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素养培养】

    时间:2019-01-13 03:29: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成为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十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和实践,我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谈谈个人的观点、认识和设想。
      一、为什么要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筛选和获取信息,能够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并有能力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素质,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必须要具备的,和其他能力一样它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应该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接受新事物,创新思考新技术,实践探索新方法的具有基础信息素养的人。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困难
      当前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对信息技术课本身在认识上的简单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三是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得不到保证,设备资金投入较少,课时安排少。
      (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作为非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在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等方面,学生投入的学习精力不足。同时,学生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脱节。
      信息技术一直作为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完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只在课堂上,课外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少,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也就很困难了。由此可见:只有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时,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假如学生准备去新疆旅游,要求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新疆的景点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来回路线、景点位置、门票和住宿情况,在情境中布置任务,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师的指导就学会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注重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上,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练习,使学生把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力,搞好信息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应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后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一种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工具和助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从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经常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成立兴趣小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比如,使用Word教学生制作小报,使用Frontpage帮助学生制作网页,还可能使用Flash启发学生制作动画,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工具和助手,提高学习的兴致,能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来解决,把所学的信息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教学中,不要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范围,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贯穿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但为其他课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了便利,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反复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其他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另一方面,通过在其他课程中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它实践性极强,极其富有创造性,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它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和层次性,按照逐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 通过正确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技术 有效地 素养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