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佛教绘画题材_佛教传入对中国绘画形式和题材的影响

    时间:2019-03-30 03:22: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佛教在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绘画领域,审美观念、内容题材、技法、形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本文试图从绘画形式和题材两个方面简析佛教传入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绘画;形式;题材
      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30-01
      世界上的宗教, 无不重视采用艺术形式来宣传教化, 尤其是在美术方面。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书中写到:“最早的艺术作品是为了崇拜仪式而产生的,起先是用于魔法仪式,后来用于宗教仪式。”(注1)可见艺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所说:“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注2)宗教的绘画有着助僧侣和信徒修行的重要作用,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也是如此,梁慧皎《高僧传》即云:“敬佛像如佛身, 则法身应矣。”从中可见寓教义于艺术形象, 直接去感化芸芸众生, 这是自佛教形成乃至流布到汉地以来一以贯之的历史事实。佛教传入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是深入到了艺术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美术方面,尤其对中国的雕塑和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不但充实了我国宗教、哲学和思想的内涵,也使得我国的文化变得更加多彩多姿。同时,随著佛教的发展,聚集信众的寺院建筑、让人顶礼膜拜的佛教造像、便于讲经说法系念观想的佛教绘画一一应运而生,佛教的东传无疑也丰富了我国美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中古时期光辉的艺术成就。现仅就佛教东传对我国绘画形式和题材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方面略陈管见。
      一、佛教传入中国绘画形式的影响
      印度原始的绘画与中国汉代以前的绘画,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因此风格互异,并无相似之点。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的艺术和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书法、绘画、制造工艺、纺织、建筑等的精美在世界上都冠绝一时。到东汉明帝时,佛像随佛教传入,这是见于中国文献记载的开始。《魏书•释老志》说:“明帝并命画工图佛,置清凉台显节陵上。”这是中国最初的佛教绘画,也大概是中国艺术家自作的佛教绘画。但在汉代,画家中以擅作佛画著名的尚少,其后便渐渐有擅长佛教绘画的画家出现。大乘佛教传入后,吸收了汉文化的长处,从而引起了画像、造像、寺塔建筑等艺术和工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给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语汇,给统治阶级和画家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使中国绘画的形式焕然一新。历史上一些著名画家如曹不兴、顾恺之、吴道子、张僧繇等为僧寺所作的壁画引起轰动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在佛教传入前的中国绘画虽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画家的创作理念和激情受到了其卑劣地位的限制,那时的画家地位低下,被称作画工,客气一点称为画匠。那时的绘画创作基本上是由工匠(画匠) 完成的。但自从佛教传入后,统治阶级和平民对佛教的信仰,画工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而此后则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士大夫画家的参与,使得佛教绘画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中国佛教绘画的兴起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形式的丰富多样,使得绘画形式向壁画、造像艺术等方向延伸、扩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善于佛教壁画的名画家,最早期的如东吴的曹不兴,两晋的张墨和卫协、顾恺之、戴逵、王广等。此后,画家与工匠(画匠) 的结合,为工程浩大的造像艺术, 如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的开凿及装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佛教的传入,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加入画家行列,绘画形式得以不断丰富,为中国本土绘画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佛教传入对中国绘画题材的丰富
      佛教传入带给中国绘画全新的题材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群像的塑造。佛画,总的说来,可分为两大类:非情节性类和情节性类。非情节性类是指画像类,可分为七类:佛像类、菩萨像类、罗汉像类、明王像类、高僧像、天龙八部或天尊类、曼陀罗类。情节性的佛画,多根据佛经构成的佛教故事画,大约有六类:佛传故事类、佛本生故事类、经变故事类、供养人类、水陆画类、唐卡画类。另外,还有山寺风景类,文僧、武僧传奇故事,相当于连环画之类。唐以前佛画多为壁画,唐以后,随着佛教意识渗入文人画,佛画多为山寺风景、道释人物,更讲究意境、气韵与趣味。(注3)由此看来,且不说各种域外风光及世俗民情使人耳目一新,就题材而言,新添了变相画、经变画、供养人画等品种。这种经变、变相的创作,至唐而臻于极致,出现了吴道子、张孝师、杨庭光、王韶应、皇甫轸、范长寿、陈静眼、杨仙乔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大师。他们创作了数以千万计的作品,遍布于大唐帝国的都市胜刹,甚至于乡村梵宇,教化了无数的民众。《唐画断》即谓吴道子画“地狱变”, “都人咸观之, 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而佛教中的人物造像更是琳琅满目。随着禅宗的兴起, 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开创的文人写意画, 历宋元明清迄于现代, 名家辈出, 长盛不衰。
      因此,佛教传入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佛教东传之后,带来新的题材、形式,不仅使中国本土绘画得到迅猛发展, 而且佛教绘画自身亦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及画家的参与得到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4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板桥:蒲公英出版社,1985年),107页。
      [3]周叔迦《漫谈佛画》(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之二十•佛教艺术论集)1980年(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邓国戈,(1973-),男,云南巧家人,云南省巧家县文化馆副馆长,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美术学。
      

    相关热词搜索: 佛教 传入 中国 绘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