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中原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高校绿色创新发展模式

    时间:2019-04-25 03:26: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比素质教育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中原崛起的需要给中原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中原地方高校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保障不足、结合不足等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原地方高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中原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16?03
      一、中原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生自生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1]。肩负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2011年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中原崛起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原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原高校近几年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原高校群中有几所科研教学型大学,但大部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教学型大学,普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相对来说主要问题有:一是大多处于二、三线城市,地域劣势明显,难以吸引拔尖人才加入,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二是多数中原地方高校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有限,教育资源紧张;三是学校办学时间较短,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一般,难以获得优质资源;四是培育模式陈旧,学风建设滞后,教学设施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五是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设置雷同化严重,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就业率较低;六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老师、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有这些问题都折射出许多中原高校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反映了中原地方高校比较尴尬的局面。要想走出当前困境,为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持,需要中原高校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探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中原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在基本理念上,应明确对大学要进行的是创业教育,而不是鼓动学生在校创业;或者把创业教育理解为单纯地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我国政府高层对大学讲到“创业”二字,本意上的意思都是“大学要开展创业教育”,而不是说“学生应该在校创业”[2]。事实上,创业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需要商业知识和经验,需要管理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商业上的人脉关系,而绝大部分在校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如果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其结果,既可能使学生耽误学业,有可能因为过多在校学生的创业失败而浪费社会资源,甚至可能给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带来灾难。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大学创业教育,鼓励大学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毕业时去创业,给社会、高校、学生一种错觉,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原地方高校发展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毕业后由传统的谋职者、就业者转变为新岗位的创造者。更深层次的说,我们的创业教育就是要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统一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实,创新创业教育是比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教育。
      2. 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普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原地方高校大部分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二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理论研究上投入不足,没有专项的资金;三是在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实验环节上投入不足。而没有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文化氛围,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体系的课程,没有符合本学校的特色教材和完善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就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3. 对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不足
      中原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二是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三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资金,四是缺乏配套的奖励措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套有力的保障体系,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统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配套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专项资金,如大学生发明创造奖、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大学生创业基金等多项基金,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机构或个人的奖励措施,以便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制度、人才、资金保障体系。
      4.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其它机构结合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校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和其它社会机构紧密结合。自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以后,社会各个机构进行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种协会、学会组织、许多企业都参与其中,政府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各协会学会组织进行了各项理论研究,许多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开展了有意义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高校不可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这需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互赢互利。
      三、建立符合中原地方高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就上文所述,中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模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误区。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播下创业的种子。同时创业又是风险极高的活动,只有少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教育模式”(见表1)。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专业化问题、师资问题、与社会各部门结合的诸多问题[3]。   表1 教育分层分布
      1. 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就谈不上各种知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向全体学生,唤醒和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热情,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并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大讨论,教育者自身更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具有自主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从创新者的角度,认为大学创新文化具有三要素,即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4]。中原地方高校应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大讨论,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科技兴趣小组、创业竞赛、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并在全校开展创新创业意识类课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创新创业途径。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邀请一些在创新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政府官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演讲会和讨论会。加强学校联谊会的功能,把已经毕业的学生且有创业经历的校友请回来,让他们介绍创新创业经验与教训,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提高创新创业热情。
      2. 重点提升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现在的大学生一直在校园里学习,基本没有真正的工作经验,更谈不上什么商业经验,光有创业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者特质的培养是最困难、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普遍具有的特质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具有冒险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在创业意识培训的基础上加深知识技能的培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选配精干、得力师资从事创新创业学及其核心课程的科研、教学、信息交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依据中原地方院校学科比较优势,将《创业学》列为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扩大全校性选修课的范围。增设与创业学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为全校性选修课,以给各专业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选择适合本校层次的创新创业教材,例如:适合低层次学生的《KAB》教材和适合研究生层次的《商业模式研究》等。同时必须改革传统考试方法,考试试卷甚至毕业论文均可考虑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行业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创业设计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方式完成。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包括学校“双师型”的教师,也包括校外的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定期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进行演讲或讨论,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同时,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开展营销策划比赛、演讲比赛、拓展训练等活动锻炼学生的企业家特质。学生还可以参加由河南省劳动保障与人力资源厅开展的SYB培训班或有金蝶等公司开展的创业模拟大赛来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技能。
      3. 努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有创业愿望且具备创业者特质的学生中再挑出一部分愿意实践创业行为的学生。扶持他们参与第三阶段的培训。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定要从小做起,从规范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壮大。学校管理层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共青团、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沟通营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环境。一方面学校或政府提供校内创业实践基地或孵化器,提供申办流程、资金、财务管理、税收管理、法律管理及办公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中原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地方社会资源、校友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学生的锻炼机会[5]。另一方面成立创业辅导专家组。每个学生创业小组都有一个对应专家辅导,提高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特别是学校的品牌资源,也可以得到学校老师、专业人员的指导。如四川大学让学生在校内创业的经验就十分可取。
      4. 全力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由于中原地方院校在学校创业实践方面比较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创业园建立有一定困难。而部级、国家级院校吸引了较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孵化中心建设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相比较而言,中原地方院校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而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作为一个国内外都在使用并被认可的创业模式,中原地方院校应出台政策,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孵化中心,为学生创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资源是资金。无论何种创业模式都需要资金支持。创业基金筹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瓶颈。创业基金筹集问题一旦解决,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类型会更加多样化,选择的空间也会相应增大。在创业融资渠道上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开通创业基金的“绿色通道”,还可以从全国金融体系战略的高度来建立完善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机制。
      同时,创业后续的辅导专家的指导、支持也很重要。这些专家应由一线的企业家担任,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帮助新生企业一步步发展扩大。创业教育内容也应该从创办企业到发展企业、扩大企业,从初次创业到二次创业,从个体创业到团队创业、组织层面的创业。而且相应的创业教育内容也应拓展。
      参考文献:
      [1] 徐礼堂,陈旭阳.基于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9-12.
      [2] 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R].万卷出版社,2011:176-184.
      [3] 田华杰.省属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0(11):80-83.
      [4] 朱清时.在克服浮躁中构建大学创新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29-31.
      [5] 何军锋.试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导刊,2010(6):51-53.
      [编辑:汪晓]

    相关热词搜索: 中原 高校 模式 创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