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文化语文”,还是语文,是儿童文化语文]语文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时间:2019-02-25 03:27: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人物名片】   祝禧,女,1965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美学硕士,“文化语文”倡导者。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小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教育局认定的“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封面人物。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课题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优秀课题一、二等奖。曾在广东、上海、四川、浙江、河南、辽宁、内蒙古、山西以及江苏各地上课、报告60余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祝禧讲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走进语林》等著作。
      
      一、“文化语文”是祝禧的语文教育主张,折射着她对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
      
      日本哲学家、思想家中江兆民曾对哲学作过一个比喻。他说:“国家没有哲学,恰像客厅里没有字画一样,不免降低了国家的品格和地位……没有哲学的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而不免疏于肤浅。”是的 ,一个国家是这样,一所学校是这样,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应是这样。他应该这样向自己提问:我的客厅里挂着字画吗?挂的是什么字画?
      祝禧,这位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的特级教师,她“客厅”里挂着字画,字画的名字叫“文化语文”。提起祝禧,大家自然想起“文化语文”――那恰像客厅里挂着的字画,那字画折射着她对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
      杜威曾经讨论过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他的判断是:“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教育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教育学说如果不与哲学相联系,学科教育如果不上升到哲学层面去认识,不进行哲学思考,必然是流于肤浅的。祝禧从母语的特性出发,把语文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梳理,并加以美学的阐释,同时还与民族的性格与精神相联结,最终形成了“文化语文”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她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特别是通过哲学不断认识与思索的结果。可以说,文化语文,让她的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学主张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个性化,是教师实践和研究的魂灵,是教师的核心思想。这一核心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祝禧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首先,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她不断激发自己创新的激情,保持着思考、创造的状态,对语文教育的本义、真义与要义不断思索与追寻。其次,她善于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活动教学的试验中提取思想,从情境教育中获取理念和研究的方式,清理自己的教学思想脉络,清晰自己的发展走向,促使经验走向特色,从特色走向风格。再次,她加强了理论学习,尤其是美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学习经历,让她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功底,提升了自己的理性思维,促使她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语文教育的理念有了一次升华。所以,“文化语文”不是她的突发奇想,不是她的心血来潮,没有追求,没有激情,没有哲学思考,没有研究,没有痛苦的淬炼,灵感怎会去敲你的脑门?
      
      二、“文化语文”还是语文,但一定是回归宗旨、提升境界、具有鲜明风格的语文
      
      语文,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语文,本身就是文化。无论是为了文化的语文,还是作为文化的语文,语文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谈语文必谈文化,研究语文就是研究文化,文化一旦离语文而去,语文就不称其为语文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会提“文化语文”呢?不少人还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文化语文”要“制造”另一种语文吗?
      大家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祝禧有自己的主张:“文化语文”不是创造另一种语文,更不是“制造”另一种语文,文化语文还是语文。祝禧的这一认识和主张是有道理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发展意义。其一,这是对现行语文教育的解构。所谓解构,用德里达的话来说,就是把事物敞开,让大家进行反思和研究。当我们敞开语文教学现状的时候,你会又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本鲜活的人文性消遁了,原本意蕴丰富的文化枯萎了,剩下的只有知识,只有训练,只有分数。“文化语文”的提出,让我们回到语文应有的意义和轨道上去。其二,解构的实质是为了建构。还是德里达说得好:“作品中有秘密,仅仅读一遍就会完全理解,任何解释都不需要的作品恐怕不能说是有价值的作品。”一部作品是这样,语文更是这样。我们不妨模仿德里达的口吻这么说:“请读读我的语文吧!语文里有不解之谜。”文化语文,揭开语文之谜,就是要回到语文的文化属性上去,不断开发语文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浸润在语文的文化之中,被濡化,被陶冶。建构富有文化含量的、回归文化属性的语文,正是文化语文的使命。其三,文化语文是为了创设语文教育的文化生态。我以为,文化生态既是语文教育的保障,又是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的文化生态,使语文、使语文教育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文化栖息地,安全,和谐,快乐,合作。同时,语文教育中的其他各种元素和因素也是和谐相处的。良好的语文文化生态,让学生和教师如沐春风,语文的禾苗以最舒展的姿态生长。其四,文化语文,绝不是否定、排斥语文的工具性,远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哪怕只是轻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文化语文重视语文的工具价值,但它一定以文化的方式进行。所谓文化的方式,就是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所倡导的“谦卑的方式”“吸引人的方式”。
      因此,文化语文说到底还是语文,祝禧只是找到一个切入口。这个切入口也是突破口,以求达成真正的语文,达成语文教育的宗旨,而且是具有鲜明风格的语文。
      
      三、“文化语文”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珍视、培育并发展儿童文化,“文化语文”是儿童文化语文
      
      “文化语文”有鲜明的儿童立场,即文化语文是从儿童的发展需求出发的,是基于儿童的已有经验基础,是在儿童学习、发展过程中展开的。祝禧认为,如果文化语文离开儿童,离开儿童文化,就不是文化语文了,就不是语文了,就缺失了语文教育的一切价值和意义。所以,“文化语文”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文化是发展的动力。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语文”是儿童文化语文。
      在文化语文中,儿童成为文化的享用者和体验者,在文化的濡染中获得童年的幸福。不仅如此,文化语文还要促使儿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在祝禧看来,儿童学习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过程,文化的传递实质是文化创造的过程,只有当儿童以创造的姿态和精神学习语文的时候,才会真正学习语文,语文也才会真正成为文化语文。祝禧总是让儿童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体,珍视儿童学习的天性以及对母语的亲切感和敏感性,捍卫儿童的想象力、好奇心、文化话语权,让他们有充分表达的机会,总是把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融合在一起,并以文化的方式,不露痕迹地引领儿童分析文化现象,适度地进行价值引领。可见,文化语文,教师并没有丢失自己的文化使命。
      祝禧提出,文化语文要以儿童文化为语境。所谓以儿童文化为语境,就是以儿童学习和发展为本。文化语文是儿童化的,是儿童最需要、最喜欢的。以儿童文化为语境的文化语文,语文已经成为一件最幸福的礼物被儿童领受了,文化已渗透在儿童的心田了。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 文化 儿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