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红顶食府的老板是谁 周湘雲:紅頂房老闆的收藏小趣

    时间:2019-03-31 03:27: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861年,上海涌进了一批宁波来的难民潮。这批人中有三个年轻的兄弟,老大周咏春,老二周文涛,老三周子莲。他们三个的祖居在宁波市月湖西岸的一座明清老屋里。家道中落,兄弟三过着“一只咸鸭蛋凑合三顿饭”的日子。到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三人背井离乡,乘上“鸭蛋船”到上海谋生。大上海的风光让他们欣喜的同时,也坚定了他们闯出一片天的决心。
      几年后,他们的境况如何呢?
      老大周咏春到沪几年后,从上海到武汉经商,后成为了汉口德商瑞臣洋行的买办、汉口商会的会长、汉口宁波同乡会的会长,声誉卓著。
      老二周文涛凭着几句在外滩一带学会的洋泾浜英语,做起了“挑打”生意,就是肩挑着装有钱币的货担,向外国税收兑换钱币。后来发展到自己开店,成为上海黄浦区棋盘街一带屈指可数的大老板,开设了30多家商店。
      而老三周子莲的境遇最为传奇。他最初到上海时进入沙逊洋行的建筑工地当一名小工。当时,上海已经超越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原来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做外贸生意的宁波“广帮”商人纷纷转移到上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上海驻扎。在这种情况下,周子莲动了生意经,想学会外国话和他们做生意。
      1860年,一位名叫冯泽夫的宁波商人联络了几位有过外贸经验,能讲几句“洋泾浜”英语的宁波人联手编写、刊印了一本叫做《英语注解》的英语启蒙和会话手册。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和简单的英文语句表达,用宁波方言发音的汉字作为注音,只有宁波人才能看懂并且读出它的发音。想不到这本书竟然成了上海发行的第一本英语读本,对上海的洋泾浜语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子莲一直想学外语。这本薄薄的册子价格是5块钱大洋,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工资。周子莲考虑半天,一咬牙还是买下了这本教科书。他白天上班,晚上就钻研这本《注解》。没过多久,周子莲和洋人就能够轻松对话了。
      有了外语这门本事,周子莲很快跻身于沙逊银行的跑楼先生,每天进出南京路上的“一洞天”、“日升楼”等茶楼,向客户介绍和推销楼盘。根据当时这一行的惯例,洋行的楼盘销售每一笔生意可以提取5%-10%的佣金,而跑楼先生又根据业绩收取一定的提成。过了几年,周子莲不仅提成拿得多,手头宽裕,而且和沙逊银行、德和银行的高层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到了19世纪70年代,周子莲用自己的名字取堂名为“莲堂”,后人就尊称他为“莲堂公”。因为堂名是对外公布的,所以后来上海人只知周莲堂,而不知周子莲了。
      1875年,周子莲以“周莲记”为名向工部局注册成立了一家房地产经租公司。据目前所知,这是中国人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家经租机构。经租的经营业务涉及到房地产租赁的多个方面,其首要业务就是全权代表房产开发销售或租赁商品房,根据合同规定,从中提取5%-10%的佣金。周子莲的经租业务发展得很顺利。根据统计,“周莲记”经手的房屋租赁占当时英租界的10%,这可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目。况且租赁的业务性质等于中介,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费,所以周子莲又购买了大量租界内外的土地。
      他先购买了天津路和宁波路之间的“乾记弄”,后又买下湖北路、浙江路沿线的不少土地。部分土地被建成民房或者店铺,于是周子莲又成了房地产老板坐收租金。他和另一位安徽老板程瑾轩(堂名“德润堂”,他的地产大多集中在南京路,北京路近西藏路一带,南京西路静安寺一带,原静安分局,德义大楼,北京路上海市政协等都是程的地产)成为19世纪后期上海滩的两位地产界风云人物。
      周子莲有二子三女,长子周湘云,次子周纯卿。周子莲去世时,周湘云只有13岁,偌大的家业担子落在他的肩膀上,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好在周子莲娶妻有道,周子莲的妻子水夫人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宁波女人,毅然挑起了家族的担子。与此同时,当年在沙逊银行和周子莲一起做小工,如今也成为房地产大亨的程瑾轩给了周家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他非但没有抽回原来委托“周莲记”的业务,反而把自己新弄来的房产地皮交给“周莲记”经租。
      周家兄弟因为周子莲的早逝,很早就进入了房地产业,才20出头就成为了房地产业的行家里手,沙场老将了。由于母亲管理得当加上天时地利,到周湘云接管家产时,周家已经是号称有500万的家业,在宁波旅沪人士中首屈一指的富商了。周湘云继承父亲的事业之后,他不但谨慎守成,而且又把建筑业扩展到地产业方面。他的做法和世界各大城市的地产商一样,在城市尚未充分发展之时,以低价收购市区边缘的一片农田和荒地;待市区扩展,道路延伸之后,便将地皮高价出售或建筑房屋后出售或出租。如此循环往复,便聚敛起大量财富并被称为上海的“地产大王”。
      周家购置的房产中有很多弄堂房子的名字带“庆”字,如:延安东路江西中路转角的吉庆里、天潼路宝庆里、牛庄路福庆里、湖北路吉庆坊、山海关路和庆里、新闸路肇庆里、河南北路富庆里、厦门路衍庆里、茂名北路德庆里、云南南路余庆里等。当年这些房产为他获利最多。后来周家全部家产突破8000万,名列工部局华人纳税第五名。
      周家两兄弟在扩张生意的同时,也挑选了两块地皮建立自己的住宅。其Peter M. Senge中,南京西路806号(近石门路)的一块地建为周纯卿住宅(解放后,该花园一直由静安区少年宫使用,现已拆除);另一块位于青海路的地块则被改建成周湘云住宅,现在这个住宅已经成为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
      周湘云与许多贫穷发家的人一样,喜好收藏,喜好结交政治名流,是否有附庸风雅的嫌疑就不得而知。他自号“雪盦”,因他小名阿杏,杏花盛开如雪,故以“雪盦”为号。从此上海滩地产界及海内外玩古董的行家们,莫不知“雪盦观察”其人了。
      周湘云的家底财力使得他的收藏很具规模,在上海滩首屈一指。他自编过一部藏品目录,不仅记叙了藏品的名称和流传经过,如何购得这些古物以及付出的代价。周湘云收藏的青铜器中多是阮云台、曹秋舫、吴平斋的旧藏。如西周器齐侯罍,原为曹秋舫旧藏,后归吴平斋,吴筑“抱罍轩”收藏,后来吴氏又获得一只,故改其居曰“两罍轩”,仍由何绍基题匾。周湘云花了两万两银子从吴平斋手中买下一只,一时传为海上豪举。
      周湘云还曾经出重金2000银元请晚清民初中国著名的篆刻大师张楫如(西桥)先生为他刻扇骨一把,上书钟鼎文。后被国民党要员张静江的堂兄张石铭见了赞赏不己,他也出同样的酬金请张楫如仿刻一把。他的碑帖收藏中最负盛名的是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怀素《苦笋帖》、米芾《向太后挽辞》、赵子固手卷、赵孟頫手卷、董其昌临《淳化阁帖》10卷等,多为当年两江总督端方的旧藏。周湘云在世时知其侄子周退密最嗜石刻,爱好书法,曾取出全部拓本让其欣赏,其中不少汉碑均是拓本的上乘。
      周湘云古画收藏则有黄公望《富春大岭》残卷、王蒙《春山读书图》、文徴明《湘君夫人图》等,至于石涛、冬心、新罗等之作,更是难以计数。
      周湘云收藏古物花钱猛,但并不如同庞元济那样志在必得。他曾经看上吴湖帆家中收藏的两只鼎,一只叫“邢鼎”,一只叫“克鼎”,都是稀世珍品。周湘云听说吴湖帆有意出售,托冯超然作为说客请吴将这两只鼎出售给他,价钱从八千上升到一万银元。后来吴湖帆说不要鼎了,要一栋花园洋房。周湘云说:“花园洋房有大有小,不知您想要多大的洋房?”这件事就此作罢。
      周湘云对收藏既热爱又适可而止的作风,在收藏家中并不多见,这可能也与他本人家财得来不易和奋斗作风有关。据说周湘云虽然身价百倍,但是本人生活很朴素,几十年始终是宁波人节俭持家的老作风。他平时布衣布褂,脚穿布底鞋。他的太太施彤昭,也是节约一世,平时连肥皂碎片也舍不得扔掉,总是把它们捏在一起,或是泡成肥皂水,下次再用。在周家的冰箱里经常放着咸菜、黄泥螺、臭豆腐、臭冬瓜,在没有客人来的时候,这些全部是他们日常食用的宁波土菜。这一细节也能为周湘云的收藏作风添一些小小的佐证。
      

    相关热词搜索: 收藏 周湘雲 紅頂房老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