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你!就是你,救救我!】 神啊救救我吧

    时间:2019-03-17 03:27: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如何让一个陌生人救你?确实,本不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可我们都注意到,即便在一群好人中间,我们也不安全。或许你也曾在马路上当街受辱、受威胁,却没有人来帮你……好在最后除了虚惊一场,安然无事。但是,其他人,比如凯迪・日诺维斯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1964年3月的一个晚上,凯迪被谋杀了,而且凶案就发生在邻居们的眼皮底下!据事后调查,听到这名年轻纽约姑娘呼救声的应该不下40人,其中至少有3人目睹了部分施暴行为。可是,谁都没有打电话报警。其实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歹徒行凶时间超过了35分钟。当警察最后赶到现场的时候,为时已晚。
      “众人围观”时无英雄
      为什么凯迪的邻居不采取任何行动?按理说,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勇敢而正直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些对这种不予援助的现象感兴趣的心理学家认为,事实上,就个人而言,面对别人的痛苦,我们既不自私,也不冷漠。研究人员曾进行这样的实验:在单独一个受试对象面前佯装不适、引起一场假火灾或假事故,这个人会立刻求救或直接给予帮助,几乎100%的受试者都会如此反应。
      问题出在这些心地善良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结群带来的并不是相互激励,而是相互麻痹。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家比博・拉塔纳和约翰・达利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将参加实验的学生隔离在2~6个房间中(房间数量取决于学生人数),他们要求这些学生通过内线电话讨论大学生活中的问题。每个人轮流发言2分钟。为了避免发言人的说话被打断,其他参与讨论的学生的麦克风此时是关闭的。
      当辩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那个正在发言的学生(实际上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同伙)“癫痫发作”。由于其他学生的麦克风处于关闭状态,他们既不能和病人交流,也无法讨论救护方案。按逻辑,他们应该会立刻冲出房间,向主持实验的人求援。当只有一名受试者时,85%的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但随着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增加,似乎每个人的责任感反而减弱了。受试者变成两人时,求援的比例就降到了62%;而当他们增加至5个时,这一比例更是降至31%。
      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拉塔纳和达利认为,当我们独自一人目击别人行凶或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受害者或病人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我们采取救援。相反,知情者越多,每个人的责任感就越弱。我们会想有人已经或马上就会行动,并会对自己漠然处之的态度更为宽容。
      如何有效求救?
      那么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应当从这些研究中吸取哪些教训呢?其实,一些简单的办法就可以立刻唤醒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超级英雄。
      要避免这种责任感的分散,最理想的就是将这一责任感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确定一个援助者。我们可以用手指着他,并盯着他的双眼截住他:“你!先生,对,就是你,救救我!”
      某些场合尤其不利于自发救援行动的产生,特别是当人们对危险的真实性有所怀疑的时候。躺在街道当中的流浪者,他是奄奄一息了,或者只是烂醉街头?一对男女在吵架,是可能会导致可怕结局的陌生人之间的争执,抑或只是两口子拌嘴?为了确定这里真没有问题,最好向当事人了解一下情况。但通常我们不会这么做,生怕误解了表象而自讨没趣……
      真正的勇敢,都包含谦虚。 因此我们迟疑不决,假装漠然,用眼角余光观察其他路人的态度,为自己的疑问寻找答案。糟糕的是,通常其他人恰好抱有同样的心态。结果每个人都被他人的行为所迷惑,错误地认为情况并不紧急。拉塔纳和达利的研究显示,如果受试者独自一人看到浓烟从门下逸出,那么他在75%的情况下会报警;3个目击者在场,那么只有在38%的情况下会报警;而假如3个目击者中2人是“托儿”,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那么报警的概率就只有10%了。
      当你万一遇上麻烦时,要避免让路人长时间犹豫不决,必须迅速消除困扰着他们所有人的疑问。明白地告诉他们――是的,你处于危险中!是的,他们可以救你!为了指出你的危险处境,没有什么比这句经典的“救命啊”更直白了。事实上,很多实验证明,当情况明摆着危急时,行人不管是一个、两个还是1000个,都会跑来救助受害者。
      为了加快救援行动,如有需要,请明确求救的原因,并告诉别人怎么做才能帮到你。“我癫痫发作了,快,叫救护车!”这时候就不要再扭扭捏捏地了,相反,夸张点倒不要紧,别人的嘲笑是不会要你命的。
      “别人的嘲笑是不会要你命的。”命悬一线的时候还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用在这里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前一段时间,吉林、上海等地发生了重特大火灾,生命损失令人心痛――如何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有效的生存观念、知识和技巧,正是我们今天最缺乏的。

    相关热词搜索: 救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