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搞笑的时代|中国进入全民互害时代

    时间:2019-01-27 03:21: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这是小说的开头。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的乡村。德国鬼子进村了,农民们赶着自己的牲畜躲进树林。有一个叫朱阿的农民在村外砍柴,听到鬼子进村的消息,赶紧跑回家要带走自己心爱的奶牛,这是一头漂亮的、带黑点的红色小母牛,绰号“花大姐”。
      但朱阿还是晚了一步。一个“离开了同伴,想独自捞点什么”的德国兵正牵着“花大姐”往外走。朱阿在干草堆里找来一杆老式猎枪尾随其后,伺机干掉德国兵,夺回自己的小母牛。然而,这个朱阿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现在,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朱阿不敢贸然开枪。
      德国兵为了追赶已经远去的伙伴,想抄近路,不料被“花大姐”领着进入了密林深处。正在犯愁如何才能走出去时,他忽然听到树丛中一阵响动,跑出一头漂亮的粉红色小猪。在他的家乡,可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小猪,而且还在林子里跑来跑去,他赶紧松开牵牛的绳子,去追赶那头猪。对朱阿来说,这可是好机会,但就在他准备扣动扳机时,走过来两个小孩哭着跟朱阿说:“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朱阿的心肠太软了,又一次失去了杀死那个德国鬼子的机会。
      猪在德国鬼子的怀里拼命挣扎,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山洞里跑出来一只小羊。德国人没想到这个林子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可高兴了,他马上放下猪,又去抓羊,他抓住了羊,把它扛在肩上。“这一下你可跑不了了,机会来了。”朱阿正要扣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原来是个白胡子的老牧羊人。他向朱阿祈求说:“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瞄准点。”这已经是朱阿第三次错过机会了。
      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德国兵放开山羊,开始爬树。朱阿端着枪,悄悄来到树下。这时,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姑娘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我觉得这个胖姑娘太过分了!又是威胁又是色诱,有几个革命战士禁得住这样的严峻考验?何况我们的朱阿只是一个业余游击队员。“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还没有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德国人从树上摔下来,看到旁边有只兔子,一把抓住它的耳朵,提着兔子继续赶路。朱阿骑在树枝上再次瞄准,但好像每到关键时刻总是有人跟他作对,这一次是一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这个小姑娘的觉悟也太低了。且不说我们12岁的“红军战士潘冬子”深夜闯入地主老财的住宅,趁他熟睡之机,先在四周浇上煤油,然后从容用砍刀杀人,最后焚尸灭迹,手法之老练,态度之镇定,令革命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什么叫“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按照我们的革命逻辑,至少应该是这样,既然德国人把它拿走了,那就打死它,不能留下活口称了德国鬼子的心。还记得孙犁先生的小说《荷花淀》里的那个水生吗?他要离开家人到部队上去,他叮嘱妻子的最重要的话是:“不要叫鬼子捉活的!”
      德国人放下兔子,急忙去追一只正在觅食的老母鸡,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朱阿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他要下决心开枪了。尽管吉鲁米娜老太太叮嘱他不要打死她的鸡,尽管听了老太太的话,朱阿的手颤抖得更厉害了,他还是鼓足勇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又是一枪,翅膀丢了一只;第三枪,鸡的毛全部剥光;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鸡脖子上,德国兵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这个德国人恐怕把脑袋想破了也想不通:尾巴丢了,翅膀飞了,也就算了,一个光秃秃没一根毛的身体怎么也能丢下自己的脑袋不翼而飞呢?难道这只鸡会魔法?大惑不解的德国兵吓得扔掉鸡头,撒腿就跑。前面是个乱石崖,崖边长着一棵树,树上趴着一只大猫。他以为是一只家猫,伸手去抚摸那只猫。
      这个德国兵当然不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现在这只凶狠的动物正竖起全身的毛向德国兵扑来。他们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这是一场发生在“牲畜林”里的人畜大战,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希区柯克般的悬念迭起,好莱坞大片中的诸元素:惊心动魄的密林追杀,动画和真人同台表演的现代科技手段,同时不乏情感挑逗戏(那个戴红头巾的胖姑娘)和特技镜头(那只老母鸡神奇的自我解体)。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也符合好莱坞的套路:不仅消灭了那个贪婪的德国侵略者,而且把那只凶恶的野猫――村里人的公害――也捎带上一起结果了。
      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是的,憨厚朴实善良心软的人应该得到幸福,估计那个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正在不远处含情默默地注视着她心目中的英雄,嘴里还在一遍遍地嘀咕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呐?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这场打黑除恶的战斗中作出重大牺牲的老母鸡。尽管又老又瘦,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孱弱身躯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并配合朱阿的射击以“自我爆炸”的神奇魔法把德国兵最终赶上了乱石崖。为表彰老母鸡的牺牲精神,同时也为了感谢培养了这么好的老母鸡的主人,人们用公积金给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据说目前死者情绪很稳定,但有一个叫王兆山的某省作协副主席不同意,他认为应该是死者家属情绪很稳定,而死者由于“党疼国爱”正激动不已哩:幸福就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里面,庆祝夺取了全面胜利的欢乐人群在外面。
      这篇小说很好玩,大概属于王小波所说的那种没正经之类的。但我发现学生居然不喜欢看,说是看不懂,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说明什么,很多地方不符合生活逻辑,当然更不符合革命逻辑,认为小说在丑化正面人物,调侃严肃主题,觉得不大能接受。我问学生读了这篇小说有什么感觉,让他们就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写法和风格等等随便谈谈。很遗憾,我看到的是一片茫然和木然的表情。我当然不会怪学生。首先,作为高三学生,压力之大,负担之重,精神之紧张焦躁,心情之沉重急切,真是可为知者道,难与外人言也。他们大多不能忍受在课堂上讲这些似乎与高考关系不大的东西。其次,任何一篇小说,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再次,中学生阅读这一块存在严重欠缺:阅读量极端不足,阅读面极端狭窄,尤其是外国小说,涉猎甚少。我怀疑有相当多的中国人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一本像样的文学作品。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过。最后,这个短篇小说的风格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定势有很大的距离,接受起来有困难。我想谈谈这最后一点。这篇小说的人物是漫画式的,情节是荒诞可笑的,手法是幽默夸张的,而叙述则是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的,阅读起来应该很轻松很有趣。正面人物身上有很多缺点,很可笑;反面人物却不是那么可憎,甚至让人觉得可怜。这也是对战争意识形态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解构。像诺亚方舟似的牲畜林里聚集了很多动物,它们受到善良的人们的保护,并最终赶走了企图伤害它们的坏人。诺亚方舟是一个避难所同时又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最后让两个代表恶的东西同归于尽,善良的人们守着自己唯一的可怜的财产等待着战争的洪水退去。所以这篇带有童话色彩的战争小说充满着一种乐观精神又不乏悲悯情怀,可以说是寓严肃于诙谐,寓沉重于轻松,寓眼泪于笑声中。即使我们读不出它的严肃意义――也许作者并不希望别人从他的作品读出什么严肃、沉重、崇高之类的东西,我们一样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享受阅读的快乐。生活本身是绝望的,这一点只要不是用屁股思考的人都看得很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乐观地轻灵地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中国人严肃正经地生活了2000多年。我毫不怀疑孔子、孟子是严肃的,杜甫、韩愈是认真的,朱熹、王阳明是正经的,甚至李白、苏轼也都是真诚的,因为他们有信仰。尽管这个信仰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其违背人性的凶残的一面,尽管这个信仰越来越带给他们更多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走到与之决裂的地步,他们的心中还是有信仰,他们的正经不是装出来的。今天就不同了,今天的人心中已经没有信仰,没有信仰,那就回归常识,回归最基本的人性,回归生活本身,一样可以真实地生活。但有人就是不愿意,硬是要装着有信仰,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假正经。假正经是很可笑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类假正经足以让世界上最伟大的幽默文学黯然失色。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搞笑的时代,但我们却不觉得,甚至看不懂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搞笑――抑或是悲哀吧。
      
      (南京师大附中;210003)

    相关热词搜索: 全民 搞笑 时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