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_教案演绎:在“动态生成”中使学习踏上激情的行程

    时间:2019-01-20 03:31: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随时在课堂上察颜观色(学生是点头还是摇头,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掌握动向,关注教学生成,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师生互相“抛接球”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笔者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让学生围绕我喜欢吃鱼这个意思,用“因为……所以……”说话,不曾想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句式,一种是“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收人家的鱼”,另一种是“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两种说法的表述内涵分歧很大。学生也自动分成两个门派大有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的势头,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的教学设计相背,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我想继续预先的流程而弃之不顾肯定不妥,随即改变原教学计划,请学生再读全文,就这个问题到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组织全班学生以正反方的形式进行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不仅明白了两种说法的内涵,而且对公仪休的形象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试想,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并及时发现这有益的动态资源,如果我们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
      
      二、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如有位教师上《曹冲称象》,教案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个学生举手:“老师,我们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师敢于接纳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说:“石头又要开掘,又要抬上去、装上去,特别麻烦。曹操手下有的是兵,人站到船上方便、省力,最后只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体重,加一加,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智慧、潜力真是无穷无尽,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
      预设目标就是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三、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机“增删”
      
      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人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笔者曾教六年级语文,在一节课的最后准备为学生小结归纳几种特殊句式时,发现学生似乎很不耐烦于讲这个问题,但又深知大部分的学生对此掌握得似是而非,不可不讲。于焦虑之中静心思索了一会,便决定丢开原来的教法设计,叫值日生万余上去擦黑板,随之说讨论好擦黑板的问题就下课。
      老师板书:①万余上来擦黑板。
      学生:先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啥药。随后集中起注意力开始兴奋起来,关注此事。
      师问:谁叫万余擦黑板的?
      生答:老师叫万余擦的。
      老师板书:②老师叫万余擦黑板。
      老师指着黑板问:还可以变换哪些句子?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老师板书:③万余把黑板擦干净了。
      ④黑板被万余擦干净了。
      ⑤万余把黑板擦得真干净呀!
      ⑥老师叫万余擦黑板,万余不得不擦。
      ⑦老师叫万余擦黑板,万余怎么能不把黑板擦干净?
      不耐烦的情绪一扫而空,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稍静,教师接问:还有吗?一学生怯生生地说:“万余擦完黑板拍拍手上的灰尘走回座位。”这是个连动句。
      师说:好,讲得大大的好。
      学生大笑,部分人会心地点头。
      老师请同学再仔细比较一下以上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名称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热烈地争论着、比划着,或似茅塞顿开,或在眉飞色舞。大多数人显出满意的神情。
      这种类似游戏式的活动,在一课就要结束而且是在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归纳连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等特殊句式的教学任务,可谓妙棋一着。
      以上教学案例很好的说明: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掌握教学机制,灵活调整教法,能使教学进程顺畅紧凑,如游丝系兔,牢牢抓住学生,使其注意力不致分散。由此我想起了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分明有此寓意:“减少是为了增加,”实践告诉我们,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案不应只是教师手中一成不变的一纸空文,教案也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在生成中走向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行程 踏上 生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