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零教案”]高中语文片段教学教案

    时间:2019-01-19 03:21: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教案,对教师来说,天经地义。可在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使用教案的,讲桌上的教案形同虚设,只是一件摆设。为了这件摆设,教师呕心沥血,结果写出来的文字产品基本无用。教案,固然重要,但什么样的教案更切实际,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入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如何保障在充分阅读、充分思考的前提下,拿出快速便捷、形式多样的教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目前语文教案现状透视
      目前,高中语文教师负担过重,其中,编写条分缕析的教案是最突出的一种原因。不少老师反映,上课不累,但写教案累,做“形式活”累。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书面教案(主要指详案)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桎梏。写教案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写一份教案,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因为阅读的信息量太大(课前要读各种文本),再加上要认真编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每一项内容都不能缺,而且又要求具体详细地写在备课本上,否则就会给老师扣上“不认真”、“不敬业”的“帽子”。
      检查评价方法也越来越机械,查教案数篇数,计页数,少一篇教后反思扣多少分,书写不认真扣多少分,搞得教师诚惶诚恐,苦不堪言,上班忙不过来就回家写,没时间思考就抄教参,抄他人教案,或者在网络上下载一份,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有的教师甚至是上完课才补教案,教案一套,上课一套,就连一向敬业的好老师也频频效尤。真正花在备课钻研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教师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厌学。这种简单机械呆板的检查方法,不仅不能了解备课的实际效果,而且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风气,挫伤了教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使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弊端越来越明显。
      二、传统教案编写急需改革
      既然,传统的书面教案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柳暗花明”的教案又在哪里呢?
      笔者最近读了王鉴老师的《课堂研究概论》和《人民教育》上的几篇有关提倡教师写“零教案”的文章,对“零教案”颇感兴趣,也很受启发。
      所谓“零教案”,并不是绝对的不要教案,而是取消对教师书面教案的检查,不再以书面教案的编写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备课实效的依据,提倡教案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自行选择教案表述方式,可以在教材、教参上标画批注,可以在以前的教案本上圈点修改,可以写提纲,可以制卡片,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写。
      概言之,“零教案”,是将备课成果放在脑海里,必要时将容易忘记或散失的东西标注在课本、教参上,摘记在卡片上,或输入到电脑中的一种非书面教学设计方案。
      “零教案”把教师从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解放教师头脑,解放教师手脚”相差甚远的高耗低效的“戴着镣铐跳舞”的传统备课过程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不写那些有着固定套路的“纯文本”教案,也不再为写假教案而照搬照抄,费时费力,做无用功。“零教案”还教师最大的热情和潜力,赋予备课更大的创造性,使教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注重实效备课的习惯和风气。
      那么到底该怎样备课呢?
      三、“零教案”编写方法
      1.通读整合法
      即通读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和一些报刊资料,整合出教学中能真正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及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比如在备《沁园春・长沙》一课时,先通读该词,熟悉该词内容。接着搜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求学的背景资料,然后参照教参、公木的《沁园春・长沙》赏析(《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2001年版)、臧克家的《沁园春・长沙》赏析(《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整合出两个教学目标:①分析该词情景交融手法及作品崇高美;②有感情地背诵该词。
      2.标注圈点法
      该方法可将备课成果放在脑海里,必要时,把上课的思路与过程写在教材、教参或以前的教案的空白地方,在需要讲解的每个知识点上附上设计的问题,加强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做到连贯而顺畅,不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描述出来。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家乡的风土人情美。读第一遍的时候,先了解大意,标出每一段的序号。读第二遍的时候,画出关键词句,如第一段画出“在北国”,二至四段分别画出“但在江南”“我生长在江南”“我也曾到过闽粤”,通过关键词句,可看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有独钟。文章至此,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江南美景的描摹上。在此基础上,感悟每一种美景,对每一种美景用原话概括,第二段可圈出“曝背谈天”,在右边(或)空白处写上“曝背谈天图”。其他几种美景概括方法同上。
      3.集体结晶法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在一周内法定教研时间同科目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下周授课内容,设计教材、教学目标,讨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由主备教师整理提纲,并打印,再由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写在本上,形式不限,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先针对上一周授课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讲人物传记专题时,可按照“考纲要求”“具体考法”“传记阅读鉴赏方法”“各类考题解题方法及策略”进行研讨,然后由一位老师主备,整理出授课提纲,其他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清,拿出自己的授课提纲。
      4.电子备课法
      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备课,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这种备课,既可随机保存,又可随机补充,资源共享,便于网上教研活动的开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专题时,有位老师按“虚实结合手法阐释→尝试高考→课堂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思路备课,另一位老师按“《雨霖铃》虚实结合手法回顾→链接高考→课堂训练→展示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思路备课。显然,第二位老师的设计要合理得多:第一个环节会使学生对“虚实结合手法”的理解更深刻,便于知识的迁移;第四个环节便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和新课改理念极为吻合。两个教师通过网上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又不失个性色彩,授课效果自不待言。
      
      描摹音乐美(扩展到“心中至美”)
      
      ①借助联想和想象
      ↓
      ②化抽象为具体
      ↓
      ③找贴切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a.表达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b.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伴有扩张)
      
      5.制作卡片法
      即使用精巧的备课卡片,即兴备课,随读随记,随感随录,点点滴滴,上课时持卡片即可。《琵琶行》第二段以传神的经典描写而成为千古绝唱。在引领学生鉴赏音乐美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怎样描摹音乐美是教学的重点。经过对第二段的反复玩味,我制作做了一张小卡片:
      这张小卡片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让学生明白了何为“化抽象为具体”,学会了如何描摹“心中至美”,课堂效果明显。
      总之,“零教案”是一种形式不拘一格的教案,它把教师从传统的“伏案疾书”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还教师以“读”“想”的权利,让教师享受着“读”“想”的阳光。有了“读”与“想”,语文教师才算拥有了做一位堂堂正正“语文人”的权利,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才能把这份神圣的事业愉悦地做下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学 教案 高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