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高考阅卷七日记_高考阅卷

    时间:2019-02-27 03:28: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9年6月11日 周四   经过昨天上午的分组,昨天下午的讨论、领教,今天上午的试批以及意见综合统一,今天下午终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正评阶段。大组组长的谆谆教训,小组组长的循循善诱,已使我们全都如临大敌。虽然在座的各位老师、研究生很多都不是第一次来,都知道每份试卷至少会经过两个心灵的审读,如果差距过大,还会交由第三人重新给分,而各小组组长及大组组长也会不时抽查,但彼此仍然用心体会评分标准,积极与人商榷。而我,由于身份改变,不再是前两次以研究生身份进入“改殿”,而是以一名中学生杂志――《作文新天地》――编辑的身份介入,并由于或多或少对中学生写作情况有了点了解,更是起了不同以往的感触。可以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些什么。
      今天,我们的速度都很慢,因为需要磨合,需要熟悉,更需要心灵的审视。时常会有三两个人在一起交换心得;有时还会有争论,这时就会有组长介入,一起讨论。
      2009年6月12日 周五
      今天是正式阅卷的第二天。
      神圣的责任感牢牢地化成了手底的分数。今年大组讨论的重点是“套话作文”,还专门发了说明,指出其三大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要求我们严打严抓。之后的几天,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这种模式。
      很奇怪,为什么总是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呢?难道古代就没有其他人了吗?不过今年的主题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些古人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要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不像,看过这么多稿子,根本没有一篇能找出作者自己的影子。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些人呢?我想无外乎凑字数、思维僵化等,同时可能寄希望于阅卷老师也正在与周公对话吧。有老师指出,这是多年来的定势,学生生活阅历少,写作文当然只好向古人取经,而由于阅读也不多,各个地方学生所认识的古人也就那么几个,就造成了这种“三红一窟,四艳同杯”的局面。
      2009年6月13日 周六
      第三日。
      今天终于出现了第一篇满分作文,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莫大的激动,改到的老师更是幸福无比。我们彼此倾听着小组组长的讨论、大组组长的决定,感觉心也在飞,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幸福的同学。之后的几天,又陆续出现了五六篇满分作文,以及很多优秀作文。每一篇,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些亮点在,才让我们有勇气继续追寻下去,也让我们对那些写不好的文章打了更大的疑问。带着这种疑问和思考,我开始继续我的日记。
      2009年6月14日周日
      第四日。
      有点麻木,有点搞笑。脑细胞本来已经紧紧地绷在了一堆堆文字或“图案”(龙飞凤舞的字迹,仿佛张旭的狂草)上,突然见到成片成片的孩子在嚷着“我爱妈妈爸爸”,哭了是因为“见着了父母的白发”,激动是因为“生病了,父母背他或她去医院”……有老师说“简直就是小学生水平”,真真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长辈都这么没有印象呢,难道生活了十几年,真的连一件让你感动的事都没有?或许不是如此。常言道“大爱无声”,父母的爱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一样。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也太迟钝、麻木了点?我想可能还有这样的原因,子女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必须的,因此也就没有理由去感激。
      2009年6月15日 周一
      第五日。
      这几天,每天都会出现抄袭卷,有的学生干脆就抄前面的现代文阅读《魔盒》,难道认为阅卷老师都不看全部试卷的吗?还有的学生稍有创意点,背下了《诗意的栖居》,今天竟然还有人改到一篇抄自我们《作文新天地》(高中版)的文章,让我感动之余,又不由得有点气愤。我们《作文新天地》的宗旨是想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而不是提供抄袭的范文,我们一贯反对这种“拿来主义”,我们一向认为只有属于自己的,才是真正有用的,为此我们的栏目设置都是围绕原创加点拨,希图使大家学会怎样写作,以及怎样才能出彩。
      还有个学生更有创意,竟然改动了《红楼十二曲》的部分字句,便成一篇文章。看到此篇,真使我这个学古代文学的在为其才思而欢呼时,又不得不感叹其所用之不当。
      抄袭门事件五花八门,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写作。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不会写作,却压在了每一个阅卷老师的心中。
      2009年6月16日 周二
      第六日。
      今天是很沉闷的一天,我们都迫切需要一点新鲜空气。啊,人啊人,毕竟不能生活在铁笼子里,不能生活在黑天黑水中。然而,创意,创意哪去了呢?难道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哦,我错了,疲倦的眼皮耷拉不出一个笑容,虽然我们听到了一个笑话:某年,浙江省发大水,某同学母亲不幸遇难,后来,该同学思念母亲,也跳水想追随而去,却被母亲推了回来。我不知道这位考生是什么逻辑。现在作文中的虚假编造已经太多,再来个胡言乱语,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还有个学生更是出奇,竟然满纸烟云地乱骂一通,末了还来个感谢,说“感谢给他提供了发泄的机会”。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是希望,高考毕竟是人生的第一大考,同学们可以也应该珍惜这一机遇!
      插一句题外话,我月初去舟山中学时,曾和舟中文学社的同学说到立意的事――如果实在想不出好的立意,宁可平平实实地来写,还可以保底。当时有同学不同意,鉴于时间原因,也没来得及细述,此处我再补上一句:像此类的“新意”,是足以毁掉一篇文章的,而阔了这么多天高考作文,能在立意上使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实在是少而又少,不少更因立意“尖新”而成了跑题作文,因此我还是奉劝学生要量力而行。
      2009年6月17日 周三
      第七日,也是最后一天。
      今天心情特别沉重。抬眼看看七天来改过的两千多份试卷,那么多的学生竟然这样不留痕迹地在手指与键盘之间毫无声息地滑溜过去了。紫金港的天空也异常灰暗,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下午五点,阅卷结束,我们走出这七八天来“囚禁”了我们所有白天时光的机房,等到的却依然是一个漫漫长夜。落雨了,浑浊的焦渴中淹没了熟悉的面庞。成堆成堆的人,逐渐散成一点一点的暗影,然后被雨冲刷成一片寥落。只剩了我们几个留在这里吃晚饭的人,落寞地走在空荡荡的校园。后记
      阅卷工作有辛苦有幸福,为什么我在日记中用了大半篇幅写了一些看似沉重的话呢?其实我是想引起一种思考,是想请大多数同学好好想一想。我不希望同学们以一种自欺欺人的声音对自己说话,我也不认为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正视自己的勇气。我希望你们都能读懂自己、长辈,以及身边的其他。最后一天的日记看起来最沉重,那是因为几天来对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思考,加深了我的忧虑;还有就是匆忙告别,以及你们会思考吗。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阅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