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画廊式书吧的经营模式 画廊的经营模式

    时间:2019-11-09 03:28: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画廊,指彩绘的走廊;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画廊式书吧的经营模式,希望大家喜欢!

      画廊式书吧的经营模式

      画廊不只是卖画

      老家在巴中的李果,毕业于川音成都美院油画系,对于一个学绘画的小伙子来说,李果的经历简单得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循规蹈矩地上学,认认真真画画,顺顺利利地毕业。从大学时就有人找他买画,“第一张画大概卖了2000块钱。”后面陆续也有,虽不算丰厚,但可维持日常生活。在关键的2009年底,李果被成都K空间的老板杨凯相中,K空间与李果签约,拿下这位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并帮助他宣传、销售。通过各种学术提名展、青年艺术家特别推荐展,李果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原先几千元一幅画的身价立刻飙升到几万元、十几万元。其作品不久前还以高价位在台湾艺术品拍卖中被拍出。

      “如果把画廊经营成为艺术品卖场,那么它注定是失败的。画廊必须培育自己的艺术家。”王民平直言,画廊与服装店不同,它应该赚的是“画家的未来”,而不是仅看重作品转手后的中间差价。可喜的是,成都的画廊已纷纷开始尝试转型发展。不少画廊从最开始的传统“画店”式艺术品销售形式,转入现代经营模式。

      作为成都书画老字号,诗婢家较早地开始尝试走多元化产业道路,打破业态单一现状,开拓了多元化的画廊新时代。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画廊协会会长柏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凭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力,挖掘发现一批有潜质的画家,或与之签约,专为画廊作画;或运用办展览、组织研讨会等形式,扩大艺术家的影响力。

      量身定做定向营销

      做汽配生意的肖先生爱好艺术,平时也做书画收藏。对书画艺术不是很懂行的他收藏作品大多靠人“掌眼”。他每次买作品都是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不是害怕买到赝品,就是担心买贵了。“现在我常参加艺术品鉴会。这些品鉴会都是根据藏家爱好量身定做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书画收藏知识进步很快,还下手收藏到了几张精品。真的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以前展览是画廊推广画家、销售作品的重要形式,但“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作品不一定就能在展览上被好藏家发现。“定向营销”顺理成章地成为如今成都画廊的创新好戏。艺术品鉴会、艺术沙龙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定向营销方式,成为目前成都艺术市场的营销新方式。这样的活动为藏家量身定做,针对不同藏家推荐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这些活动让藏家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艺术理念,使藏家对作品的内涵与收藏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深受藏家追捧。诗婢家就曾举办过陈万福、霍嘉顺、罗原等艺术新星的艺术品鉴会,向藏家推荐本土艺术有潜力的未来之星;宽云则为叶瑞琨、魏学峰等名家举办过艺术沙龙,让名家作品在市场上更广泛流通。

      借助新媒体走向大众

      在网络时代,成都的画廊还看到新的商机,各大画廊开始尝试与拍卖网站合作,进行线上拍卖。不久前,“一方水土”新水墨山水小品展在西社闭幕。展览汇聚了姚叶红、施秉伟、李晖等4位名家的最新力作。展览闭幕同时,作品网上拍卖举行,40余幅作品被网上藏家一抢而空。诗婢家也开始涉足网络拍卖领域,全新的尝试也让他们获利不小。西社还在全国开先河,成立了全国首个3D个人数字美术馆,让观众能够感受3D观赏美术作品的乐趣,堪称一座真正“永不落幕”和“可移动的”美术馆,有效地扩大了其代理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柏优说,艺术品经营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但如今借助新媒体力量,它正从一个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业界声音>>>积极发展 一流艺术品市场

      “艺术市场应该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良性健康发展。”王民平坦言,虽然成都的艺术市场繁荣活跃,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他认为,要让成都艺术市场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发展一流的艺术品经营市场。

      王民平告诉记者,艺术市场要发展,首先应该对画家进行定位。他说,第一类是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第二类是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第三类是有名艺术家的作品。根据这一分类,与之对应的艺术市场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国际和国内大拍卖市场;第二类是地方大拍卖行;第三类是散落在各地的自画自销的艺术品经营。他指出,三流市场对应着三流艺术家的交易。这类交易可以活跃艺术市场,满足画家本人的生存所需,但并不能根本促进其发展;第二类市场可产生一定交易额,促进当地经济。王民平说,要从根本上发展本土艺术市场,就应该发展、注重第一类艺术市场。“第一类艺术市场交易占整个艺术市场份额的60%—70%,这才是形成艺术产业的根本。”他说,在当前形势下,成都应该积极培育第一类艺术市场,让成都艺术市场快速发展。

      画廊的转账点

      两个重大事件

      1989年那次现代艺术大展,从各个方面讲都是当代艺术的分水岭。唐宋、肖鲁的开枪事件,不仅仅断送了这次展览,还击碎了艺术家们披在身上的体制的玻璃外衣,激发了无数艺术青年的表达冲动,他们纷纷脱离体制,踏上了做职业艺术家的不归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次画展对当代艺术品完成了一次定价行为。这次画展的费用只有8万元,有人用20余万元收藏了其中20余幅画,平均每幅画的价值在1万元左右。当代艺术品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参考价。

      同样是在1989年,还有一件大事,如今已很少有人提及,但在艺术市场方面,这件事不应该被遗忘。那一年,有100年历史的法国德鲁奥拍卖行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次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拍的所有艺术品全部成交。它传达的信息是: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人具有了做艺术品收藏的实力。

      那一年,就当代艺术而言,隐约出现了职业艺术家,同时也隐约出现了艺术品收藏家。这两者是互动的,但没有合适的平台让他们相遇。在国外,两者相遇的最佳场所就是画廊。

      红门画廊的内容

      1991年,当年在使馆区做书画买卖的布朗创办了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这是商业画廊的曙光,中国画廊业开始起步了。然而,只有一家红门画廊来代理当代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年轻画家的需求。而最有希望来改善年轻画家境遇的港台画廊,却仍然在延续80年代的老套路,只经营成名画家的作品,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年轻画家或者说当代艺术被他们轻视了。画廊:寿桃三千年

      既然商业画廊还没发育成熟,由南方那些传统画廊发展出来的展销模式仍然是艺术市场的主要经营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的展示空间,很多画家像候鸟一样活着,哪里有展览就往哪里飞,完全身不由己。那时候的策展人都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艺术市场的主宰。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引起了轰动,由四川一位企业家出资,他自己买了一批参展作品。对当代艺术最有价值也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画展,是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这次画展的轰动效应,为参展艺术家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最关键的是,西方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积极的看法,他们不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缺少市场价值了,实际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品变得具有可行性了。

      从此以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这个事实也对中国画廊业的发育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由于欧洲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少量的需求,以前凭爱好和兴趣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外国人,开始有意识转变为艺术经纪人,开始按照国际惯例代理部分画家的作品,是他们让中国画家在心理和意识上做好了接受画廊业代理制度的准备。锦泉斋美术馆(画廊)(18张)

      同样是在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了,并在6月20日敲响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艺术市场从此有了高端的市场。更多的拍卖公司相继问世,极大地巩固和繁荣了艺术市场。在艺术市场上与拍卖公司同等重要的商业画廊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画廊业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