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意象――诗歌鉴赏的法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意象

    时间:2018-12-26 03:36: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古人谓“立象以尽意”, 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以意象为“抓手”,由个体而全部,理解由一组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揣摩诗人的独特心理感受,从而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读者由艺术再现糅合自身的个性化解读进而升华至艺术再创造,身心得到极大地愉悦与熏染,即谓读书养心,斯为重要。对于意象的把握与鉴赏,从其象征性或比喻性出发,总结解读规律,可为诗歌鉴赏的法门:
      
      意象的象征性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人使用的意象,如:雁、梧桐等,皆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有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同样用到了“雁”。再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及 《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可见,“雁”这一意象的寓指性很明确。
      大雁,秋天南飞,被迫离开故地,栖居他乡;春暖北归,回归故里,适得其所。北方才是大雁的故乡。因乎此,北雁南飞,意谓离开故里,沦落他乡,这就不由得引人生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结合诗人遭遇,如《声声慢》时期的李清照自北方逃难至南方,国破家亡,国家惨遭蹂躏,她与深爱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阴阳两隔,新愁兼之旧恨。大雁飞过,怎不生天涯沦落之感。
      再如《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回,意味回归、团聚,可是词人眼见大雁北归,却不能与丈夫团聚,分离之苦、思亲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情诗,真实反映了前期李清照“幸福的烦恼”般的爱情生活。《一剪梅》与《声声慢》正是李清照人生经历前后期的写实,两首诗在情感变化上的鲜明对比,一个“雁”字写尽人世沧桑。
      又如王维句“归雁入胡天”,大雁北归胡地,是回归家园,可是诗人去往的不是故里,是胡地,是他乡,是受朝廷排挤不得不去的他乡,联系于此,诗人抑郁、落寞的形象跃然而出。
      再看《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句,大雁南飞,不得不与家园分离,张君瑞即将离别崔莺莺,新婚燕尔,你侬我侬,正是如胶似漆,掉到蜜酱里的时候,却偏偏棒打鸳鸯,不得不分,怎不肝肠寸断?此景,大雁南飞,不得不与家园分离;此情,多情且柔情的崔莺莺不得不离别爱郎张君瑞。幽怨与忧愁集于一身,愁由雁起,雁伴愁行,情景交融。
      由是观之,“雁”已经成为离愁别恨的象征了。
      再如“梧桐”,风吹落叶,雨滴梧桐,景象凄清,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代名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幽居深院,软禁于斯,孤苦寂寞,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凄凉无限!曾经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沦为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休?又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雨打梧桐,孤独更兼离愁,声声敲在心坎,难耐!难耐!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已够愁苦,这还没完,滴滴细雨,还要无休无止地侵蚀那颗柔软且孱弱的心,怀念亡夫,忧思国事,孤独无助,“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番哀痛欲绝,怎不催人泪下?
      “梧桐”,孤苦无寄的象征。
      把握住意象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就不难理解诗歌所要传递的情感信息了。
      
       意象的比喻性
      
       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引人无限遐想。以丁香喻人,别致委婉。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杜甫《江头四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可见,丁香确是一种婉约的美丽植物。丁香色泽淡雅,幽香袭人,这本身已足以动人心魄,更加之有着如丝如缕的忧愁、哀怨、彷徨,不由人不生怜香惜玉之情,不由人不缠绵悱恻。这种美,是忧郁之美,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贵之美。用来喻指姑娘,则联想到黛玉的千娇百媚,多愁善感,就不难理解姑娘的超凡脱俗与冰清玉洁了。然诗人又或者以之隐喻自己,那么诗人的忧郁气质,超拔形象就呼之欲出了。有人解读为爱情诗,又或者咏怀诗,艺术的想象不断深化着诗歌的内在魅力。
       再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李�)丁香,已经令人联想到忧愁,但不算完,还要是雨中愁,忧愁淋湿是什么感受?愁得缠绵,愁得悠远,愁得“剪不断,理还乱”。完结了吗?不,还要“空”愁,这就愁得令人绝望了。谁能愁到如此境地?诗人不明言女子,但已令人联想到用情至深的女子了。诗歌就是这样通过物化的丁香喻指在绝望中等待亲人音讯的女子。以丁香使诗歌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外化,看来并非始于戴望舒。
      其他如“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李商隐),这哪里是指花草,分明就是指愁肠百结的女子了。
      可见,“丁香”,在文学意象中具有比喻忧郁女子的专指性。
      其他,如香草美人之喻,就不胜枚举了。
      把握住诗歌中这类意象的延展性,对于领悟作者的情感取向极具价值。
      诗歌,因其高度抽象,兼之跳跃性大的特点,往往令人难以触摸其脉搏。以意象作为诗歌鉴赏的“抓手”,充分借鉴以上所述,应可以作为诗歌学习的重要技术手段,并能体会到高度的审美愉悦与艺术再创造的文学激情。

    相关热词搜索: 法门 意象 鉴赏 诗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