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溶解度问题攻略】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时间:2018-12-24 03:21: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共分为三小节: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这三小节内容环环相扣,概念错综复杂。特别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这几个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相当多的同学搞得不是很清楚,常常会发生一些错误。特别是溶解度的图像题,通常涉及的过程复杂,学生较难理解,给学生解题带来一定的困扰。有关溶解度的问题历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难度虽不大,但得分率并不高。本文就谈谈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攻略一:形成正确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学科,只要能在考试前完全做到以上的十六个字,那么你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了。别看这十六个字简短,可是要真正做到却是相当不容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我们学习当中,它意味着我们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所有的知识是不是自己已经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了。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恐慌。如果我们对于化学学科里面的知识点真的方方面面都掌握到极致了,满分就是手到擒来!说了这么多了,大家心里是否有了触动呢?跟着邱老师,GO!让我们先来把与溶解度有关的考点和知识点梳理一遍。
      一、 明确中考要求
      1. 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2. 利用溶解性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二、 与固体的溶解度有关的知识网络
      1. 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质量。
      2.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解度曲线
      (1) 表示意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相同
      (2) 应用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做一些题目来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你还等什么,冲吧!
      攻略二:精选精练,举一反三,增强实战能力
      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下面我们一来赏析两道中考试题,希望对同学解题有所启迪。
      1. (2010年淮安)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 在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若要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为。
      (3)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解析本题给出溶解度曲线图,要求学生据图回答有关问题。由图不难看出:
      (1) 在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丙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若要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水或者降低温度。
      (3)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斜率远远大于乙的斜率,所以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先在高温条件下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低温度;或者降温结晶。请注意:如果只写“降低温度”或“降温”不得分。
      答案:(1) 乙>甲>丙
      (2) 加水或者降低温度
      (3) 先在高温条件下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低温度;或者降温结晶
      2. (2010年泰安)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2) 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g;
      (3) 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4) 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溶液(填化学式);
      (5) 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浓硫酸
      解析(1)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2)10℃时,碳酸钠溶解度曲线对应的纵坐标;(3) 二者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30℃,即30℃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4) 1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氯化钠;(5)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有晶体析出,则温度降低,应加入的是硝酸铵。
      答案(1) 水(或HO)(2) 10 (3) =
      (4) NaCl (5) C
      通过淮安市和泰安市两个市的考题结合其他省市的中考题来看,溶解度方面的题目并不是很难,是严格按照中考考试说明来编制的,大家应该有信心学好它。
      多做中考题,既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又增强了我们的解题能力,又让我们知道了中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攻略三:查漏补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过的题目并不少。做完以后有没有认真的总结呢?以下两道题,是我们大家经常碰到的,可能有一部分会犯错。对照常见误区找一自己的不足。
      例1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 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的概念。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溶质为固态)如下几个关键:①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② 同种溶质溶解的量不能继续增加(但其他溶质可以继续溶解)。比较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浓稀,一定要在同温下进行比较。如A中未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也未指明是不是同种溶质,故不正确。B中未指明“相同温度”,也不正确。C中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有些溶质的溶解度(如氢氧化钙)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故C不正确。
      答案:D
      例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 20℃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 20℃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 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大家对于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这一概念有如下四个要点: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质量单位(g)。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并结合题给条件可知,A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没有指明温度这一条件;按照溶解度的含义,在20℃时将36g食盐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这时所得到的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6g;相反,如果将这136g的食盐饱和溶液蒸干,一定就能得到36g食盐;同样,由于在136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那么,在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就不可能含有36g食盐了(肯定比36g要少)。至于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如果没有温度这一前提条件,就无法进行相应的求算。
      答案:C。
      常见误区
      1. 忽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的前提条件,未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从而导致在对某些说法的判断上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对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利用缺少全面的认识,方法上不得要领。要把握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知道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理解曲线的陡、缓反映的是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3. 审题不细,特别是对选择题的要求看得不够认真,如把“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看成是“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或把“不能说明……的是”看作为“能说明……的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溶解度 攻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