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高考热点素材2018摘抄_2012年高考高分作文一招鲜

    时间:2019-04-23 03:22: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Part1:高分作文通用模板   作文,是高考中颇为特殊的试题。它是“应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却又是“素质”的集中体现。我们承认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至为紧密,但不能就此认定高考作文是最不可捉摸的;事实上,考场作文也是有基本的高分模板可供“套用”的。
      一、记叙类作文模板:选点→设线→铺面
      1.选准凝结点
      高考作文命题,面对的是多个省区(至少是某个省市)所有的考生,题目一般比较宽泛,留给考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比较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切入。为此,构思作文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大题小做。而化大为小、大题小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凝结点。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把地球撬动。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了一个好的凝结点,也就有了结构全篇的生发点、支撑点与中心点。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药》、余秋雨的《道士塔》等题目所示物件,就是凝结点;《聊斋志异》中的情痴、书痴、石痴、鸟痴等,都是围绕着强化“痴”这个性格特征展开的;2011年山东卷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题目中的“你”,实际上起到了凝结点的作用;面对2011年全国课标卷的新材料作文“中国崛起”,不妨专写“父亲的车子”“两颗荔枝的故事”“山村新貌”“一句问候语——‘你好,中国!’”等等。在写记叙文时,能够构思出一个凝结点,整篇文章就有了依托,就有了展开全文的主导意象,一般就不会横生枝节了。
      2.设置延展线
      凝结点运动的轨迹形成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在短小的高考作文中,不适宜多线并进。在记叙性的文章中,线索常常是作纵向(时间)的延伸,或横向(空间)的扩展。前者如考场作文《青春从40岁开始》(所写话题为“凤头、猪肚、豹尾”,作者选定的凝结点是“妈妈有一个迟来的‘凤头’”,即“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此文将“学种花草”“饭桌谈话”“饭后散步”“睡前唱歌”这些生活片段,按时间顺序逐一道来,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后者如时文《那些静默的时刻》,分述了“陪同一位领导去走访视察”“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以及“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事件,结构大体整齐匀称。不管是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扩展,文章往往有一条情感线索。如朱自清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幅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自己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却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文章就疏中见密地表现了主题。有时,某件小道具也可起到贯通文思的作用。
      3.构筑辐射面
      凝结点的运动构成延展线,延展线的运动则构成辐射面,这时候,文章的题材就被固定在具体的时空范围之内。高考记叙性文章篇幅短小,其辐射面不可能太大。例如考场佳作《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只截取“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早点师傅的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三个镜头,时间、空间均紧凑、集中,它们发挥“合力”,共同展示出“人性的光辉”。
      【佳作示范】
      冬日的阳光是甜的
      黄硕池
      曾外祖母过世的那一天,阴云蔽日,寒风苦楚。
      曾外祖母是外婆的养母,对外婆视同己出。她和曾外祖父育有一子,我姑且称他为娘舅公吧。两位老人一向爱晚辈,我童年的每个冬天,他们踏亮清晨,从方家桥买回香糯的豆沙包,路过我家时弯进院子来看我。我坐在小圆凳上窥见他们,调皮地喊:“曾外祖母没有酸奶不准进来。”她便笑一笑,从竹筐里拿出一版津威牌酸奶,轻巧地放到桌上,拍拍我的头。我目送她的厚底布鞋离去,抬头看见窗口跌进的冬日阳光。喝着酸奶,我惬意地想:冬日的阳光大约是甜的。
      几年后,曾外祖母开始咳嗽,并且减少去方家桥买菜的次数。娘舅公迫于其妻的威压,不敢给她治病。曾外祖母开始咯血,她捡个浅碗盛上米饭舀勺汤,进烧火房吃饭,吃完靠在灶台边对儿子说:我夜里咳出了血,白日里精神也不怎么好。娘舅公未及应声,其妻尖声接口:“哟,别是肺癌,会传染的!我们不像您女儿家,外甥们都是有钱的,我们小方宇还在吃奶粉,用尿不湿,开销大着呢!”曾外祖母自此绝口不提“咯血”。
      被通知老人家已猝然离世时,我正为下午在寒风中和冬阳挑战,赢得书法比赛冠军而欢欣。去参加葬礼的路上,我始有所怀疑:这看似甜蜜的阳光果真是甜的?
      其后不久离开人世的是哑巴爷爷。他当然不真是我爷爷。住老宅时他十分爱护我。一日我和邻家小弟拌嘴,气得直哭。哑巴爷爷正巧端着我最爱的煮玉米来看我。见状,他冲小弟严肃地拉长脸,给了小弟两个缺牙的玉米后,拍了拍小弟的小平头。我立刻破涕为笑,接过剩下的颗粒饱满的玉米往屋里跑。
      长大后,我逐渐不喜欢哑巴爷爷用粗糙干裂的手捏我的脸,对他身上的莽草叶和劣质烟味也不存好感。奶奶说他常来问:这么高在哪里?他不会说话,只是用手比划着胸口以下。奶奶把他的手移到肩膀处说:“都这么高啦!”他便连连点头。而长高的我却没有懂事,没有去看过无子嗣的哑巴爷爷——说无子嗣,或许不对;他哥哥有个儿子叫陆老大,听说哑巴爷爷死后房产会归其名下,那么,就算哑巴爷爷有子嗣吧。
      初冬,奶奶来电话,说哑巴爷爷走失了。两天后又来电话说在新毛找到了,他遭车撞,受打劫,咿咿呀呀苦不能言。此后落下不少病根,陆老大给他烧过几顿饭,用现有的食材,后来几乎不见身影。深冬时哑巴爷爷归天,陆老大替他筹办丧事,一切从简,用老人生前的积蓄。据说,积蓄并没有全用完。
      送葬那天我坚持要去,看见哑巴爷爷的遗像窝在八仙桌一侧,寿衣单薄,相片上的他似对着我苦笑。我下意识地拍拍自己的头,想:好久不见。走出灵堂——或者根本无法称之为灵堂,只是一间曾兼当卧室和厨房的暗间——冬日的阳光瞬间刺目,我顿感遗憾:冬日的阳光其实并不甜。
      烈风配冬阳,人生岂能尽如人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道理太浅显,却并非人人都懂。我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只盼其加一点糖。
      此后我多住外婆家,青石板桥,庭院芭蕉,烟雨濛濛,一派柔和的江南天气。外婆踩着胶鞋踏出“喀喀”的声响,外公面对星天“吱”一声饮下满口星光。无风的冬日下午,我们在水泥场排坐聊天,外婆笑着用只剩三颗牙的嘴讲述舅舅逃学、摸鱼,被她追着打的故事。如今,外婆只剩半颗牙了,这些老故事我依旧爱听。
      前天回家,见表妹多多和外婆玩过家家的游戏。小多多用肉乎乎的嫩手搓出十个泥团子,放在枇杷叶上。“太阳会帮我煮熟它们。您是大人,您吃七个;我是小人,我吃三个……”仿佛勾起我幼年的回忆。多多摆好小圆凳和小方凳,拍着手对外婆说:“开饭啰!您快尝尝汤圆甜不甜。”“嗯,甜!”外婆面对我,笑着说,我也点头笑。
      是啊,冬日的阳光应该是甜的;冬日的阳光,理所应当是甜的。
      请您记得,赶紧趁这冬日仰望阳光,然后与家里的老人分享这一份甘甜。他们是您父母的今后;他们,也是您的将来啊。
      点评:本文最突出的优点是选“点”不同凡俗(将“冬日的阳光”凝结为“给予老年人的关爱”)。作者通过叙写“曾外祖母”“哑巴爷爷”和“外婆”的故事,以小见大,体现出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注。作者流露于文字间的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不能不令人赞赏。
      文章另一个优点是主“线”明晰,循着“惬意地想”——“始有所怀疑”——“顿感遗憾”——“应该是甜的”——“理所应当是甜的”这条“延展线”,由反及正,在鲜明的对比中强化了感情的抒发,并凸显了全文主旨。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作文 高分 一招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