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行为导向评估法_单片微机教学中类行为导向法等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19-02-17 03:37: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与指导思想与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高校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文章就单片微机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奋性、类行为导向教学做了一些有效尝试。在教学实践种发现,类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措施与切入点。
      关键词:类行为导向教学法;关键能力;学术拉动与浸润
      
      一、引言
      
      行为导向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单片微机》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热能动力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微机原理、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等多诸多知识点,其面广量大,实践性很强,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差异很大[1]。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多年担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热能动力等专业的《单片微机》的教学实践,认为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导向调控,激发学生兴奋性,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达到了该课程教学开放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获得很好的后续学习效应。
      
      二、实践活动与目标导引是类行为导向教学的保障
      
      行为导向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引导价值、更强的问题性和实践性。创造性潜藏在学生之中,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采用有效的方法如类行为导向法进行挖掘与开发,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2]。
      比如在指导03、0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竞赛的项目“龙腾设计”的时候,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正式着手时间(2006年11月中旬到12月4日)只有两个星期,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的开环控制技术,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只获得三等奖[3]。所以竞赛归来之后,要求参赛的同学们和感兴趣的同学们采用更实用的PID控制器的算法来实现。于是同学们首先对相关的知识如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并采用Matlab进行仿真,最后编写位置环与速度环的PID汇编语言程序,大大改善了控制效果,该课题拟用来指导下一届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并拟将智能控制如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引入系统的研发。从这个项目的研发也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在采用类行为导向法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具体的目标不能够定得太高;如果不是由于时间紧迫,刚开始要求采用PID控制器实现,由于难度太大,同学们估计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利于类行为导向法发挥所应有的效果。
      单片机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较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在导入新内容时,不直接出示新的目标与内容,而是在复习旧知识或提问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节课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为导入新课时预留必要的空白。类行为导向教学法借助知识桥或者知识链导入新课,在实践中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可目标,接受目标,并能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与研究探索。比如在讲解计数器/定时器部分之前要求学生如何采用经典的方法如电子技术的知识设计一个工件计数的电子电路,在课堂讲解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新的知识进行改进,以加深对计数器/定时器更深层次原理的理解,使得学生对该内容的思考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从理论渗透到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课后导入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题,比如在外部中断的章节讲解完成之后,布置一些课题如捕鼠器的制作等小课题;在A/D转换讲解完成之后,布置温度的检测/电压的检测等小课题,把课堂中学会的理论知识导入到同学们实践中去[4]。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类行为导向教学的前提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类行为导向教学的前提。“行为导向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教师“地位”的转变,即从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长者型转化为平等、民主、和蔼的主持人,形成与学生相宜的关系,将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学生的学习还原其本来面目,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来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由于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都有各自不同的潜能,这种差异应当得到承认,不同的潜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共同开展教改实验,进行群体攻关,实现教学相长。
      “类行为导向型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以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持人。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持人应注意:做好课的回顾,引出新的课题;强调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将各个环节的阐述衔接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各个教学环节应紧凑而流畅[5]。比如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布置任务时,给出课题与相关的几种开发思路,由学生自己确定技术路线,拟采取的方案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打开创造思维,教师只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实现教学的开放性的目的,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成为学习软环境的构造者。
      另外,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有效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要考虑到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状态,如空间、时间、情感、交往等动态因素,以全面、具体、综合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第一关注者,让学生应成为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与教学环节中的焦点。总之评价与关注是师生关系互动最有效的途径。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是类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推动力
      
      中华文明一直倡导学高为师,古今学者见贤思齐。作为学者型的教师,若在某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自然为成为学生们竞相效仿的原动力。学生们一旦将学术魅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将有助于他们形成为理想奋斗的崇高情怀,通过刻苦与努力掌握该领域知识的前沿动态。虽然现在学生作为未来科技一支不可预知的力量,但是未来的创造与发明终究要由他们来完成,高校教师有必要对他们有所启发、有所引导[6]。
      在类行为导向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探求者与学者。
      1.高校教师成为探求者,是指教师把自己教书育人的岗位看作是某些现代教育理论的实验场,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使自己知识广博,头脑聪慧,思维敏捷,理论功底扎实,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强,能写些有份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进而在某些领域内把握一两个制高点。教师要做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人,同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提供现成结论的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人[7]。
      2.高校教师成为学者是指他们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要求高校教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并具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学术成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中许多人原来也都是普通教师,后来成了大家,关键是他们善于实践、探索、提升,敢为天下先。当今教育改革需要有一大批学者型的专家,优秀的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职前训练、妥善规划的实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在职进修,才能日趋成熟[8]。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写到:“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这是一段很有感染力的话,在当代,当一位学者(老师)的科研达到一种水到渠成的状态时,可以形成学生对未来的期待以及与之所需苦干的心理认同,这一点我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深有感触。当学生在事后取得初步成就之后,类似的情景对他们而言会产生创新的暗示与灵感冲动。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才能,也不缺专家学者,但是更迫切地需要科研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坚定与奋不顾身的学术品质。潜心于研究的教师一旦成为某一方面独树一帜的专家,便自然地导入到学生的自觉行为,对他们产生一个重要的学术拉动效应,实现学术的浸润功能,并使每一堂课都成为教师与学生新型的三味书屋。
      
      五、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类行为导向教学的目的
      
      关键能力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已经被广泛认可。而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专门的课程进行培养,还需要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自行为导向教学法引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此教学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与探讨,其具体体现和应用包括:动机激发、展示材料、应用操练、验证活动四个阶段。类行为导向教学法所要实现的目标正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各类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社会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发现社会需要的能力,并引发他们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开阔境界。
      
      六、结语
      
      类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中已初步显出其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被极大地激发,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和谐,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涨,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也不断地得到了提高。达到培养同学们的关键能力,实现教学开放性、发展性与实效性对立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元杰.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皓明. 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葛动元, 蒋寿生, 刘学敏. 基于PWM的龙藤课题的研发[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
      [4]GE Dongyuan, YAO Xifan.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i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M Course[A].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C]. Chengdu-Sydney,2008,(9).
      [5]陈培瑞. 时代呼唤教师进行新的角色定位[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10).
      [6]闵钟. 试论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师资培训研究,2002,(1).
      [7]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8]宋建辉.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素质的培养等[J]. 教育信息化,2003,(5).
      
      作者简介:葛动元(1970- ),男,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

    相关热词搜索: 微机 若干问题 导向 探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