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哲学思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是

    时间:2019-06-01 03:30: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这是新世纪对我军建设发出的时代动员令,是与时俱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部署。从哲学上思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有助于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去。
      一、世情、国情、军情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依据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随之出现第三次时代转型——机械化战争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世界新军事变革波及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变革的力度将逐渐增强,不仅发达国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性大国也将迅速实施或深化军事变革。汹涌而来的世界军事变革大潮,已向中国提出了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西方军事变革,尤其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变革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领域的必然反映,其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确保绝对军事优势,以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军事变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本质体现,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来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以免陷入盲目军事竞赛的泥潭,铸成历史性错误。世界军事史表明:每逢军事变革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卷入一场浩大的军事竞赛之中,从而拉垮了国民经济,也使自身的变革中途而废。因此,中国的军事变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紧随西方,不能成为西方军事变革的翻版。必须根据中国国家性质、中国军事战略性质和中国基本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变革,以免军事变革成为军事竞赛。这对于中国军事乃至中国整体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理论先导
      思想观念是军事变革的先导。新军事变革的潮流,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要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用发展的、变化的、开放的观点观察形势、认识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破思想认识上的“禁忌”和“框框”,使我们的思想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新的起点、更高的层次上,谋划我军的建设和发展。
      三、坚持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相统一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方法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重要的是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在“世界性”中寻求“中国式”,在“中国式”中体现“世界性”,把坚持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统一起来。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瞄准新军事变革发展前沿,在保持我军特色基础上加速我军改革创新与现代化建设。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于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好结合的文章,就是要善于把外军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先进成果与我军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外军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真正为我所用,更好地发挥我军的特有优势,在借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认清差距,正视差距,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是处理好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辩证关系的重要前提。我军建设正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认清差距并且正视差距,才能增强迎头赶上的紧迫感,找到缩小差距的正确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处理好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正确方法。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优势众所周知,但并非什么都好。学习、借鉴其经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发挥优势,奋力超越,是处理好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关系的根本目标。
      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根本是新军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新的作战理念及其实践、新的编制体制,或者是新的武器装备,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晶,都要落实到新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来。人才是改革之本,也是建军之本,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的关键在人才。
      未来战争是一种高技术战争,新知识、新技术高度密集,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首要因素。敌对双方在陆、海、空、天、电、心等全维立体战场上的较量首先体现为新知识、新技术的较量。基于这种时代特点和要求,未来的新军事人才是能够适应新战争时代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是能够“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人才,是“五支队伍”的有机统一整体。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军事人才,一要理顺机制,拓宽途径。新军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顺畅的机制和途径。既要充分发挥部队、院校乃至地方在培养新军事人才方面各自的优长,又必须重视部队与院校、军队与地方之间在新军事人才培养上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二要放手使用,用人之长。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在新军事人才的使用上,必须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敢放手使用;二是用非所长。因此,必须以战斗力为标准,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放手使用,用人以长,形成新军事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局面。三要营造氛围,尊重人才。新军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离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氛围,一切都是空谈。为此,既要注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要注重塑造新军事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的“软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和军队的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堪称楷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6.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变革 哲学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