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避讳中的悲喜故事|悲喜自度

    时间:2019-02-26 03:29: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避讳是中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而改写为其他字的一种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的或同音的字。这种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物姓名的避讳,是上下臣民不可不懂的一门政治学问,不能不遵从的一项政治法规。由此,避讳还衍化出不少幽默故事,平添了一些笑料。
      五代时有一个叫冯道的人,他的学生读《老子》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冯道字“可道”,学生避讳他的名字,就把这句念成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南宋钱良臣有一子喜爱读书,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两字时,因避讳就改读为“爹爹”。一次读《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句,就改口为“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此事一时被传为笑谈。
      宋代常州每年元宵要大放花灯,以示歌舞升平。太守田登因其名与“灯”字谐音,为避此讳,将元宵前夕的告示写成“本州照例放火三天”,从而留下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柄。
      因避讳闹个笑话,算不上什么,避讳有时还事关个人的前程命运,甚至是身家性命。
      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光头僧,举过义军旗,因此避“僧”“贼”二字,徐一夔写贺表时用了“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璋看后大怒道:“生者僧也,以为我从释氏也,光则摩顶也,则字音近于贼也,罪坐不敬。”徐氏本人被杀不算,还连带了不少人。
      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迁任江西考官。他将《诗・商颂・玄鸟》篇中的一句话“维民所止”作为考题。这句话原是颂扬王者的,谁知却招来了杀身灭族之祸。当时,有人告发说,原句中的“维”“止”二字,是将“雍正”二字去了头。雍正皇帝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将查嗣庭革职问罪。终致查嗣庭病死狱中后,还戮尸示众。其子也因此而坐死,家属也被流放。不仅如此,还由于查嗣庭是浙江人,而浙江省也因此被牵连,被下令停止乡、会试六年。
      避讳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人们可以利用它去辨别古书、文物的真伪或敲定书籍版本的确切年代。因为某个时代出版的书,没有避当代君主的圣讳或个人祖辈先人的私讳,则是伪作无疑。
      署名隋朝王通的《六经》,书中避唐高祖李渊讳,将戴渊改为戴若思,隋人避唐人讳,显然是后人伪作。
      宋钦宗名“桓”,因桓与纨读音相近,宋代避“纨”字的讳。宋代黄庭坚的书法《千字文》中的“纨”和“丸”避了讳。但黄庭坚没有活到宋钦宗时期,可以肯定这是一副赝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中共写了将近三千首诗,其中也不乏大量的田园风景诗,但就是没有一个字涉及海棠花。这一点,对杜甫很熟悉而又很钦佩的宋代大诗人苏轼早就指出来了。苏轼说:“少陵(即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杜甫何以要避讳海棠呢?对此,《古今诗话》作了很准确的回答:“杜子美(即杜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这不能不说是避讳避出来的遗憾了。

    相关热词搜索: 避讳 悲喜 故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