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让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妙趣横生的课堂

    时间:2019-02-26 03:29: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报纸、杂志、多媒体裹挟着大量的文字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比语文课本有趣多了,因此对上语文课失去了兴趣,认为上课是完成任务,语文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如果给语文课增添点趣味,把课上得生动一些,有滋味一些,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那么,我们怎样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味些,吸引人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前奏”,小说中的“序言”,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置身于阅读之中。笔者在讲《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时,在有声有色地讲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用活泼轻松的口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学们,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少年还有很多,如4岁画画的王冕、7岁作诗的曹植、12岁做宰相的干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这则导语以小故事打头,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设置了悬念,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去阅读文本,就更容易贴近文本,走进文本。
      好的导语,绝不是一杯淡水而似一杯浓热的咖啡,一端上来,浓郁醇香之气即扑鼻而来,一扫学生刚上课时的散漫、昏昏然,为学生提神醒脑,把所有的注意力立刻聚焦到课堂上。
      二、花样朗读,点燃学生胸中的激情之火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好文章就要百遍品读,反复玩味,通过饱含情感的朗读,去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微之处,揣摩作者的独运匠心,感受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汩汩流淌的深情。可如果在课堂上一味让学生反复渎,学生会很快心生厌倦,提不起兴趣,不愿张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朗读上“玩”点花样,学生的激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兴趣就会大大增加,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上散文课时,来点轻松优美的音乐。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当节奏简洁明快、轻松跳跃的《春之声圆舞曲》响起时,学生的情绪迅速被感染,心底如春潮涌动,都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所以,朗读时来点音乐很能营造朗读氛围,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望,尤其是教授散文诗歌类体裁的课文时。
      当教授有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也是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之一。比如在讲《孙权劝学》时,笔者对他们说:“言为心声,语言不仅传达一个人内心的想法,还表现着一个人的身份、性格和修养。现在,我们就找几位同学来分别读读孙权、鲁肃和吕蒙的对话,看谁对人物把握得准,读得好!”话音刚落,同学们就都情绪高涨,有声有色地在下面练起来,后来叫了几位同学,他们在读不同人物时,都能仔细揣摩人物身份、说话时的心理和语气,读孙权的语气坚决抑或循循善诱,读鲁肃的惊叹之情溢于言表,读吕蒙的语气调侃充满洋洋得意之感。同学们在朗渎时仿佛置身于文本中,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用寓有情味的对话来演绎那个时代的风云往事。
      在分角色朗读时还可以让学生做出符合人物身份的合理想象,如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可以让学生把人物语言改成现代白话,学生在读邹忌问妻子时,语气庄重:“夫人,你看我和美男子徐公谁英俊?”问妾时转而一种轻松俏皮的口吻:“老婆,你看我和徐型男谁帅?”其“妻”回答言语恭敬:“当然是夫君英俊”。其“妾”回答:“老公帅!”这样,原本简单的对话变得富有情趣起来。
      在学生的朗读上其实大有文章可做,可通过教师对课文层层深入的剖析,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步步加深,内心情感与文本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学生朗读起来就不会干巴巴的而是激情洋溢、情感充沛。只要教师肯在朗读上下工夫,多变换点“花样”,学生就会乐于朗读,爱上朗读。语文课堂因为有了朗读而有滋有味。
      
      三、讲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许多研究教育的专家,谈到教师的语言艺术时,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讲述生动,具体,有趣味。有许多比喻、修饰语、谚语、格言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手法会使教师的语言色调鲜明,趣味无穷,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语言诙谐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有的教育专家说:语文老师要有讲故事的本领。笔者也认为如果教师的语言简洁准确,描述生动具体,能自如的引用一些格言谚语,课堂气氛立即就会活跃起来。课堂上能恰当穿插几个关于作者的或是与文本有关的小故事,学生会马上提起神来,趣味盎然地享受求知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听课质量和效果。当然,要想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几个小故事可不是件容易事,仅靠手头几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知名作家学者历史名人,笔者常阅读《文史知识》、《名人传记》之类的杂志,以及阅读《中国青年报》的文化版,从中不仅了解到名人、作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巨大的事业成就,还收集了不少他们的逸闻趣事。把这些应用到教学上,不仅开拓学生视野,还激发起他们上课的兴趣,课堂自然熠熠生辉。如上《竹影》一课时,在讲到“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像符号,重写意“时,笔者就给同学们讲了毕加索拜访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小故事:毕加索带了几幅画去拜见张大千,在老毕告别之后,张大干和夫人都对着他的画发呆,夫人问:“这画的啥子哟?”张大干沉思一会儿说:“也许他年轻时好好画没人欣赏,老来就乱画了吧”。学生听了无不捧腹,同时又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风格迥异不无感慨。
      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在按照惯例介绍贝多芬的国籍、生卒年及主要作品之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贝多芬骄傲高贵、卓尔不群的个性人格,为上课铺设良好的氛围,笔者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贝多芬只有一个》的故事,贝多芬对公爵提出的无理要求回敬道:“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都被贝多芬的民族气节和个性尊严深深打动了,这也为更好地学习本文创设了条件。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我们平时广泛地学习,读书时多留心,就能积累很多既有文化内涵又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去丰富课堂。同时我们还要紧跟时代,掌握一些新潮的词汇、鲜活的事例应用到教学中来,使课堂丰富多彩、溢彩流光。
      
      四、搞语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由老师课下充分准备,上课站在讲堂上,板起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教书先生模样,还可多搞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角。如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锻炼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的好机会。笔者通常的做法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布置他们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以备课上充分交流。如在举行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时,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留意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山川草木,选取一个写景对象。并收集一些名家写景散文或精彩写景片段。课上笔者首先请大家说说第三单元感受最深的写景的文章,同学们有的说朱自清的《春》形象生动,有的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温晴动人。接下来笔者让同学们谈谈他们亲近自然的经历,哪一次印象最深?选取一两个词来描述自己心中的美景。请同学们先组内交流。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在下面高声畅谈自己走进自然的经历。笔者请每个组推举几个组员来回答。他们有的喜欢玛纳斯风光,有的喜欢九寨沟的llI水等等。接下来笔者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写景的方法:从听、触、看、嗅几个角度,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等。在交流了一些写景方法后,再请同学们写“心中的美景”片段(可以模仿书上的写景散文也可参照手头资料)。写完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评价,修改。分出优劣精粗,把写得好的推荐给老师,向全班同学展示。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获益匪浅,学习到从不同方面去鉴赏品读写景文章,还把写景的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中。
      平时笔者还搞些文学常识竞赛、成语趣味训练、巧对对联、广告词小设计等活动,这些语文活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语文的世界绚丽多彩,妙趣横生,语文的课堂亦是如此。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在平时教学中多琢磨,勇于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大磁场,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上语文课不再是昏昏欲睡打发无聊时光,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享受。

    相关热词搜索: 妙趣横生 变得 语文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