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战略联盟下企业自主创新的脆性探析】 中国自主创新的例子

    时间:2019-03-30 03:23: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战略联盟形式下的企业自主创新的脆性问题,以中外合资、与竞争对手合作和产学研三种战略联盟为讨论对象。分别研究三种战略联盟中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深,国际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自主创新商品化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手段,而自主创新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完全孤立地进行创新,一向创新需要不同的组成要素:人、能力、过程的重新组合,这些要素往往来源于不同的组织(罗炜,唐元虎,2001)。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起步较晚,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创新的社会氛围方面,单个企业都难以进行自主创新和取得技术进步。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寻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联盟内的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分工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和分担成本及风险,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但是,我国多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而形成的战略联盟都未实现战略目标,甚至最终导致联盟解体。以我国汽车行业为例,由于政府的行业扶持,我国部门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著名企业达成战略联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汽车自主研发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的技术支持,并未实现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战略联盟中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导致战略联盟失效甚至解体。因此,本文通过探究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分析如何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即研究战略联盟下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自主创新的脆性问题。战略联盟以中外合资、与竞争对手合作和产学研的形式最普遍,所以本文通过理论论述这三种战略联盟下的不稳定因素,并指导现实企业的自主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创新的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相关文献按照分析的视角不同划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FDI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王升、CHENG Fang-fang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得出当外资企业在华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确定时,FDI溢出效应越明显,相关竞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强(王升,CHENG Fang-fang,2007)。张海洋从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检验了外资活动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张海洋,2008)。
      2、知识转移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贾晓霞,周溪召认为知识能否在组织间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合作创新的绩效,并从知识特性、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深层交流等方面探讨知识转移的障碍因素(贾晓霞,周溪召,2007)。而邹波,田金信,张庆普则是分析面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校企知识转移的动力机制,以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邹波,田金信,张庆普,2008)。
      3、资源整合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机遇
      
      江小涓提出科技全球化(包括资源重组和优势集成)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江小涓,2004)。饶扬德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视角分析资源整合如何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饶扬德,2006)。
      4、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大量文献均是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但是各自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例如,张义梁,王君等运用SWOT分析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环境,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面对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张义梁,王君,2006)。李霞从主体、客体、主体间沟通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与高校成功进行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概念模型(李霞,2007)。张春明从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六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张春明,2010)。
      
      文献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外,还包括从交易成本角度、信息沟通、道德风险及政府作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上文献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讨论,另一方面是从合作创新角度讨论影响合作创新成败的因素,间接影响着合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战略联盟角度出发,探析不同形式战略联盟下的不稳定因素对联盟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 中外合资形式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脆性
      在我国,企业的合资形式以中外合资最为常见,战略联盟中的劣势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合资,以期引进先进设备和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由组织学习理论知识,中外合资企业形式的战略联盟动因是中方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外方企业的创新知识,因此学习能力是决定这一联盟是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中外合资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影响联盟内的劣势企业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1、防止溢出效应
      总结中外文献得出创新联盟中R&D溢出是现实存在并且可能很大(罗炜,唐元虎,2000)。中外合资企业下,外方企业的技术溢出有助于加速我国企业的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却削弱了外方企业使用该技术获取的垄断收入。如图1,
      中外合资企业下中方与外方新产品收入博弈关系:
      为外方企业技术的垄断度量,则为中方企业吸收技术溢出的能力度量,为新产品的收入。如图所示,对外方企业而言,新产品收入曲线是凸的,即技术溢出的程度与新产品收入成反比;而中方企业得到的新产品收入曲线是凹的,即技术溢出的程度与新产品收入成正比。由图示可看出,外方企业若无技术溢出,即 =0,则会得到巨额的垄断利润,因此,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趋势下,外方企业会通过加速新产品研发周期等形式来尽量避免本企业的技术溢出。
      同样,资源基础论认为战略联盟中的企业一旦把自己的专用性资产或核心资源投入联盟,就必然会陷入因专业性资产套牢或者核心资源外溢而削弱自己讨价还价能力的困境,也就是所谓的“资源困境”(曾小舟,江可申,2008)。巩固在市场上对相关利益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也是企业防范技术溢出的又一原因。   综上所述可知,中外合资战略联盟下的外方企业有理由防止自己的技术外溢,过度防范溢出最终导致联盟效率下降。但是,我国企业同国外优秀企业合资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联盟形成一致的战略目标,中方企业提供给外方企业产品更多的市场的同时,中方企业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向外方企业学习核心技术,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中方企业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是影响企业自助创新提升的关键,而外方企业对技术的过度防范溢出又遏制了中方企业的学习能力。所以,技术溢出效应成为战略联盟中的不稳定因素,并限制着联盟内劣势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从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2、知识转移困境
      
      战略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知识能否在组织间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战略联盟内的创新绩效(贾晓霞,周溪召,2007)。知识转移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的难以学习和模仿。隐性知识是企业所拥有或掌握的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和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型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隐性知识(彭灿,2005)。外方企业的自主创新经验和社会关系是一种非文件化的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素。文件化的显性知识,中方企业很容易进行模仿学习,但是中方企业同外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存在于隐性知识差距,隐性知识是不易获得和效仿的,是外方企业长期积累的一种无形的核心竞争力。知识转移困境使联盟稳定的不确定性增加,对联盟中中方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致使联盟效率没有达到明显的提高,战略联盟目标实现困难,降低了联盟内劣势企业的学习能力,阻碍了劣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信息沟通障碍
      
      联盟内企业之间的意识差距、企业文化差距、能力差距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同,都会造成联盟内信息沟通的障碍。沟通渠道的通畅性对于战略联盟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不稳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张清山,张金成,2009)。联盟内部效率低下的信息沟通渠道容易使联盟内的企业产生信息不对称和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因为联盟内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使得机会主义行为不被察觉,加深企业间的不信任程度,导致联盟解体。信任危机亦使联盟内的劣势企业失去学习兴趣,降低了技术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联盟内的溢出效应、知识转移和信息沟通障碍等不仅是战略联盟不稳定因素,也均会通过影响联盟内劣势企业的学习能力,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与竞争对手合作形式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脆性
      与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合作,战略联盟中的企业贡献各自的自主创新资源和研发人才,加速创新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各自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战略联盟,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联盟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组织之间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必然导致合作契约的非均衡,破坏合作组织的效率(罗炜,唐元虎,2000)。因此,联盟内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合作各方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联盟的利益和联盟内其他合作方的利益。从交易成本论考虑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为了降低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联盟必须采取一些列的措施,例如完备的契约、监督控制等,当交易成本上升到足以抵消联盟可能带来的收益时,联盟的不稳性产生。
      联盟内各方的实力相当,需要贡献出各自的核心技术、创新资源和研发人员。但是,各自核心技术外溢容易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促成竞争对手的迅速成长。为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失,驱使联盟内的企业在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和培养研发人才投入方面更谨慎。
      根据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曾对中国500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中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的影响程度为62.32%,缺乏自主创新经验的影响程度为23.19%。企业因缺乏创新资源和经验而形成联盟,但是在避免对方机会主义的情况下,各自均在资金和人才投入上更加谨慎,使得联盟内部的创新人才队伍缺乏,创新经验并未得到丰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联盟内的企业因解决各自的创新投入资金不足和缺乏研发队伍困境而形成战略联盟,反而,联盟内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是联盟瓦解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更加剧了企业在联盟之前的自主创新困境问题
      五、产学研形式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脆性
      产学研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及转化乃是战略联盟机制下,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徐敏,2007)。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学校、科研单位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方,两者之间形成了对科技成果的供求关系。产学研应该是为学校、科研单位提供了其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增值的平台,也是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但据调研发现,仅是技术入股模式的产学研,就有高达81.3%的专家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张米尔,武春友,2001)。产学研联盟中的不稳定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次地位颠倒
      产学研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战略联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研发新的科技成果。在产学研中企业理应占有主导地位,高校和科研院所退而求其次(徐敏,2007)。产学研战略联盟内的各个主体的主次地位不可颠倒,企业了解其所面临的市场,承担着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任务,并派企业员工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以培养企业内部的创新人才。同时,企业针对产品和市场的研发建议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居其次,主要研究和开发适用于企业生产和转化的科技成果。
      
      但是,由于联盟内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形成过度依赖关系,参与程度不够,联盟内的主次地位颠倒。在研发过程中,企业没有发挥出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的市场导向作用。所以,我国产学研的科技成果经常出现市场价值缺失的现象。由于在联盟过程中由于主次地位的变化,必然导致“风险共担”和“相互制约”的失控(徐敏,2007)。主次地位颠倒导致战略性缺失,造成联盟的不稳定性。同时,由于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缺失,科技成果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对企业的学习能力造成影响,因为企业学习和消化缺乏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是无意义的,因此也无法使企业从联盟中获得自主创新提升的助推力。
      2、风险、收益不平衡
      企业承担风险,自然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愿望相违背,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的知识资产是无形的、难以计算的,就很难就这个问题与企业达成共识。所以,联盟中容易产生风险和收益的分配不平衡问题,这是战略联盟解体的诱发因素之一。同时,风险和收益的分配不平衡促使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提供和研发具有核心价值的科研成果,转而提供一些非核心价值的科研成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使联盟中企业的学习能力无法发挥,因为学习非核心价值的成果不能真正的获得自主创新能力上的提高。
      六、总结
      我国多数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来弥补研发创新上的资金、人才、经验等匮乏现象。但是,由于联盟内必然存在的不稳定性,使联盟内的企业因战略联盟的无效或解体而无法得到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三类战略联盟发现,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是影响联盟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联盟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途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为联盟的不稳定性影响联盟内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战略联盟的风险、收益分配及联盟效率以抑制联盟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克服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联盟内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形成资源相互依赖的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能力、加速知识转移。如果一方仅仅基于对合作方资源的依赖,而不是基于自身的组织学习,就很有可能出现诸如窃取技术、搭便车等败德行为(贾晓霞,周溪召,2007)。在与竞争者合作的战略联盟下,要避免一方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要在联盟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型组织。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投入联盟创新活动之中,不对合作方企业形成单向依赖关系,
      而是联盟内的企业对彼此的技术资源形成相互依赖。明确企业战略联盟的目标,资源共享,知识共享,风险共担,增强创新能力的提高。联盟以契约形式规定各企业每年的投入比例,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
      另一方面,明确联盟内的各种分配机制,不仅包括风险、收益机制,也包括联盟内的主次地位的确定。制定合理的风险、收益的分配机制,尤其是在产学研联盟形式下,正确评估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的知识资产,给予相应的收益分配比例。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及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市场指导,避免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缺失。

    相关热词搜索: 脆性 探析 自主创新 战略联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