些积极的变化,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县域发展的领导是正确对路的,也充分体现了市直相关

    7

    部门对县域发展的支持是得力高效的,更充分反映了县(市、区)的领导班子和干部是一支热情高、干劲足、作风实,愿想事、敢干事、善成事的队伍。一年来县域的积极变化,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事在人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事情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人的努力,一个人的事业是这样,一个地方的发展亦如此。二是难事可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年走过来,大家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来认为的难题,我们破解了,原来不敢碰的堡垒,我们攻克了,原来不敢想象的难事,我们办成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企业改制、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我们县区的同志探索出了很多很好的办法,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进位有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确立了“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目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干劲,永不言败的韧劲,我们就一定会取得预期成功。
    但是,我们在看到亮点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县域发展中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在此,我点三个题:一是总量的问题。我们县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的总量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实力不是强了,而是弱了。目前全市还没有哪一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突破10个亿,也没有哪一个县(市、
    8

    区)进入全省20强,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总量。二是项目的问题。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不发展。我们看到,凡是发展步伐快、面貌变化大的地方,都是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建成为基础的。虽然各地一年来新上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但与赶超进位的要求相比,我们县域总体上项目不是大了,而是小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个别县区更是既没什么大的工业项目落户,产业发展缺乏龙头支撑,有些地方城镇建设也是小打小闹,缺乏大手笔的规划和整体运作。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三是速度的问题。赶超要拼速度,进位要凭跨度。我们要看到,虽然各地都在铆足干劲加快发展,但与先进地方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我们也还有一些县的财政收入增幅在全市的平均水平以下。另外,在产业项目上,有的地方一个项目年年报年年看,推进速度缓慢,就是难得开工投产;
    在城建项目上,个别地方一个工程实施起来好起年,不能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速度。
    在这里,我再作三点提醒,即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园区与城区的关系。要把“强工”和“兴城”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共进,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工业化。要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科学布局,考虑到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工业用地
    9

    与城建用地、工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布局关系,做到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掣肘、相互制约。二是处理好新城与老城的关系。要有开拓的眼界和思维,敢于跳出老城框架建设新城,不要限于在老城区里修修补补,否则,城市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
    要坚持以新城开拓为主,靠新城拉开框架,扩充容量,提振人气;
    同时也要兼顾老城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充分考虑老城居民的需要,实现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项目大与小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地抓那些带动力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同时,决不能放松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决不能放松对中小项目的引进,形成“抓大活小、以大带小、强大助小”的局面。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强工兴城”头年初胜,实为不易;
    赶超进位首战告捷,更为难得。更要看到,赶超还在路上,进位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赶超进位的意识,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增强百折不挠的韧劲,紧紧抓住“强工兴城”这个重中之重,创新发展举措,谋求赶超进位。具体是坚持“四要”:
    一是兴城要保持势头。各地要牢牢把握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突出比较优势,彰显规划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找准各自的城市发展之路。作为“大九江”重
    10

    要组团的瑞昌、湖口、星子和九江四县(市),要精心做好对接文章,积极和向九江中心城区发展,加速融为一体。共青城和德安要按照“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目标一个调、两城一条心”的要求,强化观念接轨、思路接轨、举措接轨、产业接轨、基础设施接轨,逐步彰显“同城效应”。市本级确定五年内城建投入不少于200亿元,各县(市、区)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城建投入,同时统筹好乡镇集镇建设。
    二是强工要加大力度。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既决战工业2000亿动员大会上,对全市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作了专门动员部署,各县(市、区)也都作了表态发言,大家回去后务必要把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都落实到位,用各县(市、区)的小胜来确保全市的决战决胜。
    三是固投要扩增规模。各地要紧紧围绕全市全年完成固投1000亿元的目标,在招商引资扩固投、争取政策扩固投、激活民资扩固投、借助金融扩固投上寻求增量和总量的突破。要形成以工业固投为主体,以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固投为重点的项目投资格局,加大工业固投在固投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工业固投的增长幅度。要统筹抓好农业、第三产业领域的项目投入,确保各类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投入如期到位。
    四是赶超要加快步伐。要敏于抓机遇,主要是抓住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回暖,国家宏观经济“双政策”继续稳定机遇;

    11

    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
    抓住省委、省政府,团中央以及各界各方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九江发展的机遇。要强于抓项目,主要是突出“强工兴城”重点抓项目;
    实行“六个一”的推进机制抓项目;
    优化服务抓项目。要精于抓环境,主要是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在效能建设上下功夫,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要善于抓统筹,主是统筹城乡,统筹安全,统筹稳定,统筹民生。
    谢谢大家!
    12

    【篇四】2022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和“一港双城”动员大会后,市城乡规划局迅速安排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做好城市规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高质量、高标准的城市规划为xx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全力推动“一港双城”高层谋划,做好顶层设计。7月底前完成“一港双城”空间布局和分区定位研究,按照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科学规划港口功能和临港产业,推进港产城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主城区进行全面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做好全市“三改一建一通”规划保障,促进“五区融合”,提高首位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科学确定滨海新城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统筹沿海产业及发展空间布局,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城区,实现“五位一体、组群统领、全域融合”。
    二是开展交通体系规划研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7月底前完成综合交通规划方案编制和快速路研究,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格局。完善市中心区交通治堵方案,通过改造建设,解决主城区拥堵问题,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三是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整体风貌与特色。全力做好总体城市设计,6月底前完成初步方案。通过总体城市设计统筹构建城市形态、业态、生态和文态,梳理城市格局,实现“四态合一”。推进“三山两河”生态修复和老旧街区城市功能修补,打造景观眺望系统,实现建筑外形设计、天际线要素控制的有效统一。
    四是加快重点“功能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继续完善提升南湖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和xx交大文化园规划设计,6月底前完成城南经济开发区、京唐智慧港、南湖及周边区域、站西片区、国丰北片区和开平新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新亮点,建设繁荣
    共享、创新发展的城市新空间。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以总书记亲自为xx发展谋划的“三个努力建成”为目标,全面落实“两个率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真正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纲领性作用。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启动报审工作。建立起科学完备的四级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
    在做好规划编制的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全力服务项目建设。简政放权,做到“放”的彻底。将规划审批权力进一步下放,发挥分局自主独立作用,达到审批最简。放管结合,做到“管”的到位。加强规划监督指导力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施,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优化服务,推行项目审批“三步曲”。对于不合规的项目,要敢于说“不”,同时又说清“为什么不行”“怎么办才能行”。
    总之,市城乡规划局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冲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以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