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现状及特点] 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时间:2018-12-23 12:50: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境内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相对于国外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悬而未决。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制度 研究成果
      
      一、引言
      
      公司治理一直是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内在治理的动力,其公司治理方面的难度更大。因此。改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行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企业改制上市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司治理,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作用是有限的。2001年证监会颁发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境内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希望这一制度能够规范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绩效。
      
      二、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重点与主要成果
      
      (一)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两种监督机制,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协调其与监事会的关系。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两者是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罗培新、毛玲玲(2001)认为《公司法》已就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作了明文规定,应当在修订时对此加以细化和补充,以强化其独立性,改变目前监事会虚无的状态。至于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可将其集中在就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及内部董事的提名等问题上;刘银国(2004)认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在监督功能的发挥上各有特色,在地位和信息占有上各有千秋,两者不应有所偏废,而应各行其职洛负其责、适当交叉、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监事会以经常性监督、事后性监督、外部监督为主,独立董事则以事前监督、内部监督、与决策过程密切结合监督占优。但也有学者认为,两者的职能存在重叠可能会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所以应当二者取一。马荣伟(2001)提出没有必要在法律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理由一是公司法理念不同;二是英美公司经营管理层得到有效监督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独立董事的存在。而在于其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三是重新引入一种监督机制还存在着公司监督权力资源如何分配协调的问题。因此在法律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非明智之举,而应在我国现行监事会制度框架下。吸收独立董事制度的优点。邵东亚(2003)认为,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现行的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机构,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其地位受制于公司董事会和经理,根本不能达到公司的制衡作用,从健全公司治理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长远考虑,应该采取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为主的监督制衡模式,摒弃低效的监事会制度。
      (二)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在于“独立性”,因此,为确保独立董事与公司无利益关系,必须在选聘阶段设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对此,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陈宏辉、贾生华(2002)建议在公司创业之初,由拥有董事会席位之外的其他所有股东提名并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股份公司设立后,在公司董事会中必须下设专门的独立董事提名委员会,该提名委员会的构成由公司现有的独立董事加上2-3名不拥有董事会席位的最大股东的指定代表构成;需要增加独立董事时,其可能人选由提名委员会提出,由不拥有董事会席位的其他所有股东针对提名人选进行投票选举,选举结果报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常城、林凌(2000)建议:独虫立董事必须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可以考虑差额选举),不得由董事会任命;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指定某一董事为独立董事,该董事必须符合独立董事最低限度的条件,同时当该董事不再具备独立条件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均可以取消这种指定;没立一个独立董事任命和提拔委员会。阎达五、谭劲松(2003)借鉴了国外委托“猎头公司”选聘独立董事的作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重大改进,建议成立一个独立董事选聘机构,负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聘,具体操作如下:每个上市公司都交纳一笔费用(已上市的一次性补缴),由证券交易所代收,委托中国证券业协会代管,组成一个独立董事基金,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成若干等分,成立若干机构,然后吸收私人资本加入,组成两合公司,由私人资本负责该机构的运作并承担无限责任,证券业协会代表上市公司对基金投入部分负有限责任,且不参加机构的运作。上市公司直接向该机构聘请独立董事并向该机构支付费用,该机构建立自己的独立董事人才队伍并向其支付报酬,同时完善民事责任制度,区分不同董事的法律责任,固化独立董事的民事责任,加大内部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阎达五、谭劲松(2003)不赞同目前有学者提出成立类似“证券业协会”的独立董事协会来统一管理全国所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一做法,因为这样依然是依靠行政的力量主导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与独立董事制度依托的市场经济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三)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提高公司绩效。独立董事制度如果提高了公司的绩效,表明其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否则,独立董事制度就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完善。学者对此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高明华,马守莉(2003)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有独立董事的公司绩效与无独立董事的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只有非常弱的正相关关系。胡勤勤、沈艺峰(2002)通过对深沪两地41家已建立独立外部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受独立外部董事的影响,现阶段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独立外部董事制度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独立外部董事只在一定的比例范围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刘忠明等(2001)通过对上市公司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非执行董事的概念,得出的结论是非执行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需要指出的是,非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指的是不担任公司具体职务的董事,而后者除了这个条件,还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利益关系,也不能是公司以前的员工。陈宏辉、贾生华(2002)提出:随着董事会独立性c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效率会提高,但董事会决策的适用性效率会降低。在效率替代作用的影响下,董事会的独立性高低与董事会决策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这一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四)独立董事的薪酬研究 《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定预 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年报中进行披露。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独立董事的薪酬,历来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按照严格的独立性假设,如果独立董事从担任的这一角色中获取报酬,其利益必然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关联性,使其丧失独立性;但是不支付报酬,又会与人们普遍承认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相矛盾,同时也隐含着契约参与者的人性假设的不统一。因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其报酬之间存在逻辑悖论。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尽管存在逻辑悖论,但是从经济人假设的角度出发,应当给与独立董事一定的报酬。李明辉(2004)根据美国公司的实践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报酬水平过低,报酬结构过于单一,为促使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并吸引经营管理及会计、法律专家担任独立董事,应借鉴西方国家公司经验,对独立董事实施多元化的报酬制度,前提是不能损害外部董事的独立性。蒋义宏、吴志刚(2004)认为,《指导意见》中规定的津贴制度的假设前提(独立董事利益与控股股东利益不相关)是不成立的。他们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三项假说:公司资产规模、管理层的报酬水平、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与独立董事薪酬正相关。其检验结果支持三个假设,且显著性均大于1。从事实上否定了独立董事利益与控股股东利益不相关的假设。杜胜利、张杰(2004)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国内外首次以EVA表示公司业绩,研究发现以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代表的公司业绩及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以总资产对数代表的公司规模、以董事会召开次数代表的独立董事工作时间、独立董事比例与独立董事薪酬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独立董事薪酬负相关。而独立董事人数、资历、上市公司的行业、上市地点等因素没有证据支持相关性。谭劲松(2003)通过对以前年度的独立董事薪酬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独立董事的薪酬从2-4万元的区间开始与公司业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公司业绩随着独立董事薪酬的增加而上升,在8-10万元的区间达到最大。到了10万元以上的区间,公司的业绩再度趋于下降。认为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独立董事的津贴越高,上市公司的支出也越大,而业绩好的公司负担这些支持比较容易,所以其聘请的独立董事薪酬会比较高。郭强、蒋东生(2003)认为,完全的独立性约束是一个既导致理论逻辑矛盾又不具可操作性的误导。因为,完全的独立性约束限制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或者说,独立董事的不完全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作用有效发挥的最基本约束条件。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性要求:独立董事独立的对象是企业契约关系中任一利益相关者个体,而不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载体法人本身。许家林(2003)从会计的视角来探讨独立董事的薪酬认为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监督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会影响到独立董事职能的发挥,其中包括一个从不同侧面考虑问题的内在博弈。正是这种内在博弈,使得在挑选独立董事的过程中,选聘方与被聘方之间会进行收益与成本的衡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从调动独立董事积极性的角度看,让独立董事薪酬固定化未必合适。
      (五)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条件独立董事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具备有效行权的条件。包括制度、法律、观念、信息沟通等,国内学者对此也作出了相关研究。郭强、蒋东生(2003)提出以下条件约束了独立董事的有效性:第一,有契约合作关系中某一利益相关者个体或集团选聘的独立董事的作用在逻辑上是无效的;第二,在董事会的所有决策中,若独立董事群体并不起决定作用,在独立董事的作用在实质上是无效的;第三,在缺乏报酬激励或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法人利益不能高度关联的条件下,独立董事的作用将被弱化;第四,如果被选聘的独立董事缺乏企业实际运作中某一微观方面的系统知识或经验,在面对复杂且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时,其能力与经理人相比处于劣势,独立董事的作用将被弱化;第五,独立董事群体与经理人在第三类信息即正在产生的信息的对称上处于劣势,独立董事的作用随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趋于弱化。高明华、马守莉(2002)认为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其拥有的信息资源。为保证独立董事行权的有效性,应通过法规的强制性,切实保证独立董事可以完全接触到所有的有关文件,独立董事还可以自由地咨询独立的专业顾问。林凌、常城(2000)提出独立董事发挥效用的障碍有:信息问题、时间问题、报酬问题。最后独立董事能否有效还取决于在社会范围内能否形成包含独立董事制度的公司治理文化,并自觉实践独立董事制度同时获得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阎达五、谭劲松(2003)认为,独立董事制度须有相应的制度与之相配套,这些制度包括外部公司治理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以证券法律制度为代表的非公司治理制度和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非正式制度等所组成。崔学刚(2004)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公司透明度的提高。但足在两职合一(是指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的情况下,这种作用会大为减弱。所以。要求两职合一的公司增设独立董事,至少从提高企业透明度的角度来看,其成效是值得怀疑的。同时,说明独立董事机制的有效性是有条件的、权变的,不能盲目引进。
      (六)其他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除了上述比较集中的研究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研究。许家林(2003)试从会计的视角来诠释独立董事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不同利益关系人的相机干预机制理论决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形成的必然性,而其依存状态的临界点需要以有效的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为基础;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决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企业内部地位的客观性,而其监督成本与监督绩效的测算必须以可靠而且相关的会计信息为条件;委托――代理理论决定了独立董事制度中激励机制的确立方式,而作为其契约核心问题的薪酬标准又是与选聘对象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程度紧密联系;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决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实际程度,而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剩余权益的索取方式则会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郭强、蒋东生(2003)通过对企业契约的分析,认为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为解决契约不完全性而建立的传统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是独立董事产生的根本原因。传统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的第一个缺陷是,在股权极为分散的条件下。在某一个边际点上,股东与其代理人的关系发生质变,代理人反仆为主。第二个缺陷是,不能有效抑制少数大股东操纵企业,滥用有效责任的行为。外部治理的缺陷主要是信号的滞后性,即外部市场对契约参与者发出的信号是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滞后反应。独立董事参与法人治理,有效地弥补了上述缺陷。首先,由于独立董事即独立于大股东又独立于经理人,这一角色一旦进人决策层,较有效的割断了大股东或经理人与企业绝对控制权相联系的可能。因此,独立董事的本质作用在于,首先客观上是不完全契约在履行过程中其内在规则的监护人;其次,具有专业能力的独立董事被假设为有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和约束的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治理的滞后性问题;再 次,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控制权面临涉及交易费用的签约成本和监督成本。独立董事参与法人治理,可以解释为众多利益相关者间接分享和形式企业控制权共同治理企业的一种替代形式,在这种替代形式下,独立董事的本质作用是短期和约的裁定人和边际调整人。因此,独立董事的本质是企业契约规则的监护人,同时是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短期合约的裁定人和边际调整人。
      孔翔(2002)从以下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国际比较:从制度规定形式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只具有指导意义而不具强制性的制度规定。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政府,是政府主导型。因此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规定比较,《指导意见》在“与公司的利益关系”方面的规定与国外的差别较大,与美国证监会和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的规定相比,我国的规定是比较宽松的,主要侧重对大股东的限制,没有对上市公司的其他雇员加以限制,也没有对主要供应商、经销商等与公司存在重大业务关系的其他公司雇员进行限制;从独立董事人数与比例规定比较,我国的人数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的比例达到了62%;从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比较,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与国外比较接近,都强调了独立董事的选择应侧重法律、经济和企业工作经验,并必须包括至少一名会计专业人;从独立董事的职责与行使职权机构比较,国外对独立董事的职责一般不作专门规定。
      除履行一般董事应尽职责外,独立董事的特殊职责一般体现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中,我国没有设立专门委员会,因此对独立董事的职责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比较,国外的制度没有对独立董事薪酬作专门规定,一般于其他董事相同,近年来部分国外公司向独立董事提供了股票期权。我国过去普遍实行不向独立董事支付任何报酬,现在《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娄芳(2001)对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从其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术界对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可以看到中外关于独立董事研究的主要区别:国外的研究注重从非常具体的角度人手,而且研究领域宽泛,许多研究领域是我国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如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独立董事在企业中的角色,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构成比例的影响因素,独立董事与企业首席执行官更换频率的关系,独立董事比例高低与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水平的关系,独立董事与企业购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间不长,有关的研究资料数据多不可得,因此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理论探索。吴世农(2001)提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发挥作用呈现阶段式递进特征。近期独立董事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作用的表现形式将以“增加上市公司声誉”和“咨询顾问”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推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其它政策,独立董事才能逐步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三、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特点与发展方向
      
      (一)微观层面的研究很少大部分文献是从宏观的角度,主要是制度实施的角度研究,集中在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作用以及日前在我国实施该制度所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对策。
      (二)理论基础的研究不足在笔者阅读的文献中,只有郭强、蒋东生(2003)从契约的角度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文献多集中在研究如何在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但倘若理论基础没有解决,所有的研究将是治标不治本的。
      (三)基于数据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实证研究方法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学者出于偏好或能力限制,采取该方法的相对少一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引入上市公司是2001年证监会颁布的《指导意见》,制度实行的时间不长,有关数据资料上不可得,无法开展实证研究。
      (四)深入的研究国外现状的文章很少除娄芳(2001)的《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现状》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国外的研究状况。孔翔(2002)的《中外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对《指导意见》的规定同国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之外,其它涉及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文章大部分是从中外公司治理模式、法治环境的不同来谈中国的制度背景。笔者认为,应深入研究国外的文献成果,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展开研究,以推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五)文章研究角度缺少创新其中,研究角度比较新颖的有:许家林(2003)从会计的视角重新解读了独立董事制度;郭强’蒋东生(2003)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阎达五、谭劲松(2003)基于制度分析针对独立董事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中一些改进意见是相当独到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应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展开。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独立董事制度在各方面加以完善,尤其是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并等到资料具备时对一些微观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
      
      (编辑 刘姗)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独立董事 现状及 制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