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考

    时间:2019-05-27 03:20: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我国由于主客观的因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下,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指出了农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通过农村教育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农村教育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我国广大农村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凭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农业资源。通过农村教育,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素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合乎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使农村中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部门,缓解我国农村中持续存在的人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农民可利用资源的额度和农民的劳动平均产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很多,包括自身素质、市场价格、资本存量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西奥多·舒尔茨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50年代农业经济问题,提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农业收入增加的原动力是人口质量和知识的投资,而非土地、劳动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
      截止到2010年末,全国就业总人数接近7.9亿,其中农村就业人员4.7亿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0%。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按劳动力和土地的正常配比,我国农业只能吸收1亿左右的劳动力,这就有3.7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业就业中去。通过农村教育,开展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并及时获取市场动态,合理有效的安排农业生产,获取更多的收益。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提升劳动素质,满足外部企业的需求,才能有效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
      国民素质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伤痕累累,一片废墟,但它很快就摆脱了战争的阴影,这颇为出人意料。因为,在当时的经济学家看来,物质资本受到如此重创后,国民经济已经元气大伤,短期内很难恢复原状。他们没有估计到国民素质对经济恢复的巨大作用,因而对西欧经济前景过于悲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我国的国民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改观,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可是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国民素质仍然偏低,而且国民素质存在城乡差异,城市人口的整体素质远高于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只有进行全面的农村教育,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全体国民素质,将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才能适应国际国内的竞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教育对于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划分标准,中低收入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5%,中高收入国家为4.6%。我国从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4%。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这是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而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万亿元。
      政府投入不足的同时,城乡二元化体制引起的投入分配不均,导致农村的教育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全国普通小学生教育事业费支出为4012.51元,而农村普通小学生为3802.91元,全国普通初中生为5213.91元,农村普通初中生为4896.38元。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比较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导致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地区教学,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现有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同时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农村学校招聘到的老师,一般学历水平较低,且部分教师是通过函授、自学取得文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发展或为了子女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不断向城区及城边学校流动,“榜样”在前,效仿者众,造成人心不稳,于是出现了教师跟着待遇跑,学生跟着老师跑的现象。致使农村边远学校教师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3、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人,在他们的身后是5800万的留守儿童和1400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
      由于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同时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有多达70%的留守儿童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各地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坚持户籍人口的幼儿优先的原则,由于我国学前教育长期财政投入不足,解决城镇户籍儿童的入园问题都存在困难,无暇顾及非户籍的儿童,所以大部分农民工随迁儿童进入私利幼儿园。这些民办幼儿园多数条件较差,基本的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公办中小学学校就读比例接近80%,仍有超过20%的随迁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中国的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报名,大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必须回到原籍所在省就读普通高中。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教育培养个人在经济社会中需要的技能,提高个人对机会的认知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使其避免社会排斥。接受教育不足,将会限制个人的可行能力,使其后代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1、加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努力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促进全国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逐年提高,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第一,通过政府财政投入,把农村学校中原来的学杂费规范地转换为中央、省、市县的政府投入,在免除义务教育学费的同时,要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经费,并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差距。第二,为保证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将乡村教师津贴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第三,对于贫困县,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当增加转移支付规模,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费用,包含杂费,原则上(下转第227页)(上接地224页)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采取扎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确保落实和管理好各项资金。
      2、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在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应提高对于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第一,我国许多地方用经济发展指标(如GDP)而不是用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评估政府的政绩。应当将农村教育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改变政府部门只重视经济不重视农村教育的现状。第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限制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并扩大农村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加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免费师范生,应全部到农村学校任教,改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第三,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应当形成完善的异地就读和异地高考制度。
      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外,还需要加强政策的落实监督,若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合理有效的政策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是受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制度不合理所致。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为了将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急需改善农村的教育体系。第一,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巩固、发展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二,全面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让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职校或技校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熟练的劳动者。第三,推进对农民的成人教育。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超过80%的文盲集中于农村地区,通过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专业知识培养,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6(3).
      [2]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陈国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孙飞(1988-),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孙伟(1988-),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