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明德释义【王船山“明德”释义发微】

    时间:2019-06-02 03:27: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收稿日期:2012-02-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君子思想及其现代人文精神价值研究》”(08CZX011)。   作者简介:李长泰(1971-),男,湖北大悟人,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沙,410000。
      摘要:王船山的“明德”释义有三个方面:释义的核心坚持了“明德”是天之所赋德性和人的本原善性,释义的心路主旨是返回先秦原本和回归经典原意,继承了朱熹以理气解释“明德”,但不赞成朱熹将“明德”释义为“心”。其学术方向既走正学与开新之路,也注重以复性与返本为宗旨,更多地是以“返本”为宗旨,即返回经学和儒家经典。
      关键词:王船山;明德;释义;返本
      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012-04
      
      
      
      
      王船山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一般认为王船山在学术方向上走的是正学与开新之路,张立文教授的《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道明了王船山这一学术思想主旨,被潘宗洛称为“湘岳伟人”[1],张立文教授认为“其学术思想的心路,是以救世救心为主旨。”[2]王船山非常重视对《四书》的研究,其宗旨更注重“返本”与开新,即重新返回儒家经典本身,而不是正学与开新。
      一、内涵核心:天德与本性
      “明德”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人生、政治教育的形而上学依据。《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明德”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语词,对其解释也非常多。王船山对“明德”范畴的释义集中体现在《四书训义》和《读四书大全说》之中。
      首先,对“明德”内涵的核心解释是天德和本性。明德是圣明之德性,即是说明德是天之德和本原之性。“其以外观于事物,内尽其修能,将以何为也?盖以明明德也。人之所得于天者德也,而其虚而无欲,灵而通理,有恒而不昧者则明德也,但形气累之,物欲蔽之,而或致失其本明。大学之道,则所以复吾性具知之理,以晓然于善而远于恶,而勿使有所累、有所蔽也。”[4]明德来源于天,人得到天的本性即是“德”,天德的本性是无欲的,符合众理,人得到天德必然是清楚明白的,即是虚灵不昧,因此称之为明德。王船山认为明德是人所得到的天的本性,这种本性本来是完全至善的,但由于现实物质欲望的干扰,在人身上体现为有可能是恶的,有可能失去其本来之明。但明德本身是完全至善的,每个人的天性是至善的,后天的邪恶并不能否认本性之善。“盖德之明,民之新,善也。而德之明必全乎性之善,民之新必底于化之成,明新合一而极乎内圣外王之理者,则至善也。”[5]“明德”之所以是“明”,在于性之本善,大学之道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明白人的本性是纯粹善的,即是“明明德”,这类似于康德的“纯粹理性”和“善良意志”。《大学》中的“明德”和康德的“纯粹理性”都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其本身是至善的。康德说:“我们终究被赋予了理性,作为实践能力,亦即作为一种能够给与意志以影响的能力,所以它的真正使命,并不是去产生完成其他意图的工具,而是去产生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6]康德的“理性”本身指的是善良的本性,能够产生善良意志。康德说:“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7]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即本性为善,不受外界和后天影响。因此“明德”和“纯粹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船山对“明德”的训义完全符合这一思路,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本善之性。为了达到这种善性,则要学习进步,即是“新民”,明明德而新民的目标是“止于至善”,善即是明德灵光。
      其次,对“明德”一词的“明”字作了重点解释。“明明德”有两个“明”字,前一“明”是动词,后一“明”是形容词,意思是明亮和清纯、不昧和本善。“乃其明德之学,无一理之不求明,无一念之不求审,无一事之不求当。”[8]明德本身是明亮、审正和精当的。明德的这种性质是天的本性所致。《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9]天命所赋于人本身的是本性,本性在人身上体现则是天德,天德本身即明德,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10]良知、良能就是明德,是人的本原之性。王阳明说:“明德者,天命之性,灵昭不昧,而万理之所从出也。人之于其父也,而莫不知孝焉;于其兄也,而莫不知弟焉;于凡事物之感,莫不有自然之明焉;是其灵昭之在人心,亘万古而无不同,无或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11]明德就是天命本性,“灵昭不昧”,与孟子、王阳明的观点相同。“缘‘德’上著一‘明’字,所以朱子直指为心,但此所谓心,包含极大,托体最先,与‘正心’心字固别。性是二气五行妙合凝结以生底物事,此则合得停匀,结得清爽,终留不失,使人别于物之蒙昧者也。”[12]德之“明”是清爽和灵昭,没有不精当的成份。
      总之,王船山认为“明德”范畴的内涵主要是天德和本善之性,这种本善之性是人心所固有,是天命所赋,是至善的,不管后天是否有恶,内心是明德而至善,本性即是明德,明德是善,是本体,“‘明德’只是体上明”。[13]明德是本体,本体昭明,致用自然容易,这说明“明德”具有普遍意义。王船山对“明德”作天德和本善之性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让人恢复本善性。王船山所生活的时代是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现实丑恶,原有社会道德在风雨中飘摇,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号召人们恢复本性良知,认清 “明德”,以达到新民至善。
      二、释义心路:返意与回本
      王船山对“明德”释义以天德本性为内涵核心,实际上是返本复性,其学术心路主旨是要返回到先秦儒家经典上,与先秦经典原本相一致。“古者大学之法,所以立教者备矣,而夫子取其旨趣而著明之,使学者知所以入德也。谓夫大学者,所以教人修己治人而成大人之德业者也。乃不得其要归之所在,则无以知其详而有其要也;不察其次序之所循,则无以知其博而该以约也。故从其要归而言之,则不可不知其道之所在矣。”[14]他主张学者要掌握为学之道的纲领,即明德至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这样才能学有所成。他提到“夫子”,主张以先古圣贤之道为诠释文本开启学术思想道路,返回儒家经典,以先秦经典为原本。
      首先,释义依据《大学》原本。《大学》解释“明德”:“《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15]“明德”是天命所赋予,是天之明命,我受天之所赋的明命,即是峻德,因此明德即是天道善德,是本善之性。明德是本善之德,是本体,可以达到普遍发用,“明德”具有本体的作用。王船山说:“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明自明,光自光。如镜明而无光,火光而不明,内景外景之别也。‘明德’只是体上明,到‘致知’知字上,则渐由体达用,有光义矣。”[16]他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明德”的本体作用,具有道德形而上学的意义,与古圣先贤对“明德”内涵的解释基本一致,因此其“明德”释义具有“返本”的心路倾向。
      其次,释义参考了先秦儒家诸子的一些思想。由于“明德”内存于本心,“明德”属于自明,自明则天命所赋,这种解释返回到了《大学》原意,与经典文本相一致。“止见大学必极致其功以自明其德,而明德自明于天下”[17]“举三帝王者,以其皆明明德于天下,而根本自明。”[18]自明其德、根本自明都以明德是人的本性为宗旨,非常符合《大学》中的“天之明命”。王船山对“明德”的理解与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致的,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19]无论何时,人性都是善的,不会更改,即使犯了错误,其本性还是善的,“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20]人性本来是善的,则仁义礼智之心是内心固有。王船山的“明德自明”符合这一原意。《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21]王船山对此解释说:“诚明皆性,亦皆教也。得之自然者性,复其自然者亦性,而教亦无非自然之理。明之所生者性,明之所丽者亦性,而教亦本乎天明之所生。”[22]“诚”即是本性为诚,诚是性,与“明德”的内涵相一致,“仁义礼知,性也,有成体而莫之流行者也。诚,心也,无定体而行其性者也。”[23]诚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朱熹对此注释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24]因此“诚”和“性”都是本善之性。王船山对“明德”的解释与孟子的本善人性、《中庸》的“诚”的内涵相一致,符合古代经学儒家经典,是名符其实的返意回本。
      王船山对“明德”的释义心路以返回原意和回归经典原本为宗旨,力求达到与先秦经典原本相一致,紧扣了《大学》原本,以孟子人性本善、《中庸》的“诚”为参照,拓展了“明德”范畴的内涵。王船山学术心路可以定位为“正学与开新”,张立文教授对王船山学术思想的评述和总结的确是比较精当的。
      三、继承发展:理气与虚灵
      王船山对“明德”的释义不仅仅是返意回本,还对宋明时期儒家学者的解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进行了适当的更正,其主旨是继承了朱熹的“理”和“虚灵不昧”,以理气解释“明德”,不赞成将“明德”释义为“心”。
      首先,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明德”释义。朱熹注释“明德”:“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25]朱熹的解释依据了《大学》原本,即“明德”源于天,与“天之明命”一致,但对“明”作了“虚灵不昧”的解释,主张回复到本初之“明”,又对“明德”作了“理气”范畴上的理解和诠释。王船山对此训义,“人之所得于天者德也,而其虚而无欲,灵而通理,有恒而不昧者则明德也,但形气累之,物欲蔽之,而或致失其本明。大学之道,则所以复吾性具知之理,以晓然于善而远于恶,而勿使有所累、有所蔽也。”[26]他也认为“明德”是“虚灵不昧”,并且符合“理”,但现实之中由于“气”的原因有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德”,与朱熹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他提出了“虚而无欲”,而不是“虚灵不昧”。朱熹说“自明其明德”,“去其旧染之污”。[27]船山训义说:“治之失宜,教之失本,则必且相习污染。大学之道,则所以推斯民观化之原,革其非心而生善气。”[28]革除旧的习气以恢复本善之性,王船山与朱熹的思想一致。船山对“虚灵不昧”作了解释,“朱子‘心属火’之说,单举一脏,与肝脾肺肾分治者,其亦泥矣。此处说心,则五脏五官,四肢百骸,一切‘虚灵不昧’底都在里面。‘虚’者,本未有私欲之谓也。‘灵’者,曲折洞达而咸善也。‘不昧’有初终、表里二义:初之所得,终不昧之;于表有得,里亦不昧。只此三义,‘明’字之旨已尽,切不可以光训‘明’。”[29] 其对“虚灵不昧”的这些解释主要是继承,又适当地作了拓展。
      其次,并不赞成将“明德”释义为“心”。他认为“明德”是“理”,所谓“灵而通理”,对朱熹将“明德”类比成火之“光明”进行了纠正,王船山说:“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明自明,光自光。如镜明而无光,火光而不明,内景外景之别也。‘明德’只是体上明,到‘致知’知字上,则渐由体达用,有光义矣。”[30]王船山实际上认为“心”与“本性”、“明德”并不是一回事,“心”并不能发光照明而具有普遍意义,但“明德”则具有光明正大的普遍,能够影响人本身的一切行为。朱熹说过“心属火”,“心属火,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31]船山说:“缘‘德’上著一‘明’字,所以朱子直指为心,但此所谓心,包含极大,托体最先,与‘正心’心字固别。”[32]他认为朱熹说“明德”是“心”不太准确,因为“明德”是本体光明,而心则有不正。王船山在学术主张上属于理气学派,不提倡心学,甚至反对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派,称陆、王心学为“异说”,“贞邪相竞而互为畸胜,是以不百年而陆子静之异说兴,又二百年而王伯安之邪说熺……陆子静、王伯安之蕞然者,亦恶能傲君子以所独知,而为浮屠作卒兽食人之伥乎!”[33]王船山之所以反对心学学派,其原因是陆王心学学派“空谈心性”,[34]他认为陆王心学甚至导致明代的灭亡。正因为王船山反对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因此他不赞成朱熹将“明德”指为“心”。
      四、分析结语:复性与返本
      王船山的“明德”释义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释义的核心坚持了“明德”是天之所赋德性和人的本原善性,释义的心路主旨是返回先秦原本和回归经典原意,继承了朱熹的“理”和“虚灵不昧”,以理气解释“明德”,但是不赞成朱熹将“明德”释义为“心”。通过对王船山“明德”释义的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王船山的学术方向一方面走的是正学与开新之路,另一方面也注重以复性与返本为宗旨,并且他更多地是以“返本”为宗旨,即返回经学和儒家经典。
      参考文献:
      
      [1][2][34]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5、1、399页。
      [3][9][10][15][19][20][21][24][25][2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7、353、4、325、355、32、31、3、3页。
      [4][5][8][14][26][28]王船山:《四书训义》,《船山全书》第七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4、44、44、43-44、44、44页。
      [6][7]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11]王阳明:《王阳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251页。
      [12] [13][16][22][23][29][30][32]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船山全书》第六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94-395、396、396、537、553、395、396、394-395页。
      [17][18]王船山:《四书笺解》,《船山全书》第六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11、111页。
      [31]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页。
      [33]王船山:《张子正蒙注》,《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2页。
      (编校:章敏)
      

    相关热词搜索: 明德 释义 王船山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