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笔端诉真情 让真情流淌笔端

    时间:2019-02-03 03:27: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的一项评分标准,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笔者发现高中生作文“情感伪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让真情在笔端汩汩流淌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营造真情;挖掘文本;注重生活;创设情境;训练日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但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高中生作文“情感伪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有的是虚情假意的“浅吟清唱”,有的是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字里行间很难找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痼疾!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让真情在笔端汩汩流淌呢?对此,笔者针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积蓄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这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满腔报国之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高洁之志;苏轼的《江城子》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绵绵思念之情;还有沧桑的地坛上萦绕着的舐犊亲情……这些诗文中,无不喷涌着作者浓浓的深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纯真的心灵。学生通过涵咏体味,滋润身心,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积蓄丰富的情感。教师再着重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定会点燃他们心中的情感之焰,唤起他们把情感化为文字的冲动。例如,有的学生重新审读史铁生的《我的地坛》第二部分的情节内容,联系自己离家出走的经历,想象母亲守望等待的心情,情思泉涌,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想象不到离家出走的日子里,母亲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度过的,年迈的母亲为了寻找儿子流了多少泪,走了多少路。我只知道母亲在网吧里发现昏昏欲睡的我,一把搂在怀里,让我喘不过起来。”作文评讲课上,这位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不禁泪流满面,也感动了其他同学。
      文化的积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语文教材中出现许多的美好的意象,它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明月、霜露、白发、子规等组合的乡愁,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梅兰竹菊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的情感作用很大。
      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感的海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积淀越来越深厚。学生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情真意切。
      
      二、注重关注生活,激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因此,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才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的真切体悟,就无所谓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生活的真谛。正如美学家罗丹所言:“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今年深秋时节,天气骤然变冷。因此,学校门口来了许多家长等孩子,我抓住这个机会将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静静地用心观察10分钟,然后写一篇《等待》的作文。有个学生在文中写道:“一个微微佝偻的身影在路边徘徊,萧瑟的秋风吹乱了她花白的头发,撩起了她的衣襟,那是我的母亲啊……我感到一双饱经沧桑的手紧紧拉住了我冰凉的手。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一滴一滴悄悄地从眼角滚落……。”多么温馨,多么真切的场面啊!这个让人感动的一幕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其实学生的生活中不乏作文的素材,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个眼神……都是生活的素材。这些生活的细节,如果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就不会存留记忆;如果没有情感的润泽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不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伸出手来触摸自己温暖的心灵,感悟生活的真善美。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强烈的至爱真情才能汩汩地奔泻而出。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现实。社会新闻热点本身就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能适当地将其引进作文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关心国事的意识,又可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调动写作积极性的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我在教室班务栏挂上剪贴的新闻要点,让学生每天看到“海峡两岸”,“希望工程”,“保护环境”,“感动中国人物”等有关新闻,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写作的热情。2008奥运会期间,我利用晚自习让学生观看开幕式。后来学生在《祖国,我为您骄傲》中写道:看到电视屏幕上美丽的北京,烟花绽放下的鸟巢,我摸着心口问自己,这是我的祖国吗?那一刻我只想推开窗户向外高喊:“我爱您,中国!我爱你,北京!”这是学生发自肺腑的呐喊,多么真挚的情感啊!只有有了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情情满于山,写景意溢于海。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真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生动的活动情景,制造特定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引起他们深层的情感体验。笔者在“亲情换真情”这一话题的指导课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用多媒体播放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母亲用身体保护婴儿的录像片段,并配上韩红唱的《天亮了》的背景音乐。这震撼心灵的音乐和超越生死的母爱令学生潸然泪下。在这种亲情氛围感染下,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看了这个片段,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是什么?你对自己的母亲最想说什么?这样就唤醒学生的情感,打开记忆的阀门,再现父母关爱的场面,产生不吐不快的表达需要。一位失去母亲的学生呜咽的说:“妈妈,我想你。再也听不到每天清晨在窗前温柔的叫唤,再也看不到你站在路口等我的身影。你为什么不等我完成学业就离我而去呢……。”可见成功的活动情景创设是写作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积极创设饱含真情的活动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体味其中蕴含浓浓的真情。这样学生的爱就会溢满心房,真正达到 “用我笔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境界。
      我还创设多种活动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尽管高中学习时间紧,我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古今名人经历,或读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四、重视日记训练,抒写真情
      
      写作的最佳时机是自己的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生活中的事繁多,细心回顾感悟的东西也很多,日记就成为了最佳的窗口。日记是什么?日记就是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所思所感一一写进日记本里。笔者引导学生写日记做到一个“真”字,用真实的情感抒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文章。开学初,许多家长送孩子返校。一个女生真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的背已弯得像一张弓,只是已不再像弓那样有弹性了,他的腿在颤颤发抖。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天在下雨,还是因为我的心在下雨。我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这种感觉酸酸的,却又甜甜的。这是学生的真实心声,真实感受跃然纸上,多么感人至深!作文课上,我常常鼓励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日记,让他们体验一种成功的喜悦。只要学生的心灵之窗打开了,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稳定的情感素质。总之,日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直接抒写,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更是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和创作动机的有效工具。学生通过日记表露心迹,就会积淀浓郁的感情,写作时真情方可在笔尖自然流淌。
      古人写诗主张“情真而语直”,何永康先生也说,“如果文章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纵观高考满分作文,都是学生最深切的感情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总之,要想让真挚的情感汩汩流淌笔端,就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品尝积淀心中的情思,寻找自己的那份期盼与感动,让真实的激情在文中闪光。

    相关热词搜索: 笔端 流淌 真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