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整理课:一种独特的课程类型:从类型上看,课程一般分为综合课和

    时间:2019-02-16 03:2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系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温州实验小学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理课。整理课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反思的一个课时的活动单元,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自习课等课型有较大的区别,具有独立的时间单元与课程目的,独特的内容体系、组织与实施方式,是一种独立的课程类型。整理课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要教会学生成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关键词]整理课;课程类型;温州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4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7-0027-04
      
      谈到课程类型,我们通常会想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自习课等这些常规类型的课,尽管这些课型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但在落实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方面仍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温州实验小学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所形成的整理课令人耳目一新。
      
      一、整理课的形成过程与内涵
      
      (一)整理课的形成过程
      长久以来,课程以其权威和庄重的面目出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对于课程只有教的责任和适当改造的义务,教师自己创造出课程几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2002年温洲实验小学初创时期,学校形成了“让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认同后,教师在各自的学科和学段内开始尝试。在尝试过程中,教师遇到了“把整理课混同于练习课、作业课、辅导课、自习课”“整理课沦落为学科课堂的尾巴”“各年级段整理目标、内容不明晰”等问题。于是学校组织参与整理课的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对整理课的意义、性质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明确。之后的实践探索有了一定的宏观框架体系支撑,期间,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急于形成固定的套路和模式。2006年教师在校园网上开始了对整理课的热烈讨论,一年下来关于整理课讨论字数达十几万字。2007年开始,整理课有了―定的独立形态,也有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特级教师、理论专家等开始关注和指导整理课的探索,一些小学也开始来学校观摩学习了温洲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对整理课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可见,整理课不是照搬照抄来的,不是理论工作者灌输的,而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围绕办学理念、立足课堂实际进行的“草根”研究,是教学行动中的研究,是通过校本教研而形成的课。
      
      (二)整理课的内涵
      整理课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反思的一个课时的活动单元。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从时间设置来看,整理课是指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一二年级整理最多20分钟,三至六年级整理最多40分钟,学生自主把握时间,完成整理任务后,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时间;参与学校提供的开放式课外活动(包括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
      从课程实施者来看,在整理课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协同教学,在―个教室内共同指导学生的整理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整理、教师指导、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活动完成整理任务。
      从课程目的来看,整理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个性化学习策略系统,养成可持续、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觉、自主、自立,能够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独立学习者。
      从课程内容来看,整理课以学业梳理为主要内容,并对学习心情、学习策略与方法进行盘点、归纳,进而对整个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此外,整理课还包括对学习用具的整理。
      可见,整理课是一种独立的课程类型,它有独立的时间单元、独立的课程目的、独特的内容体系、独特的组织与实施方式,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自习课有多方面的区别。
      
      二、整理课的目标与内容
      
      (一)整理课的目标
      整理课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为目的的课。其基本意图是,寻找一种贯穿在所有学习习惯中的、最为重要的和核心的习惯,以此为切入点,贯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这一想法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要点和实现操作平台。经过教师的研讨和实践探索,认定这一核心习惯就是整理习惯,这一现实操作平台就是整理课。
      除了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基本目标外,整理课还包括至少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第一,通过整理课,学生可以把整理的习惯迁移到教学之外,会整理自己的生活、思想与行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第二,通过整理课,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机会,为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展示的舞台。第三,通过整理课,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整理课上,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需要与教师以多种方式沟通,并争取值日班长、同桌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助。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整理课上的表达、交流、合作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第四,通过整理课,实施差异教育。在班集体授课中,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而在整理课中,教师团队在教室内巡回指导,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学需要。第五,通过整理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常规课堂中,讲台是教师权威的标志,教师与学生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距离。而在整理课上,教师随时都在学生身边等候学生的呼唤,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交头接耳”“传递小纸条”是整理课上最常见的现象。这种“近距离教育”不仅是空间距离的变化,更是心理距离的贴近。
      
      (二)整理课的内容
      在整理课中,教师不再进行课堂讲授,而是集中在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整理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整理。
      学习心情的整理――用三五分钟对一天的学习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愉悦度和注意力作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包括自己受到的表扬与批评、自己所进行的努力与收获等。
      学习工具的整理一主要包括课桌、课本、作业本、其他学习用品和书包的爱护与正确使用状况,自己需要维修、购买甚至制作的用具等。
      课堂学业的整理――从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基础学科人手,对一天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总结收获,解决不会的问题,不仅使已学课业达到填平补齐,而且力争能提出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新的探索。
      学习策略、方法的整理――梳理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结合具体知识总结思考过程,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对自己一天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反思,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系统。
      当然,不是各年级每堂整理课都要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学情与需要而定。
      
      三、整理课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一)整理课的操作程序
      由于整理课所希望的是让教师自由地进行探索,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明确固定的程序模式,这里介绍一种教师较为认可的流程。
      出示整理目标――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以屏幕、小黑板、卡片等方式,分“基础”和“提高”两个层面呈现整理要求。
      自主整理――学生各自对照整理目标进行整理 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或有待探究的问题,可以举手示意向教师请教,也可以把问题用特定的符号填写在黑板的“疑问表”上,由同学或教师提供帮助。整个整理活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同桌、小组自由合作完成。
      见机导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疏导,对学生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对整理过程中的优秀做法进行表扬。
      活动分流――整理课的课时对每个学生来说是弹性的,整理完毕的学生可以离开教室参加其他课外活动,也可以在教室内预习。
      
      (二)整理课的实施策略
      1 分年级确定教师的帮扶程度
      在整理课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形成了如下的帮扶策略:一年级帮扶人手,指导起步;二年级以扶为主,适度试放;三年级扶中有放,以扶带放;四年级扶放结合,半扶半放;五年级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六年级大胆放手,引领自主。
      
      2 分年级确定课程内容
      在《温州实验小学整理课教学指导纲要》中,分年级确定了整理课的内容。例如,一年级在学习工具整理方面,学生要学会整理学习用品,妥帖地放置于书包内,懂得如何爱护、使用教科书和作业本,逐步学会削铅笔和使用铅笔。学校围绕整理课内容的四个方面,制定了由浅入深、较为详细的分年级教学内容,使整理课的操作有了内容上的依据。
      
      3 制订教学原则体系
      到目前为止,整理课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五个:主体性原则,是指整理课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教师是辅导者,不能有过多的干预;差异性原则,是指整理课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心得和困惑,尊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学生个体自我整理的同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互助、合作、咨询、选择的机会和权力,不做目标、内容和时间上的统一;探究性原则,是指围绕整理内容,学生可以进行新知识、新方法、新策略等多方面的探究,可以在同桌、小组、师生之间探究,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走廊上轻声探究;模糊性原则,是指整理课目标达成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教师要减少刚性约束,增大弹性处理,淡化量的标准,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尊重学生的缄默知识。
      
      4 开发整理课工具
      在整理课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整理课工具,作为整理课实施的载体,主要包括“整理导航”“疑问表”“整理本”等。整理导航又称“整理提示单”,通过导航,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本节课的整理要点与要求,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思维与方法习惯。疑问表是学生个体呈现疑问与寻求帮助的载体,通常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多维表格,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可以走到黑板前用特定的符号填写进去,然后走到走廊上,随后会有教师或同学跟过来轻声研讨。整理本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相当于整理笔记,记录整理过程中的要点、原因分析与收获;二是学生表达自己整理过程中的情绪体验,用以宣泄消极情绪,表达积极态度,教师会进行适当的批示,并进行安抚、鼓励等性质的沟通。
      
      四、整理课的意蕴
       (一)整理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成为主体的课
      学生主体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话题。也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种种新的思想,这些思想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学生主体理念的现实化。但一直以来,学生主体的现实化问题困扰着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新授课、复习课、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对培养主体都进行着努力,但功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在这一点上,整理课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形成了以“学生主体”为特色之一的课程样式,其实质是通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而教会他们成为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整理课上,除了教师的有关整理提示外,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自行设定自己的整理目标;学生的整理内容源于自身的学习状况,有自己独立选择的机会与权力;学生的问题源于自我发现,问题的解决源于自主思考与自由选择求助对象主动求助;课堂进程由学生自己把握,自己整理完毕就可以自由离开教室到各活动区参与其他活动。
      教会学生成为主体是指在整理课上,学生通过一系列自主自由的行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体验有关学习行为的程序、方法、策略,学会如何整理、反思、求助、合作,学会如何规划、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大都能够形成主体意识、具备主体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从受教育者向自我教育者迈进。
      
      (二)整理课是具有相应理论基础的课
      尽管整理课源于深厚教育经验积淀的朴素感悟,没有过多的理论追问,但它暗合了一些教育思想与理论的精神,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理论论证。
      首先,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整理的思想一直存在,而且还相当重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儒家学者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修业进程。最为著名的,当是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省”等概念一直是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重要手段,整理课中的“整理”就具有这种慎思、反省的味道。
      其次,在认知心理学中,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种改善包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结构的改进,因此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与认知策略问题。整理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调节学习状态,反思学习过程,建立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系统。
      再次,从教学理论来看,知识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接收过程,而是要经过知识的普遍化传授、知识的个人化(内化)、知识的现实化(运用)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知识的个人化起着桥梁作用。而整理课恰恰是督促学生将学科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的平台。
      
      (三)整理课是学校开设的正式课程
      整理课是学校自主探索形成的一种课程,在这一点上,它与国家课程有一定的区别,但它具备了正式课程的主要特征。
      首先,整理课纳入到了学校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表中设置的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有同样的地位,每天一个课时,而不是随意的活动、点缀性的作秀。
      其次,整理课有固定的教师团队(目前是语数外团队)、固定的班级(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固定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独立的课程标准、独立的教学指导纲要。
      再次,整理课没有固定的教科书,这一点与正式课程略有区别。整理课是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是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整理活动,因此无法编写常规意义上的教科书,也无需这样的教科书。学校组织教师分年级编写的《教学指导》,可以看作是一个重要补充。
      
      (四)整理课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
      从课程目标上看,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课程目标。整理课包含着学业整理,学生对于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集中的回味与内化,是教师传授的晋遍化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知识的过程;整理课包含着心情整理,学生对一天学校生活心情与精神状态、学习的愉悦度和注意力作必要的回顾反思并适当地作自我调整,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整理课注重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整理,旨在让学生会学习、善于学习,梳理和掌握各学科具体学习方法,逐步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系统,这一点与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致的。
      从教学方式来看,新课程所强调的反思、合作、交流等方式也恰恰是整理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反思是整理课教学中的核心手段,整理的实质是反思性整理;在整理课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活动比比皆是;交流更是整理课的典型活动,学生主动填写疑问表发出交流信号后,教师、其他同学会立刻作出反应,在教室里或走廊上处处都有交流。
      从课程评价来看,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评价的目的,因此重视过程性、表现性评价。整理课的评价不是注重课堂形式,而是看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是否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整理课的全过程;是否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整理;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表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是否每一个学生都彬彬有礼”。这一点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非常接近的。

    相关热词搜索: 独特 整理 类型 课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