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有读懂,,才会有真教育] 读懂世界教育公司

    时间:2019-03-30 03:22: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被人们认可,但教育实践中也不乏依旧“高高在上”的教师,面对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会无意识地用“惩罚型”、“交换型”、“冷漠型”、“说教型”的方式对待。在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创造的生态系统理论中这样阐述:儿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微观系统,它对孩子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处于微观系统里的教育者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如何处理学生的负性情绪呢?1.接受学生的情绪;2.分享事情的经过;3.肯定与引导学生合理的感受与行为;4.和学生讨论更有效的处理办法。有了处理负性情绪的基本策略,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读懂学生的心,才能帮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负性情绪;基本步骤;读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203-01
      事件:
      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叫小陈,在学校的表现一直都属于乖巧内向型,从不主动跟老师搭腔。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脾气很倔呢,有一天,终于让我领教了。
      那几天总是傍晚下雨,小陈的爸爸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打开后备箱一看,忘记带伞了。之前答应过孩子,会把伞带来。可事已至此,爸爸说:“爸爸忘记带伞了,放学来接你的时候再送来。”孩子一听,犟着不肯进校门,不依不饶地跟爸爸说:“没有伞,我不上学。”也不肯多说其他话。爸爸知道儿子的倔脾气,不予理会,只是提高嗓门喊:“放学的时候再给你带伞,也一样啊!”小陈一下子就哭了。爸爸束手无策,只得把儿子拜托给校门口的值日、值周老师,自己上班去了。值日、值周老师在一旁劝了孩子老半天,也无济于事。值周老师赶紧到班里来找我去处理。我边听她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边急匆匆赶到校门口。
      看见哭成泪人的小陈,我蹲下身子,目光柔和地看着他,轻轻问:“爸爸没有给你带伞,你很难过是吗?”他抽噎的身体明显没有之前紧绷和僵硬,看来被我说中了。“怎么回事,能告诉老师吗?先不哭,好好说。”“爸爸明明说过要给我带伞的,可他就是没带!”看来他心里赌气着呢。“哦,你觉得爸爸说话不算话是吗?”我顺着他的心思说。“对的!”“小陈,你心里觉得很难过,很委屈,所以才会站在这里哭,对不对?”“老师,就是这样啊!”“可是,你站在这儿,爸爸也没有办法把伞变出来,对不对?”我语气很轻柔。“嗯……” “小陈真是个懂道理的孩子!”我赞许。“你想想,你这个时候站在这里哭,有没有什么坏处呢?”“嗯……不知道。”“也许,爸爸上班会迟到,你上课也快迟到了哦!”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看他的样子平静多了。“你觉得怎么办更好呢?”孩子想想,不说话。我注意着他的表情,缓缓地说:“小陈,你要是把自己为什么难过委屈,把心里想的都告诉爸爸,我想爸爸一定会好好向你解释的。下午跟爸爸谈谈好吗?”“我怕……”“别担心,老师会在旁边帮你。”我笑着鼓励他。他放松。
      问题讨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广大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平等对话”代替了传统教育理念“师道尊严”的误区“唯师独尊”,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来。但同时不难看到,在实践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面对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会无意识地用“惩罚型”、“交换型”、“冷漠型”、“说教型”的方式对待。如:学生对于背课文很有畏难情绪,罚抄课文;当学生受同学欺负而哭泣,老师简单地拿诱人的奖品将他们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学生受了委屈,老师也依然专注自己的事,不予理会;有时老师干脆忽略孩子的情绪,只是灌输那些听得学生耳朵已经长茧的大道理。这样负性的处理方式,会激化矛盾。此时,负负不得正。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的负面情绪呢?
      反思与研究:
      1.处理负面情绪的基本步骤。
      在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创造的生态系统理论中这样阐述:儿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微观系统,它对孩子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处于微观系统里的家庭成员和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如果没有很好的干预措施,人的负面能量是会增加的。长此以往,便会把负面情绪囤积在心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尊心受到挫伤,形成郁结,产生心理疾病,导致各种各样的反社会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的边玉芳教授曾为我们梳理了EQ型家长和老师处理负面情绪的步骤:
      (1)接受:家长(老师)说出一到两句话,表示注意到孩子的情绪,邀请孩子坐下来谈谈(接受有情绪的他);
      (2)分享:家长(老师)必须先分享情绪,后分享事情内容,让孩子平静下来,这才问孩子具体细节;
      (3)肯定和引导:找出事情中一些可以肯定的地方,认同孩子的感受或行为,然后引导孩子看到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4)策划:与孩子谈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到、说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2.依据步骤,观照实际处理方式。
      我反思对小陈事件的处理方式,在从值周老师那里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见到小陈便立刻认同了他的情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大人平等地看待他,注意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认同他的思考。之后,我平和耐心地倾听他的述说,请孩子放开心与我分享事情的始末。述说的过程就是情绪宣泄的过程,随着述说的结束,孩子慢慢平静下来。这时,我和孩子谈论具体的细节。肯定他是因为心里难过才不肯进校门,是可以理解的事。孩子感受到我完全理解他的想法,自然愿意跟我一起讨论“不肯进校门”这一行为带来的负面效果。传统教育让老师习惯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其实,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引导他去想,并说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就从这一事件中学到了独立思考,学着勇敢尝试,成长之路就是这么走出来的。
      在教育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告状声——“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把我橡皮拿去了!”“老师,他把我的书撕破了!”……每当这种时候,别着急上火用笨拙的负性方式去对待,谨记此刻“负负不得正”呀。请把孩子叫到身边来,听听事情的原委,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是怎么想的——接受,分享他们的情绪。知道事情的本末,再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变得容易了。还要多问问他们打算怎么做,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实在不会的老师再教给他们。
      3.孩子的负面情绪给教育者的启示。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只有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才能有学习的愿望和行动。成人若常常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能会导致儿童产生心理疾病。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如果教育者愿意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们所想,就是读懂孩子。当孩子感觉到你读懂了他,你的心和他在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他会很快乐;当你把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放在一起,肯定、引导他们的行为,孩子便能接受你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由此享受到教育生活朴素的幸福。
      有读懂,才有真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 作家出版社 2009年
      [3]《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蒋光清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相关热词搜索: 会有 读懂 教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