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电视传媒与农民工的素质养成_农民工素质差

    时间:2019-06-02 03:26:5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键词: 农民工;电视传媒;媒介素质教育;大众传媒    摘 要: 电视传媒是当代影响力巨大的第一强势媒体,也是农民工接触和使用的“第一媒介”,但是目前电视媒体不仅对农民工的关注度严重不够,而且不无偏颇地把农民工的形象构建为刻板的、无力无助的弱势群体。这种媒介呈现扩大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文化的步伐,电视媒体应该肩负社会责任和体现人文关怀,开辟更多的农民工频道或栏目,全方位地服务于农民工群体;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社会力量,注重对农民工电视媒介素养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电视媒介文化实践,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养成,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 J90-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3-0011-04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户籍却仍在农村。农民工总是游走于城市文化的边缘地带,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大多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也在城市接受教育,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高,对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期望更强,但他们的“二元身份”却使他们的文化认同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何帮助农民工尽快真正地融入城市,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尽快成为城市的“新市民”、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电视作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电视是农民工接触和使用的第一媒体电视媒体由于形象直观的特点受到农民工的欢迎。近年来的许多调查显示,“看电视”在农民工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性地位,对农民工具有较大的影响。据辽宁、海南、湖北、山西、云南等地的调查,农民工80%以上的业余时间是在看电视、打牌中度过的〔1〕。江苏省在2011年初的一项关于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也发现,农民工在打工之余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睡觉(35%)、看电视(34.7%)和聊天(25%),此外还有15.1%的人读书看报,15.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11.7%的人听收音机,较少农民工上网(9.1%)、看电影(5.3%)、看录像(3.9%)和上歌舞厅(2.8%)。农民工群体在业余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依次是:看电视(33%)、睡觉(19.9%)、聊天(18.4%)、读书看报(18.2%)、打牌或打麻将(13.6%)和上网(11.0%)。电视是农民工了解世界的渠道,在其信息获得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调查表明,几乎一半(49.9%)的农民工常看新闻类节目,其次才是娱乐类电视节目(47.8%)。另外,还有21.8%的农民工常看法律类电视节目,16%和14.4%的农民工常看体育类、科技类节目。这既体现了农民工希望通过电视掌握更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权益,也体现了他们辛苦工作之余消遣娱乐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
       据官方统计,2010年全国农民工的总数已达2.42亿,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3〕。这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们相比,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他们的追求正在由物质生活向精神层面拓展。据贵阳市团委的一项关于贵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显示,71.12%的受访者在工作之余选择看电视,而他们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渠道,电视占到57.78%,其他途径不到20%〔4〕。由此可见,电视是他们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径,电视已然成为农民工接触和使用的第一媒介。
      二、电视媒介对农民工形象的构建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媒介社会,媒介信息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电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已成为人类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汤林森在其著名的《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说:“凡是没有进入电视的真实世界,没有经由电视处理的现象与认识,在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了边缘,电视是‘绝对卓越’的权利关系的科技器物。在后现代的文化里,电视并不是社会的反映,恰恰相反,‘社会是电视的反映’。”〔5〕电视对人们头脑中的现实图景的建构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培养理论的观点,电视的主要功能在于散布、稳定社会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媒介及其所呈现的社会图景及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识形态。正如李普曼所说,在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再也不是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去认识周围的客观环境,而是通过大众媒介呈现的“拟态环境”去把握它〔6〕。这一拟态环境是经过媒介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因此,媒介究竟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价值判断,都将对公众产生引导性的影响。
       同样地可以说,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塑造和建构出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在大众媒介视野中,农民工被塑造成弱势边缘群体和不安定因素,内容大多是关于农民工的欠薪讨薪难题、农民工权益保障、政府部门有关农民工问题的会议和政策;或者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等负面议题。在这些报道中,农民工被打上了无力、无能、无助的弱势群体的刻板印象。这种媒介呈现,不仅偏离了农民工的整体形象,损害了农民工阶层,而且在社会大众的心理层面上扩大了城市内部的城乡二元对立矛盾,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文化的步伐,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可能导致传媒最终丧失作为公共领域的价值。
       电视媒介应该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在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中,电视媒介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寻找社会认同感,使其更快更和谐地融入城市文化。对此,一些电视传媒正在进行积极尝试和有意义的探索。如贵州电视台的“中国农民工”栏目,就以平视的视角来反映农民工真实的状态和心声,以温暖、真诚、朴素的讲述风格,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个坚强善良、积极向上、健康励志的新时代中国农民工形象。电视媒体中的农民工形象开始被重新构建和诠释,他们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在媒介中充满自信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也不再仅仅是城市边缘人,而是一类新城市人。
       三、电视媒介促进农民工素质养成的途径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2011年9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要求“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文化权益的保障来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以提升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意见》还第一次对我国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7〕。因此,作为广大农民工第一媒介的电视媒体在促进农民工素质养成、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方面应该有积极的行动。
       1.电视媒体应开辟更多的农民工频道或栏目,全方位地服务于农民工群体
       按照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某一问题若被大众媒介所关注,那么该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便得以提升和强化,大众传媒对事件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媒介可以通过提供某类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这些事实和意见的程度,正如麦考姆所指出的“新闻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怎样想”〔8〕。因此,媒体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版面来报道农民工的真实生存状态、喜怒哀乐、诉求等,以引起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的关注,引导舆论,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公共舆论焦点。
       第一,以大量的正面报道来重塑农民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逐渐改变公众对农民工弱势边缘的刻板印象,帮助农民工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和城市文化,增强他们作为城市新主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放低姿态,以平视的视角客观反映农民工对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表现他们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优良品质,挖掘农民工身上的闪光点。
       第三,呈现方式应更加贴近农民工,不要把农民工仅仅看作是农民,而要把农民工看作是城市人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除城乡间的隔阂,展现农民工的新风貌。
       第四,加强节目内容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媒体报道时要多报道一些与农民工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和合同法等,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帮助农民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为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
       2.注重对农民工电视媒介素养的培养
       媒介素养教育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含义是指公民能够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媒介认知、媒介使用、媒介评价和媒介参与四个方面。公民对媒介有了认知和实践后,可以影响传媒、优化传媒环境,它赋予了公民更高的责任和主动权,使其真正成为“媒体公民”——有能力加入资讯生产、善用媒体并进行公共监督的公民。
       在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根据中国当下的情况,对242亿农民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更加急迫和必要,必须培养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理性地接收和处理媒介信息,运用大众媒介为个人工作和生活服务,进而参与媒介产品的生产实践活动。因为在目前这样一个由各种媒介信息充斥的现代社会,一个不善于使用媒介的人,不可能实现个人进步,不可能持续成长,也无法完成现代化。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A·卡尔所指出,现代人应该具有七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他会尽可能地运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①。通过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实践,可以促进农民工群体以文化切入的方式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更加有效地获得社会认同,完成农民工群体真正实现“个人现代化”的目标。
       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尚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内,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对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调动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高校、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见》规定,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将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切实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财政划拨专门经费,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妇联、团委等机构具体执行。
       第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农民工文化水平的电视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和学习资料,免费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第三,组织高校影视专业的大学生和电视台记者志愿者团体,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动走进农民工聚集地,以系列讲座、短期培训、示范指导等方式,对农民工进行电视媒介素养教育;介绍电视台的运作体系及相关节目和栏目的特点,讲授有关电视媒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解读和使用电视媒介信息,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技巧,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
       第四,农民工数量较多的行业协会(比如建筑协会、餐饮协会、轻工制造协会等)动员行业内的企业单位,组织农民工定期积极配合和参与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并将这一活动纳入日常的工作管理范畴。
       3.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电视媒介文化实践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正是在寻求意义的文化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9〕鼓励和引导农民工亲身参与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活动,能够使他们从更高的精神层面上获得自我肯定和思想提升,获得尊严感、认同感、归属感和精神愉悦。“人们需要各种符号来满足自己的文化想象,构建自我的文化身份。其中影像生产不可避免地与意义的生产相交织,通过意义世界的建构,来找寻自我的存在价值。”〔10〕因此,除了对农民工提供看书、看电视、看电影的初级文化服务外,还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和鼓励农民工主动参与电视媒介产品的文化生产活动。
       目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旺盛,职业发展的期望值也更高;他们更加认同城市文化,渴望融入城市,更加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和舆论工具维护自身权益;他们能通过自拍自制电视节目,反映自己真实鲜活的生活,利用电视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媒介机构应拿出专门的时间和版面,办一些为农民工服务的公益性栏目,播发农民工自己采制的电视节目,让农民工在创造电视媒介文化产品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完成角色转换,促进全社会对农民工的文化认同,使农民工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文化融入。
      
      注释:
      ①转引自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第5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文献:
      〔1〕李国新.让农民工享受文化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20111020(24).
      〔2〕江苏省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报告〔EB/OL〕.(20110211)〔20120225〕.省略nt.省略/sjzz/shwhs/qzwhhdhwcnrwhjs/201102/t20110211_86910.html.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1).
      〔4〕衣 琼.七成多农民工业余生活单调〔N〕.贵阳日报,20111129(4).
      〔5〕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5.
      〔6〕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 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
      〔7〕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EB/OL〕.(20111128)〔20120225〕.省略nt.省略/sjzznew2011/shwhs/shwhs_hdwcn/20111/t20111128_160760.html.
      〔8〕McCombs,M.E.Explorers and Surveyors:Expanding Strategies for Agendasetting Research〔J〕.Journalism Quarterly,1992,(69):820.
      〔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2.
      〔10〕韩 鸿.影像社区、公共领域与民主参与——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的新动向〔J〕.新闻大学,2005,(3):76-82.
      (责任编辑:杨 珊)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工 养成 素质 传媒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