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诗意地栖居]人诗意地栖居 原文

    时间:2019-05-15 03:24: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诗意地栖居”的理念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被誉为“生态主义的形而上学家”“绿色的海德格尔”和“深层生态学的先驱”。海德格尔继承了荷尔德林的生态整体观并使之更加理论化。“诗意地栖居”的思想是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上阐述的。理查德·希伯斯(RichardSieburth)将这两句诗翻译成:“well-deserving,yetpoetically/Man dwells on the Earth,”根据德文原文和英文译诗,国内生态文学批评的著名学者王诺先生将其译为:“非常值得地,并且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特别强调诗意的重要性,他指出:“对于人的栖居来说,诗意是最基本的能力。”“诗使栖居有了意义,诗与栖居不仅不能分离,正相反,还应当相互从属、相互召唤。诗是栖居最本源的进入,诗并不飞翔凌越大地之上以逃避大地的羁绊,盘旋其上。正是诗,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安居。”“栖居”意味着一种归属感,一种人从属于大地、被大自然所接纳、与大自然共存的感觉,其对立面是失去家园。而要做到“非常值得”地生存,就必须尊重大地,对所栖居的大地负责任。人类要诗意地栖居,就必须“保护大地”,因为“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人只是自然的看护者”。
      二、凯瑟及其《死神来迎大主教》
      土地和自然是凯瑟作品中所有意识活动和行为实践的背景,也是她艺术殿堂里最中心的“人物”。1930年《死神来迎大主教》被美国文学艺术学会授予豪威尔斯奖章。这部小说反映的是1846年美国取得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州的主权后法国神甫在大西南荒漠中的传教生活。主人公拉都主教偕同友伴华伦一起,舍弃了在法国的舒适生活,怀着崇高的献身精神到荒芜之极的新墨西哥传教。他们修建教堂,耕耘花园,惩恶扬善,授人以礼,使荒蛮的野性之地有了安宁和谐的秩序。小说深刻地再现了凯瑟对大西南风土人情的描绘、对这片土地蕴涵的拓荒精神的追忆以及她对人类追求真善美之永恒奋斗的歌颂。拉都主教在新墨西哥沙漠的传教历程也是他对自我的追寻和完善的过程。他倾注毕生心血于晚年建成的法国天主教堂取材于美国西南部典型的红土岩,它既象征着荒野中的一座文明花园,也预示着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完成了宗教使命和精神使命的主教安详地对学生说:“我将死去,因为我已经活过。”拉都主教坦然地迎接死亡。死,是告别过去,回归尘土;而未来,则如一幅绚丽的图景,正在天际徐徐展开。
      在《死神来迎大主教》这部传奇之作中,凯瑟走进了实实在在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拉都主教在几十年的传教生涯中,走访了无数印第安人,与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朋友。借助拉都主教的视角,印第安人以真实淳朴的形象站在了读者面前。哈辛托是主教艰苦旅行的向导和忠实伴侣。这个印第安小伙子的勇敢机智和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帮助大主教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拉都主教喜欢这个印第安人,并为获得他的友谊而欣慰。哈辛托也喜欢主教,因为他待人真诚友善,没有其他白人那种居高临下的神气和虚伪的面孔。尤萨比奥是主教的纳瓦霍印第安人朋友。他的面容始终保持着开朗的热情,像哈辛托一样,他总是礼貌周到,举止得体。这些阿孔玛人、纳瓦霍人、普韦布洛人、霍比人和佩斯科人就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定居者。他们世世代代虽历经苦难却生生不息,以自己的生态智慧实践着诗意栖居。
      三、印第安人的生态哲学
      海德格尔指出“诗意地栖居”不仅要实现天地人神合为一体,而且还必须对大地负责:“终有一死者栖居着,因为他们拯救大地。拯救不仅是使某物摆脱危险;拯救的真正含义是把某物释放到它的本己的本质中。拯救大地远非利用大地,甚或耗尽大地。对大地的拯救并不控制大地,并不征服大地。”
      印第安人直觉而深刻地意识到,万物皆兄弟,万物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体与每一个个体紧密相连,整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类认为自己高于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这是一种愚蠢的狂妄……这个世界上的一部分人生活在不必要的物质过剩之中,而另一部分人则死于食物、饮水和住所的严重匮乏……自然,即大地,绝不意味着金钱,而必须意味着生命。自然是一个神圣的储藏室,它为后代人的生命提供保障……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就同时毁掉了当代的和未来的自然与人类生活。”
      印第安人渴望融入周围的环境,成为土地的一部分。“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而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芬芳的花儿是我们的姊妹,驯鹿、骏马和雄鹰是我们的弟兄。河里泛起的水花,草原花朵上的露珠,小马的汗水和族人的汗水,全都属于一个整体,全都属于一个种族,我们的种族。”
      印第安文化却对大自然采取谨慎和尊重的态度。大地就是他们的家园,是天生的宗教圣地,圣洁无比。自然不是为人存在的,它的价值在于其自身。印第安人对自然整体的热爱,而不是有选择的、功利性的爱。“对荒野的爱远远不只是对没有得到的东西的渴望,还是对大地忠诚的一种体现。”
      “他们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对待土地和土地所生产的一切:因为没有改变它的企图,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玷污它。”印第安人告诫人类,我们必须学会从整个自然系统及其内在规律看问题,必须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终极尺度来衡量自己,来约束自己的活动。征服和控制自然观的危害是广泛的,它不仅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而且扩散到人与人关系的范畴内,与阶级之间的征服控制、性别之间的征服控制、种族之间的征服控制、国家之间的征服控制、文化宗教之间的征服控制密切相关。生态主义对征服和控制自然观的批判,不仅有助于人类放弃对自然的这种霸道的态度、观念和做法,也有助于人类反思、批判和变革社会文化。
      生态整体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散文家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指出:“与大地和谐相处就好比与朋友和谐相处,你不能只珍爱他的右手而砍掉他的左手……大地是一个有机体。”拉都主教远离故土,半生漂泊,却没有背井离乡之感,因为很多墨西哥人、印第安人都向他敞开了家门。主人的热情好客、房间的清新整洁、食物的清爽可口,都使主教有宾至如归之感。“拉都主教一走进这间粉刷得雪白的土砖厚墙的房间,就感觉到一种平安和睦的气氛。这房间虽然简单朴素,但却给人一种美感……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适自在。”拉都主教在这片野性未驯的土地上耕耘奋斗,集毕生之力建起了巍峨壮丽的大教堂,用心血浇灌出物质和精神的花园。他在新墨西哥的荒漠和峡谷里找到了这种回家的感觉,所以他选择在这里而不是法国的故乡安度晚年,从容地回顾他的一生。热爱生态整体才是真正地热爱自然。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指出,西方对自然的态度是狂妄自大的,“这种狂妄自大在基督教兴起后的世界里一直延续,它使人把自然当做可蹂躏的俘获物而不是被爱护的合作者”。基督教赋予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权;印第安人所推行的自然观却截然相 反:他们把自然整体的根本利益——平衡、稳定、和谐与持续视为最高的利益,都主张人类应当把自己的需要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大自然是一个严密的大系统,任何一种生物都与某些特定的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不可人为阻断的关系。破坏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联系,必将导致一系列关系的损坏甚至整个系统的紊乱。三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忙于打破自然的平衡,抽干沼泽、砍伐林木、犁除草原植被。野生动植物正在被毁灭。然而,他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家园。
      四、结语
      “诗意地栖居”的对立面是“技术地栖居”。海德格尔的理论认为,当人奔向技术的时候,他不会保持节制,人成了自然的挑战者、征服者,他榨取自然,把自然解释为被占有者和被使用的对象;自然的内涵由此萎缩,它只能以被占有者的身份存在。“技术地栖居”使人类愈来愈脱离自然、丧失诗意,愈来愈多地招致自然的报复,大自然对人类最严酷、最惨烈的报复——生态系统的崩溃愈来愈快地向我们逼近。只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中心观,人类才能真正做到回归家园,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由此,“诗意地栖居”思想可以概括为: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进程,反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主张人对自然负责,在自然这个大系统中,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能力的急剧膨胀若没有受到智慧的调节,那么征服自然的最终代价就是毁灭人类自己。只有放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征服统治自然的权利,重视生活的诗意层面、审美层面和精神层面,才能真正拯救这个星球和属于它的所有生命。凯瑟笔下的印第安人以非凡的勇气追求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生活,在天地间实践着“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Brown,Joseph E.Teaching Spirits:Understanding NativeAmerican Religious Trad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0.
      [2][美]薇拉·凯瑟.薇拉·凯瑟精选集[M].朱炯强,编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李莉.薇拉·凯瑟的记忆书写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5]王诺.欧美生态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6]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金莉,主编.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于淼(1976-),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讲师,任教于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栖居 诗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