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与思考】

    时间:2019-01-26 03:30: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对创设教学情境意义的理解还存偏差,从而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出现了为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 因此还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一个本真的面目,是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本人给出如下认识与思考.
      
      1 情境创设中的误区
      
      误区1 情境创设喧宾夺主,偏离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景的过程,他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的欲望,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情境的创设目的性不够明确,设计的情境与教学目标无关,导致教学中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1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设计了这样的情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学生:喜欢.
      教师: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郊游,(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多媒体播放美丽的野外风光)(用了3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野外风光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看到茂密的森林,有的说看到轮船在水里航行…(后来才知道老师想引入顺流航行与逆流航行的数学问题)
      案例分析 显然此案例的老师想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新课虽然学生看起来兴趣盎然,细心观察,积极发言,但这样的发言,这样的对话,对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离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越来越远,本来顺流航行或逆流航行的实际问题学生大都经历过,很容易理解,就算没经历过,也只需要教师三言两语就能陈述得清清楚楚,但遗憾的是情景中,大量的非数学信息干扰了数学问题的凸现,影响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弱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热闹偏离了教学目标,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的情境创设真是得不偿失,这类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到底有多少价值呢?值得思考.
      误区2 情境创设刻意造作,脱离生活实际.
      真实的情景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调动他们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去关注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但许多教师情境创设未能联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实践,情境设计仅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
      案例2 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某教师引入了如下问题情境:“将一张纸对折一次,把折成的纸再对折. 如此重复下去,对折第四十三次后所有纸的高度大约有多高?我们能否用它登上月球?(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 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的现实问题情境的案例. 然而,通过亲自动手折纸实验,发现――不要说对折43次,就是对折六、七次就感觉折不下去了. 纸是有厚度的,物理学告诉我们,这种对折操作只能进行10次左右. 由于脱离了生活实际这种实际操作型现实情境仅能看成是一种数学思想实验;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受到学生的质疑,这也使得它“贴近生活”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说这个问题与实际生活并不相符,给人留下的只有造作之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误区3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它能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及习题解决一一展示在课件上,并配上鲜活生动的画面,以此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这对于需要教学的内容只能是游离其外了.
      案例3 某教师在一节数学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
      案例分析 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一堂数学课,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该有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用什么样的情境作载体,需不需要情境作为载体,都值得仔细思考,切不可把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背景+习题”.
      误区4 情境创设只有“生活味”无“数学味”
      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曲解了“情境”的真正含义过分强调情境的“生活化”,从而淡化了数学主题的教学,数学课变成了做游戏、模拟表演、动手操作等活动课,使得学生感到茫然,提炼不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特浓,而数学味淡泊,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
      案例4 某教师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中,一开始,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男女套圈比赛要求是这样的:男女生各五名,每人套十个,看哪一组套的准一些,当老师一宣布开始时,学生就开始激动,只要看到套进一个就手足舞蹈的喊“耶”,如果没套进就齐声叹息.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套进没套进上,无暇思考“哪一组套的准?”这一关键问题,比赛从开始到结束足足用了15分钟.
      案例分析 此案例教师确实试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但遗憾的是过多的生活化,活动化教学情境冲淡了“数学味”弱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把数学课上成了游戏课,活动课,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除感到高兴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多少感觉. 学生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再加上游戏情境耗时过长,从而大大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误区5 情境创设,牵强附会,忽视知识背景
      案例5 在《有理数相乘》教学中,有位老师意图利用登山与温度变化引出两个负数相乘. 老师兴致勃勃的说“同学们,国庆长假你们登山了吗?我们知道随着高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会降低6 ℃. 现在规定高度上升为正,温度下降也为正. 那么高度上升-2千米,则温度变化(-6)×(-2)度. 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应该是6×(-2)”. 老师解释道:“高度上升-2千米,实际高度下降了,温度升高了”. 但经老师这一解释后,不理解的学生却更多了. 老师慌忙再作解释……糟糕,老师也搞糊涂了,几乎全班学生都糊涂了.
      案例分析 从学生提问(部分学生糊涂)――老师糊涂――几乎学生糊涂,究其原因在于所创设的情境,其规定温度上升为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属生捏硬造、刻意为之之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要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有些内容找不到合适的情境也很正常,用牵强附会的情境效果只是适得其反.
      
      2 两点思考
      
      2.1 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 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 “情境”其表,“灌输”其里. 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 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避免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的缘故.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 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2.2 情境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3)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要前提,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创设合理、科学的数学学习的情境,使其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然,教师教学智慧的高低决定着创设情境作用的大小. 因此,数学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也是数学情境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作者简介:满银天,男,甘肃武威人. 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课堂教学、中考试题研究,数1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相关热词搜索: 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 误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