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诌议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重组与发展

    时间:2021-01-17 08:12: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其发展潜力、活力的大小,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影响巨大;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对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同样巨大。县城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占全国总人数的80%的农民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才能说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因此,要实现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城镇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幅员辽阔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妥处理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根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体系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深化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重点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利润最大化等对分支机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种金融变革直接影响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的发展,实质上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逐步从经济落后地区退出,农村信用社从边远穷乡镇撤退,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和金融带来负面影响。

    (一)金融机构减少,市场竞争减弱

    商业性金融按照效益优先原则,不断加大分支机构的撤消合并,特别是近两年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按经济区域合理布局网点,而经济欠发达县域分支机构因经济效益低下、没有发展潜力,首当其充成为撤销与合并的对象。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业务经营战略和“阵地”的大转移,总体是分三个“波次”。一是工、中、建三家国有独资银行从经济欠发达县城逐步“撤退”,或将机构降格、或将业务单一化即仅负责组织存款、结算、贷款只收不贷,优秀业务人员向大中城市“集结”,其他人员采取买断工龄、内退等方式就地分流。二是农业银行从乡镇向县域“转移”,农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营业所(办事处、分理处)基本成为其业务经营的包袱,撤并机构符合商业性经营观念。目前,农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基本上无分支机构。三是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分社、信用站进行大刀阔斧地“裁减”,边远穷乡镇甚至任何金融都没有。

    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在数量减少、分支机构“缩水”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垄断格局,仅有三家带“农”字号金融机构即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不参与商业竞争,实质上在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中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中央金融企业为辅的局面;
    在业务拓展、市场分享等方面双方容易形成“默契”;
    在县城以下由农村信用社“一统天下”,金融竞争就无从谈起,金融市场竞争减弱的趋势明显显现。

    (二)信贷投放增量减缓,资金外流加剧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收化经营战略,信贷向“两大、两优”倾斜,即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优良客户、优势产业”集中;
    而经济欠发达县域企业由于天生存在某种“营养不良”的影响,普遍存在负债率高、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等问题,AAA级信用企业几乎没有,贷款审批权上收一级,以及贷款责任终身制,信贷人员责任、义务与权利不对等等,使县级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现象;
    同时,农业经济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等影响,始终是弱势产业,经营风险很大,农业信贷投放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存款增长速度。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深化改革,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发生了急剧变化,普遍由深化改革(96年)前“贷差”行社,摇身一变成为“存差”行社。另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也呈现萎缩趋势,一方面随着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国有粮棉购销企业的主渠道地位受到了“冲击”,粮棉购销业务萎缩,按照农业发展银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全程监控,封闭运行”的银行信贷管理原则,国有粮棉企业业务萎缩,导致农业政策性信贷规模刚性“回落”;
    另一方面,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贷款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新增信贷计划逐年减少,收回力度逐年加大,而这些政策性信贷业务由农行经营,出于风险和效益的考虑,部分新增政策性贷款用于置换商业性贷款,又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县域信贷规模萎缩。

    经济欠发达县域信贷规模萎缩,必然加剧资金外流。一是工、建两家行基本上把其县级分支机构变成了“大储蓄所”,组织的存款上交上级行;
    二是农、中两家行县级分机构为确保内部稳定,减少信贷风险责任,降低向上级行高息借款的压力,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归还上级行借款,并加大了上存资金的规模(因上存资金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且无任何经营风险);
    三是农村信用社为确保信贷资金“三性”,贷款投放很谨慎,虽然贷款规模在上升,但远低于存款上升幅度,大部分资金用于同业拆借,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等;
    四是邮政储蓄存款基本上来源于农村,直接外流了。另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的萎缩也直接导致欠发达县域信贷资金外流。

    (三)信用环境恶化,金融风险加剧

    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这与其信用环境不相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和改革都比较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加之文化教育落后,人们普遍对诚实信用这一市场经济原则缺乏深刻认识,信用观念淡簿,存在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行政官员“有奶便是娘”的错误导向,为企业和个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推波助浪”,助长了“有借不还”不良风气的滋长,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同时,不规范的企业改制,将不良资产留给“空壳”企业用于对付主债权银行,优质资金重新注册登记成新企业,进一步加速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步伐,加剧了信贷风险。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分支机构撤并和不良资产的剥离,为不法分子和违规操作者提供了逃废银行债务的政策“理由”及现实的“实惠”,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形成了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强盗理论;
    金融分支机构撤并后,存款全部移交给当地金融机构,贷款由自己负责,且只收不贷,以及贷款责任终身制导致信贷人员“慎贷”、“惜贷”、“怕贷”,也影响借款人的还贷意识,加大了信贷风险。

    (四)黄金客户流失,经济效益下滑

    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减少、信贷规模萎缩、信用环境恶化,致使为数不多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产品适销对路、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优良客户另辟他径,有的将总部迁到的大中城市,有的将新投资项目转移他乡,有的甚至“举家”全部搬迁;
    因金融间竞争减弱,金融机构缺乏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设施更新、服务创新比较迟缓,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便捷的结算等,又促使优良客户的出走。优良客户的出走不仅减少了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和稳定的贷款收息渠道,而且影响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税收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业务萎缩,信贷资金外流,金融风险加剧,不能有效积极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经济增长缓慢,制约着金融业务的拓展和技术创新,将会整体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体制的变化对金融本身和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不发达带来相关因素的制约。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就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针对上述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撤并对经济和金融业自身的不利影响,积极实践“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措施,迅速扭转不正常现象,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深化。

    1、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努力创建诚信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增加信贷投入、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及政府部门在研究县域经济时,要把重点放在整治县域信用环境上,整治信用环境要抓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抓政府及职能部门信用环境的整治,这是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前提。一是要规范法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政出多门,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
    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禁止乱罚款、乱收费、乱处惩,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经济案件执结力度,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经济和金融理论水平,迅速增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和明礼诚信理念;
    五是要文明执政,廉洁奉公,真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信用环境治理,以政府为主导,人行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深入持久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广泛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及信用公民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乡镇、村组、公民)的信贷倾斜;
    规范企业设立、兼并、改制等做法,确保债权人权益;
    禁止各种形式的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的发生,严力打击失信行为,依法保护金融债权;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完善信用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努力创建诚信经济。

    2、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的发展水平,有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才能有金融发展的空间。一方面要帮助和保护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的发展,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其上规模、上档次,壮大其竞争实力,并以其为龙头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根据地方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确立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走产业化和立体开发之路,通过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全面深入推进“三民”经济即企业民有、民营和社会公益事业民办;
    动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农村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引入商业经营机制活化退耕还林、荒山育林等工程实施,大量吸引外资,支持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3、加大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支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对经济欠发达县域分支机构进行撤并、退出,符合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就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性信贷投入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因此,要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目前,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市场化运营体制基本确立,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萎缩态势,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范围的时机基本成熟,使其真正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应恢复到九八年四月份以前的范围;
    同时,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相应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性信贷欠发达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促进其县域金融的重组和发展。

    4、发挥人行“窗口”指导作用,重组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分支机构撤并活动和信贷投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人民银行不可能采取行政

    手段进行干预,地方政府也不可能阻止。因此,人民银行就要充分发挥其“窗口”指导功能。按照银行信贷经营“三性”原则和风险最小化原则,人民银行可以制定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重组指导意见,把部分商业银行贷款转换为股本,以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为核心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其机构撤并后的贷款和存款全部由地方商性商业银行接管,从而可以化解经营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防止资金外流。再者,为防止经济欠发达地区邮政储蓄外流,人民银行可以制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抵借利率执行指导意见,将其部分资金转化为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
    同时人民银行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力度,加强金融监管,确保支农再贷款合理有效使用,支持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促进金融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郧西县农发行

    地    址:湖北郧西县郧西大道73号

    邮    编:442600

     
    相关热词搜索: 县域 重组 欠发达 金融 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