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管理学一级学科_走出徘徊:确立教育管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思考

    时间:2019-02-18 03:29: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近30年来,教育管理学科一直在教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间徘徊。由于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在招生、培养、就业、学科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与学科基本概念界定不清、交叉学科定位标准的模糊、学科定位危机的忽略密切相关。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84(2008)12―0014―04
      
      如果说“认识危机是新理论突现的适当的前奏”,那我宁愿将教育管理学科在教育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徘徊视为其实现准确定位的前奏危机。但对于这一危机我们没有理由再忽视了,因为准确的学科定位不仅影响到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到教育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失败。
      
      一、教育管理学科定位的演变
      
      教育管理学科在教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间的徘徊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一直处于调整之中。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在教育学类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学校管理与领导、二级学科教育经济学。1989年3月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草案),将原来设于教育学类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校管理与领导改为教育管理学,同时沿用教育经济学二级学科。1990年11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通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施行。在1992年11月1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学科类的二级学科被列入。1993年7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教育学门类中的教育学类中列入教育管理专业。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修改并发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合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列入管理学类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同年,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开始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1998年7月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已有的教育管理专业扩展为公共事业管理而列入管理学门类的公共管理类,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
      教育管理学科在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中的演变,一方面表明国家力求为教育管理学科找到一个恰确的位置,以达到发展教育管理学科的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对教育管理学科认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这种演变并未能使教育管理学科真正得到一个恰当的位置。相反,其演变的轨迹却鲜明地反映了教育管理学科定位的徘徊与困惑,身处其中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中遭遇了各种尴尬的场景。
      
      二、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衍生的问题
      
      由于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所以在招生、培养、就业、学科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缺位导致一级学科招生二级专业培养
      从1997年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来看,在管理学门类之下,研究生阶段涵盖教育管理学科的一级学科是公共管理,其下设行政管理、社区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以及土地资源管理5个二级学科;本科阶段只在二级类公共管理中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其下并未再设其他具体专业,与公共事业管理并设的还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土地资源管理,而教育管理专业并未被列入目录。因而各校在招生简章中常常要用括号注明招收的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因此,很多学校在本科阶段实际上是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按照教育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甚至有的学校是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招生,在学生入学一年半至两年的时候再分设出教育管理专业的。
      然而,从教育管理学科的特点来说,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也需要了解教育管理作为部门管理工作与一级政府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即要掌握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因此,除了师范院校在教育(科学)学院设教育管理专业之外,也有部分院校在1997年之后相继成立公共管理学院,设教育管理专业。但无论是在教育(科学)学院设教育管理专业,还是在公共管理学院设教育管理专业,都是将教育管理作为二级或三级学科建设的。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为什么选择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习的却是教育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难以厘清教育学科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难以想象所选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坐标。
      
      (二)课程设置在一级学科间的化转导致专业特点无法凸显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十分突出的宽广领域。它需要将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政策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作为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专门领域,又需要教育、经济、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专业主干课体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构成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基础。但如果在本科阶段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则很难使学生在4年内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很难达到《学位条例》对获得学士学位要求“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标准。因而,按一级学科招生按二级专业培养也就成了多数学校在公共管理学科培养学生的惯例。然而,这样做也未能很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不充分的问题。由于历史上将教育管理学科置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中,加之受教师、经费、设施等教育资源的限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常常以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基础课为主。这样,学生就可能在入学一年半至两年后才进入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的学习,课程设置空间相对狭小,课程内容不深不透,课程体系间断跳跃,专业特点无法凸显,致使学生难以尽快理解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和教育管理专业的特点,学习兴趣因此渐渐淡化,教学效果随之受到影响。这一问题致使本科学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无法衔接。
      
      (三)学科、专业划分模糊导 致学生就业遭遇质疑
      由于本科阶段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同时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学生毕业时得到的学士学位证书在专业上只能称为公共事业管理。但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包含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财务、国防、社区、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管理活动的大领域。如果将公共事业管理这样一个大领域作为一个专业就会使用人单位感到专业性不强。加之社会对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和专业设置的陌生,仅凭借一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位证书难以使用人单位理解学生究竟学习的是什么专业,即使是师范院校专门学习教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难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所认可,这些部门常常以“专业不对口”为由将这一专业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国家虽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中设置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但由于学科、专业名称的不明确性,加之授予学位的可选择性(可选择教育学或管理学学位),所以学生就业时还是会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质疑。
      
      (四)学科被边缘化迹象导致学科建设矛盾重重
      目前,研究生阶段教育管理学科与教育经济学科共同定位于一级学科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但师范院校从事这一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及其组织机构多半还设置于教育(科学)学院之中。这就使教育管理学科成为了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强势教育学科下的附属学科,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基本不在教育管理学科,这难免削弱教育管理学科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教育管理学科必须独立申请硕士点和博士点,而无力以教育学科的发展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新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中,教育管理学科同样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在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与行政管理并列的学科,而在一个官本位理念浓烈的国度里,行政管理学科必然处于更优先的位置。这样,教育管理学科逐渐产生了被边缘化的迹象,各种不应有的阻力在其发展中接踵而至。
      
      三、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的成因分析
      
      (一)学科基本概念的界定不清
      我国实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应当是相互衔接、相互统一的。然而,获取学士学位和获取硕士与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获取学士学位要经过本科阶段的教育,需要遵照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而获取硕士和博士学位要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需要遵照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管理只能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一部分,而按照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教育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严格说来,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要求政府不能仅仅关注于政府内部的事务处理,必须有效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效管理政府内部与外部的公共事务。如果我们能够对公共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关于公共管理,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是一个相对于“私人”的概念,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现代汉语词典对“公共”的解释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澳大利亚学者欧文・E・休斯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包含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的广泛范畴,公共管理一词涉及的范围似乎比内部行政的范围更广泛,公共管理不一定只发生在组织机构的内部。欧文・E・休斯还比较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认为“公共行政”一词几乎完全和政府官僚制结为一体。“从国内外学者的认识来看,公共管理是一个与私人管理相对应的概念,是一个包括公共行政和其他公共事务管理的广泛领域。由于公共管理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因此,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责任是最重要的,追求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公共事业应当是公有公用、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事业。对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区别于私人管理、企业管理的国家管理活动。在管理范围上,公共事业管理应当从属于公共管理,是不包括政府管理的管理,但公共事业又受政府的直接领导,离不开政府的管理。
      
      (二)交叉学科定位标准的模糊
      以什么标准对交叉学科进行定位是决定教育管理学科地位的关键。目前,我国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门类共12个,一级学科88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382种。普通高等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科门类共11个(无军事学),下设二级类71个,专业249种。在此我们无力论证其他交叉学科在学科定位中的问题,仅就教育管理学科而言,之所以在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科之间徘徊,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育管理学科的交叉性特点所致。因此,如何对交叉学科进行定位至少需要澄清三个问题。
      其一,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教育管理学是应用一定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现象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其中的问题,揭示引发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主体依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对教育实施的计划、组织、调控、监督、指导等活动,它既包括宏观上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也包括微观上的学校领导者及教师等对学校的管理。因此,教育管理活动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活动及教育活动具有交叉性,当然,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与公共管理学科及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具有交叉性。但这种交叉性并不能取替或冲淡教育管理学对教育管理主体怎样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尽管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包括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但教育行政部门始终是政府职能部门中管理教育的最重要的主体,它要代表国家、代表政府对教育实施管理。所以,教育管理研究的最重要的对象是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管理活动。同样,教育管理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的决策和服务,决策是权力的转移、行使和利益的分配过程,尽管教育管理活动是与教育活动相伴而行的,但教育管理活动并不是从属于教育活动的,教育管理的决策行为和服务手段决定了它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因为教育管理活动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使教育管理学科从属于公共管理学科,也不能因为教育管理活动要与教育活动相伴而行而使教育管理学科从属于教育学科。
      其二,这一学科与其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科之间的交叉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部分交叉关系,第二种情况是包含交 叉关系,第三种情况是重合交叉关系。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的交叉应当属于第一种情况。仅就教育管理学科与教育学科的交叉来看,如前所述,教育管理的决策职能决定了教育管理学研究要应用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这种应用是由于教育管理活动本身的客观存在性决定的,并不是因为教育学科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教育管理学科应当是与教育学科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或重合的。而已往由于更多地强调了教育管理的手段作用而忽略了教育管理的决策职能,所以导致了教育管理学科定位的徘徊。而这种忽略恰恰又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不利后果,因为它可能导致对权力滥用的放纵,对责任缺位的无人问津,对管理伦理丧失的麻木不仁。如果在教育管理学科定位中无视这些,就等于限定了教育管理学科只需要研究作为手段的教育管理活动,而不需要研究作为职能的教育管理活动,也就等于假定了教育决策失误不会发生。
      其三,与这一学科交叉的上位学科之间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管理学科的上位学科是教育学和公共管理。但从活动领域来说公共管理至少包括公共行政和公共事业管理两大领域,而教育事业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所以,公共管理的活动领域大于教育的活动领域。但教育学科不仅要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一个具有独立范式的学科。因而,教育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均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而并列于学科目录之中。这再一次表明,实践活动领域并不是划分学科的基本标准,而学科研究领域及其基本范式才是划分学科的最重要的依据。同理,根据上述对教育管理学科内在研究领域的分析,教育管理学科理应定位于与教育学科并列的一级学科。
      
      (三)学科定位危机的忽略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能否准确及时地确立这门学科的地位,关键要看能否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本质特征给予及时、准确的认识。教育管理学科定位的危机恰恰在于对教育管理学科徘徊现象所掩盖的客观存在性及其价值的忽视,这种忽视又是由来已久的。因为重教育管理的经验性,轻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重教育管理学科划分主体的权术性,轻教育管理研究主体的学术性的表现根深蒂固。在这一问题上,一位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辈在近20年前的一次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上,向我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他在刚刚步入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之初,曾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走访一位教育管理界的资深领导者,求教如何搞好教育管理研究问题,但却受到了这位领导者的质疑:“你们搞教育管理,那我们干什么?”这句话说出至少有30年的历史了,但在审视教育管理学科定位时,教育管理界的这位前辈讲述的这件事终于与我今天的想法有了对接。应当说,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里间断过,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前苏联教育学体系的影响,将教育管理置于其中的缘故;另一方面,这位领导者的观念也不乏代表性,教育管理研究仅仅被视为领导者的事,忽视了学术研究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指导的意义。
      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终于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和专业目录中增列了管理学门类,体现了管理是科学的意识,在客观上否定了管理仅仅被视为经验的积累和权力的行使的传统观念,这或许正是向教育管理学科解除定位危机而发出的信号。
      
      结论
      
      将教育管理学科定位于教育学类下的一级学科既是一种设想,也是对学科划分实践的审视。如此,教育管理学科可以分为教育管理、教育经济等二级学科,以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公共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政策学、法学、经济学、高等数学等为专业基础课,设教育管理原理、基础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教育管理、成人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教育督导学、教育评价学、校长学、教育管理应用文写作、教育发展战略、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再加之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教育管理学科的价值将得以新的体现。
      
      (编辑 许丽艳)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学 确立 学科 徘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