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酬赠诗・节令诗・题画诗] 节令诗

    时间:2019-03-21 03:30: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8年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诗(词、曲)、咏物诗、羁旅诗、咏史诗、写景诗、贬谪诗等我们熟悉的材料外,今年又新增了酬赠诗、节令诗和题画诗等。这几类诗歌在阅读鉴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带领大家进行一番探究。
      
      酬赠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赠诗,顾名思义,就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特点是常用比兴手法,表达委婉曲折。酬赠诗产生于文学摆脱经学的束缚,走向独立,人的意识开始觉醒之时,诗人们开始注意利用独立后的文学抒发一己之怀。他们融情于诗句,故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酬赠诗的针对性很强,其酬答唱和从不同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因而在漫长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长盛不衰。
      酬赠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
      【高考链接】(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诗兼有酬赠诗和节令诗的双重特点。处士,旧指有才德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赏菊、怀远的习俗。诗人从“惊秋老”起兴,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的是,本文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两种情感有机地熔铸在一起,使得整首诗苍凉沉郁,颇具老杜之风,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节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从2008年起,国务院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纳入法定假日体系,因此节令诗也越来越受人关注。
      节令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鉴赏节令诗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节令蕴含的民俗活动:如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代诗人在这一天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寒食,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节日。清明,是祭祖扫坟的日子,这一天也可到郊外踏青,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这一天要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这一天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
      (2)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字眼,鉴赏时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高考链接】(2008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解析】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于富贵。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壬辰寒食》是皇佑四年壬辰,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所写。王安石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指代“官位爵禄”)不足乐、终欲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的感慨。诗人受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的触动,引发了潜藏于心中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全诗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雪”隐喻(借代)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深沉。
      题画诗:画者得于心,诗者会以意
      题画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诗画合一”艺术精神内核的外化。题画诗有抒写怀抱、惠赠他人和画艺评论等类别,其创作是诗人参透了画家之画的神韵情思,从而与画家共鸣,诗画融通,其素材、情思均与画同,正如高山流水的契合,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题画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画诗的共同特点是将静止的画写活写动,写得画中之物仿佛能跳出画外。画是诗的脸面,诗是画的神韵,诗是对画的提炼和概括,更赋予了题画者自己特有的观感和情思。
      (2)题画诗多采用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即借景抒情,借对画中的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自己的感情,延伸画意,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景致与情怀相互融通,达到和谐统一。
      (3)题画诗在意境上一般有三大特点:一是寄寓主观情思,二是展开艺术联想,三是借题发挥、抨击时弊。
      【高考链接】(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象,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出了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的: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诗通过想象,加深形象,赋予了画作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①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 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这几点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丰富多彩。

    相关热词搜索: 节令 酬赠诗 题画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