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图解_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19-04-03 03:28: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提出:联系生活,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实验从“扶”到“放”;验证性实验探究化;习题讲评实验化;家庭小实验课堂化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4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按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按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可分为课堂实验和家庭实验;按实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实验,能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无形变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问题提出
      结合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历,笔者认为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演示实验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验证,趣味性不足;学生实验安排量偏少,学生自主探究机会不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不强;家庭实验流于形式,成为死记硬背的应考对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实验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成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障碍。笔者基于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与广大化学教师共商讨。
      二、应对策略
      1.联系生活,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习惯,趣味性强的实验更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让学习轻松而高效。而将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稍加改造,使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则无疑可大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如酸碱指示剂这节课,笔者预先用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上“猜猜我是谁”,晾干,带入教室,喷上稀氨水。在学生的一片惊呼声中红色的字逐渐呈现,又慢慢隐去。这个实验与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魔术表演有几份相似,正是这相似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很神秘。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又如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的实验,主要的实验现象是放热,学生对于热量的变化已经非常熟悉,按书本处理实验会比较平淡。笔者把一套培养皿,放在做该实验的烧杯上,当着学生的面往培养皿中打入一个生的鹌鹑蛋,盖上盖子。学生立即被吸引,随着生石灰化开,热气不断上升,鹌鹑蛋“嗞嗞”作响、很快被烧熟。该实验与人所共有的煮鸡蛋经验产生联系,学生在了解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的同时,又不禁会对该反应的用途产生丰富的遐想。教师可适当介绍“虎门硝烟”的故事,则本实验趣味性和教育性皆而有之,从而强化了实验的教学功能。
      2.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并不能像货物那样进行简单传输即可获得,而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活动,获得新经验,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同化、比较,这样才能发展为可靠灵活、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心理表征。因此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完全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如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内容,教科书只是安排“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两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以及能溶于水的性质。这些性质前一课题学生已接触,所以笔者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这个改变,将学生从看热闹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建构知识。事实证明,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不但思路清晰,语言描述也很到位,且学生在不同的试题情境中都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又如用金刚石划玻璃体验硬度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等,我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时隔很久,学生对于当时划玻璃时的战战兢兢和得到清澈、无色的水时的欣喜感觉记忆犹新。只有理解的、内化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掌握的、长久、有效的知识。
      3.学生实验从“扶”到“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学生实验教学,教师对学生“扶持”过多,一般会先在教室中把步骤和注意事项反复强调。但是到了实验室,学生还是照样出错。基于此,笔者完全放手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观点。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笔者先让学生预习,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仪器。一通手忙脚乱之后,学生把装置组装完毕,还能找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笔者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观察加热时试管中的现象,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观察到高锰酸钾粉末冲出,棉花上出现黑色物质,同时试管口出现冷凝水。实验结束时,很多学生只撤酒精灯,不移出导管而导致水倒流。一节实验课下来,虽然多损失一些试管,但学生在反思时不仅解决了黑板上的问题,还归纳了实验步骤、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要担心学生犯错,而盲目灌输正确知识和技能。错误是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一种生成性资源,暴露了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的缺陷,善加利用、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具有迁移能力的知识。
      4.验证性实验探究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两类实验各有特点,不能用一类实验完全取代另一类实验。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大多数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讲授教科书,将实验作为验证知识的工具,这与新课改精神是背离的。教师应树立探究教学的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元素,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教材中“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排除水和二氧化碳的可能性后,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上述教学流程由实验引导,现象清晰可见,可顺利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但课堂教学波澜不惊,缺乏一定的紧张度,学生的思维容量不够,毫无挑战性可言,学生的智能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笔者运用探究思想改进了该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后,笔者将瓶中的水滴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上,观察到小花变红了。笔者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小花变红的?讨论后,学生提出“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在猜想都被否定后,我做了个提示性的实验——紫色小花喷食醋变红,学生通过类比提出了第三种猜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使小花变红,同样设计并实施实验,得出正确结论。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也渗透了观察、类比、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同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学生亲身经历,更能体验到实验的复杂性,从而加深对实验本质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5.习题讲评实验化,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
      化学习题中有关实验的考查非常普遍,这类试题除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双基外,还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讲评这类试题,如果只是用语言进行抽象的表述,则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印象不深。此时如果创造条件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讲评效果可显著优化。如以下三道习题的讲评完全可用实验来代替。
      例1.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的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固体,请问白色固体形成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用 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例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例3.用一种试剂一次就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 无色酚酞试液
      B. 二氧化碳气体
      C. 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例1讲评时只需教师携带久置石灰水的空瓶和稀盐酸;例2装置组装并不困难,注射器也易得,且注射器在很多实验中都有妙用,实验室可多准备些;例3是物质鉴别题,此类试题的实践性很强,如能演示,则学生更易理解其中鉴别的原理。
      习题讲评实验化能将抽象的逻辑推演转变为形象的实践经历,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可提升习题讲评课的质量,值得教师中考复习阶段借鉴和使用!
      6.家庭小实验课堂化,拓展学生视野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尤其是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性实验,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是化学课堂的延伸。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缺少材料和药品或教师不够重视,家庭小实验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笔者把其中一些实验搬进了课堂,如自制汽水,夏天我让学生调制自己喜欢口味的汽水,放在实验室的冰箱中,体育课后喝到自制的冰汽水,学生的骄傲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鸡蛋壳与酸的反应这个家庭实验,我让一半的学生改用自己吃的钙片,一半用鸡蛋壳,当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出它们的成分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能改变生活,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助推器”、进行科学探究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胡美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东.运用探究思想改进实验教学[J].初中教学研究,2009,(5):10-11
      [4] 杨文斌.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4,(5):14

    相关热词搜索: 应对策略 实验 初中化学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