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中考诗歌鉴赏分类解析与演练】 中考诗歌鉴赏

    时间:2019-02-06 03:24: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考点透视】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两年来,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逐步由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从题型上看,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还是比较阅读题等,其考查范围无外乎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思想感情倾向,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我们分析近年中考卷后,可把诗歌鉴赏题主要归纳为 “景物意境类” “诗眼炼字类” “名句赏析类” “表达技巧类” “情感内容类”五种表现形式。
      
      【典例分析】
      一、景物意境类
      (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情景交融是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渗透,进而营造出诗词美妙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中的哪些字词形象地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等。
      典例第1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白玉条”是形象的说法,要判断这比喻贴切与否需紧扣诗中的景物描写,考虑诗人景物描写的侧重点及所观察的位置等。答案示例:“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第2题要求对诗句赏析,赏析时应展开想象描绘诗句画面,突出景物特点,同时点明景物中蕴涵的人物情感。答案示例: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技巧点拨]①明确诗中具体景物景象;概括提炼景物的特点。②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尽可能再现和重塑当时的情境氛围。③景物衬托诗人的情感或景物所蕴藏的哲理。
      [思路指南]景物特征→情境再现→诗人情感(生活哲理)
      [常见误区]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只单纯关注景物忽视了景与情、景与理的关系,导致理解错误。
      二、诗眼炼字类
      (2008年湖北省恩施市)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解析]古人常把在节骨眼处炼得好的,使全句飞扬流动的、令人越品越妙的字,称作“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古人作诗作词追求一字传神,所以诗词中那些最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就成了考查的重点之一。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诗词中的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它的妙处;诗词中某字用得好不好,能否改用其他字词,为什么;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某个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全诗意境的把握,描述诗歌意境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而应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答案示例: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第2题考查的就是炼字,炼字这类技巧的赏析主要是从它的表达效果方面去谈自己的理解――谈所用字词的准确、形象及其意蕴。赏析这两处的精妙,应结合原句,看前后关系,看与诗歌主题关系,比较原字词与改换字词的区别。示例: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技巧点拨]①肯定好或肯定某个字词更好并说出自己观点。②展开联想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词还原到诗中,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③比较或点明字词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思路指南]观点明确→词义解释→字词还原→效果比较
      [常见误区]单纯地就字论字,脱离诗歌本身简单地解释字词含义。
      三、名句赏析类
      (2008年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2)烂柯人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解析]名句是诗词精华所在,或者形象生动,诗意横生;或者蕴涵哲理,启人心扉;或者情真意浓,格调高亢。诗词名句千古传诵,往往在景、情、理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的设题形式有: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名句所展现出的画面;解释名句的含义;体悟名句蕴涵的哲理;名句所抒发的诗人情感等。
      典例第1题考查对诗中典故的理解,平时阅读诗词应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答案:(1)怀念故友;(2)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第2题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赏析,这首诗歌脍炙人口的无疑就是颈联这两句,诗人借助景象阐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解答时要重点体会其蕴涵的哲理。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技巧点拨]①紧紧抓住名句中传神意丰的字词。②探究名句中寄寓的情感或哲理。③尽可能在全诗的基调范围内,想象名句中更多的细节。
      [思路指南]抓关键词理解名句内容→展开想象再现名句意境→结合全诗感受名句情感→联系生活领会名句哲理
      [常见误区]未能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现名句韵味;只囿于名句本身,不能将名句与生活衔接。
      四、表达技巧类
      (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古诗词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的一种手段。明确诗词的表达技巧,会便于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解答时要先紧抓住题干中“凄清冷漠”的要求,然后从诗句中寻找合适的词语。答案:空、闲。第2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情感、写法的理解,理解情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目及第1题题干中的提示,这首诗的后两句景物优美,但诗人情感却是伤感,两相比较可知其写法。答案示例: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技巧点拨]熟悉这些常见的表达技巧:①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②表现手法,有象征、用典、映衬 (又分为正衬和反衬)、小中见大、对比衬托、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乐写哀等;③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思路指南]结合诗句或词语具体分析→准确指出表达技巧→探究技巧要表现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揭示的道理)
      [常见误区]对常见的表达技巧不熟悉;将表达技巧与诗歌语言特色混淆。
      五、情感内容类
      (2008年海南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诗言志”,诗词必然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而作,没有任何思想情感的诗词是不存在的。所以阅读鉴赏诗词,一定要在了解诗人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诗词中所蕴藏着的诗人的情感内容。常见的设题形式有:这首诗词(或诗词中的某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诗词中阐述了什么哲理;这首诗词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典例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要注意时节是“早春”。答案:小雨;草色(小草)。第2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回答这道题要综合整首诗的景物描写所烘托出的诗人情感,答案:流露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技巧点拨]①从诗人一贯的创作风格、身世、经历、志趣等方面去把握情感。②本诗的创作背景、诗中渲染的景、诗中常见的意象等方面去探究情感。
      [思路指南]结合诗人经历创作背景→体味诗词中传统意象→揣摩诗词营造的意境
      [常见误区]仅停留在诗歌表面浅显情感的把握上,而没有深入挖掘诗歌中蕴藏着的情感。
      【实战演练】
      (一)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en):嫌怨。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三)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四)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六)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_________的情绪。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 焙茶;晒谷2. 能抓住诗中山村环境之美的特点,并加以赏析即可。示例:“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二)1.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意思对即可)2.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意思对即可)(三)1.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2.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四)1.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五)1.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六)1. 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相关热词搜索: 演练 鉴赏 中考 诗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