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有效性: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视频

    时间:2019-01-19 03:23: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就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用活教材。(1)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生活,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儿童天性爱玩、生性好动,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儿童认识的源泉,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教材的这一特点,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说教式、语文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儿童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时,在设计其中的一个环节“变废为宝”时,教师不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去通过观察现有废品的特点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相似,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创造出新的物品。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前准备、课中教师示范、自由创作、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学生表达、教师引导等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设计与创造,达到预期效果。从中知道废品不是废,而是宝;我们从小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污染环境,用心创造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又如在设计用七彩颜色画出你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环节时,让学生将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美,用自己喜欢的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用彩色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再进行作品展览,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把种花、献花、国王的话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活动再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国王为什么会对雄日竖起大母指的问题,学生们从表演中看到了雄日不换种子的诚实,体验到了诚实的行为人人称赞,诚实的孩子更快乐。
      
      三、教学时空“开放化”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所谓教学时空开放化,即是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品德与生活》教学要做到开放化,至少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活动由课堂向社会的延伸,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2)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品德与生活》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开放空间。教材中有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师生充分拓展思路的内容,如大量省略号的使用,以及“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等的提示语;教师教学用书也设计了大量供教师选择的开放性活动。这些都为教师组织开展具有拓展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保证了教师教学的开放性。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时,在设计其中的一个“让垃圾回家”的环节时,让教师引路,先做一个示范,并主动让学生边看边猜,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引起学生思考。在活动中,老师不规定学生几人一组,让学生自己根据准备的和构想的,自由组合小组,自由分工,教师也适时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当好学生的好帮手,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调整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地开展活动。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又让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品德 课堂 有效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