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朦胧诗 [走近朦胧诗]

    时间:2018-12-26 03:34: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引      外国很早就有朦胧诗,而我国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坛上才真正出现了一批风格特异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由于诗意不甚分明,艺术形象不太明晰,被人们称之为“朦胧诗”。好的“朦胧诗”,常给人一种薄雾中看山,微云中观月的感受,恰因其“朦胧”,更增其魅力,蕴育着一种“朦胧美”。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
      
      赏析
      
      这也是一首朦胧诗。如果你光读正文,不读题目,你简直不知其所云何意。就是题目《闲隙》,也是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什么是“闲隙”呢?字典上无从查找,生活中人们也不常言说。而作者用虚实的手法,给了我们一个界定。
      有的诗被批评写得太实,有的诗又被批评写得太虚,可见,虚与实是诗中不可或缺的一对因素。这首诗在处理虚与实的关系上是值得一提的。题目《闲隙》,这是一个非常虚的选题,我们一般的初学写诗者,在处理这个题目时,要么堆砌一些空洞、抽象的词句,要么单纯地再现自己消磨闲隙的过程;这两种方式都不会创造出诗意来。且看这首诗是怎样写“闲隙”的吧:它没有一句写到闲隙的具体情境,它从客观实在中提炼出一种空疏的感觉,又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表现出来。也许可以表达为“实――虚――实”的进程,后面的“实”已不同于前面的“实”,它是依附于“虚”的“实”。古人曾有“以实为虚”的说法:“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
      当然,仅仅懂得采用“以实为虚”的方式,还不能说是成功的,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内心情绪和艺术感受,虚与实才能和谐地统一起来。这首诗正是在一种明晰的情绪诱发下,作者的通感畅通无阻――听觉的:夏天里的蝉声;视觉的:黑的,白的,还有渐近色;触觉的:清平如镜――把虚的情绪化作实的形象比喻涌向笔端。更可贵的是,诗并没有满足于感觉的把握上:“第一朵火花熄灭之后,第二朵火花闪现之前”,这一思想的升华使全诗有了分量,诗意突显无余。
      
      赏析
      
      这是一首高度凝练的,经作者反复压缩得只剩下两句的标准的超短诗、意象诗、朦胧诗,整首诗虽仅有两句,但初读时感到非常难理解,不知道它要表达些什么。反复阅读,再和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情况联系起来阅读,慢慢地,就读出了一些滋味。
      首先。我们从诗歌的意象上来看,两句诗中描述了“人脸”、“树枝”、“花瓣”三个意象。两句通过描述喧哗嘈杂的地铁车站那一张张时隐时现的面孔的一瞬间,联想到“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人群在诗人心中幻化为“潮湿的黑色树枝”,人脸幻化成“花瓣”,写出了在枯燥、压抑生活中的一点亮色、一点喜悦。
      其次,诗句中的“幽灵”、“潮湿”、“黑色”等词语的出现,从视角上给人以阴冷、压抑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繁忙、压抑的都市生活。但与花瓣相映衬,则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瞬间美的喜悦心情,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审美取向。 最后,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一是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注重意象的塑造以及结构上的不连续性,语句之间的大幅度的跳跃,时空转换频繁,打破了正常的叙述顺序,给人以揣摩不尽的美感。二是把美丽的脸庞幻化为“花瓣”,让其盛开在“潮湿的黑色树枝上”。前后形成由明到暗、再由暗到明的意象反差,不仅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瞬间自然美时的喜悦心情,而且迸发出浓郁的诗意火花。
      
      赏析
      
      在朦胧诗人中,顾城是一个重量级的诗人,他的朦胧诗非常有名,可以说是比较耐人寻味的。
      这首《感觉》诗,短小精悍,却耐人咀嚼。诗的第一节以整齐的排比句出现:灰色的天地,灰色的生活,灰色的理论,灰色的浪潮。读来给人以沉闷、压抑、窒息的感觉。然而,第二节却写道,生活之树常青,自然以其正常的轨道运行,鲜红的、普照万物的是充满活力的太阳;淡绿的,是传递着春天信息的生机盎然的生命。
      宏阔的世界,象征的形象,跳跃的手法,对比的色彩,融进短短几行诗中,给人以迷离恍惚。绰绰约约,“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之“朦胧美”的享受。
      “朦胧”在这里指的是体现“朦胧美”的意境和情境。朦胧诗传达的正是这种半是迷惘、半是严肃;半是思考、半是忧虑;半是洒脱、半是荒唐的典型情感。

    相关热词搜索: 朦胧诗 走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