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血肉丰满话“取点”】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

    时间:2019-01-02 03:27: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有一次批阅以“进步”为话题的作文,我发现不少学生简单的从身体发育、学习成绩、思想感情等方面逐项对比来写。这种表格式的文章,何谈艺术感染力?   如何才能避免大而空,让作文血肉丰满呢?
      
      取点
      
      “点”如同人体的细胞,是组成文章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好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的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就综合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心情,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他抓住了老父亲在祸不单行难以自顾的困境中送儿上学为儿买橘的背影来写。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文章巧妙取点,方能血肉丰满。
      如何取点?秘诀有三:
      
      看得杂一点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看,一位年轻的妈妈,右臂弯起,将孩子揽在怀里,左手端着一只冒着热气的小碗,妈妈用嘴吹散热气,眼睛深情地望着怀里的宝宝――妈妈喂孩子。常见的情景,无限的母爱!20年前我还看过这样一幅画:一轮大大的月亮作背景,老大爷背着手,老大娘袖着手,二老肩并肩,悠闲地走在林荫小道上。画题“补课”,妙,实在是妙,这是多么温馨的一课!
      画家是用线条和色彩创作,作曲家是用音符和乐谱创作,学生们则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还要通过赏画、听歌、看电视多渠道获取信息,积累素材。多处撒网,一处捞鱼,阅历多了,就容易捕捉到精彩的“点”了。
      
      读得精一点
      
      由于年龄偏小,学习压力大、思想发育不够成熟等方面的限制,青少年朋友不可能去一一感受多彩的生活,扩大视野的捷径就是读书,读课文,读名著,读杂书。
      读课文是学习“取点”的铺路石。“点面结合”的写法几乎渗透在每一篇课文中,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描写:“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腰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一段细节描写,让一个落魄不堪、迂腐麻木又有善良之心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类精彩的片断读多了,同学们就渐渐明白“取点”能“传神”的秘密了。
      欣赏名著是巩固“取点”的催化剂。《水浒传》中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节,讲的是林冲为奸贼所害发配到草料场的遭遇,作者反复描绘雪大风狂:“纷纷扬扬”,“那雪下得正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草厅被雪压倒,火被雪水浇灭”…… 这真是“杀气浸人冷,悲风透骨寒”。唯有这雪,才渲染出林冲已走到了欲哭无泪的地步;唯有这雪,才促成了林冲逆来顺受性格的突变;唯有这雪,才为林冲被“逼上梁山”完成了铺垫。看似不经意的一点,细究起来余味无穷。采得百花酿蜜甜,读书精一点,就能多琢磨出一些精彩的“点子”来。
      
      写得巧一点
      
      取“点”恰当,能让人物形象更传神,能使情节更曲折,能使景物描写更细腻。练习取点,应在对事物作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从一次次的片断描写做起,避免描写无关痛痒的细节。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蝎子爬出来的那个夜晚》,讲述几个男同学课余时间爬山捉蝎子卖钱帮一位困难同学交学费的感人故事,取材虽小却富有感染力。如果没有“蝎子爬满大通铺,孩子们不敢去睡觉”这个点的描写,只是叙述同学之间如何帮助效果就差远了。有位同学这样描述在茶房打水的经历,“嘀嗒嘀嗒,老是把暖瓶喂不饱。”一个“喂”字,传神的写出了小作者急不可耐而茶水即将放尽的情态。
      面对“榜样”、“微笑”、“感悟”等写作范围较大的话题,不少同学往往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只要化大为小,精心选择能反映这个话题的一两个“点”具体展开就行了。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巧妙取点,以小见大,保你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 血肉 丰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