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移情的名词解释_移情

    时间:2019-05-17 03:22: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移情”中的“情”即情感,“移”则为“移动、流动、交流之意”。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把别人的情感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设身处地;二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别人的心里,即感染他人。换言之,是指情感的一种移位,即读者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情感移植到阅读对象上,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当引导学生移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一、诵读涵咏
      “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滔”“咏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作者的微言精义,需要在朗读中体会,需要熟读涵咏。这种朗读,是以声入情、进入作者世界的一条捷径,可从语气、语调中体味不同的情感。教学中应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因为诗乃中华文化精华中之精华,不仅篇幅、韵律合于诵读,而且从意蕴上讲,诗的意境只能由读者细细品味,条分缕析地变为白话则会索然无味。例如,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若教师停留于逐词逐句地解释,学生所获得的就只有一些理性信息:两只黄鹂在柳树之间鸣叫,一群白鹭飞上青天,从窗户里看到山上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开往东吴的万里航船。诗的韵味全无。因此,应该让学生书声琅琅,苦苦求索,咀嚼词句,嚼出韵味来。
      
      二、想象体味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莱辛)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像一团火,不应该是一块冰。因为教与学虽然都是理性活动,但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喻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对所教的课文做到:读,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而文字符号组成的课文的学习、领会和发现,更是如此。像《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等优美的祖国灿烂文化类文章的教学,借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进行移情与想象,让学生读中融入情感、感受体验,从而引发心灵共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主要有两种形式:
       1.转换即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转换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以促进学生的体验。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过程,是对文中的 “ 他们带着马刀,背着手榴弹 ┅┅” 这一段描写的形象再现。教学时,可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一幅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夺桥的战斗场面就会在头脑中再现,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看图中红军战士的表情,目光,动作,想象他们此时在想什么,这样学生通过想象,仿佛进入了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精神。
      2.补充即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体验。例如,《穷人》一课,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矛盾心情时,运用了许多省略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把带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经过思考后, 有的说: “ 自己五个孩子已够丈夫受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要是他回来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会同意吗?我也不想一想后果,为什么把他们抱来呢?如果他不同意,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自作自受,我不怕打,救人要紧,嗯,揍我一顿也好! ” 这样一补充 ,学生就明白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明白了桑娜的心地善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提高了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言语传情
      “言为心声”,这就要借助口头语言来抒发读者所体验到的内心情感,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主要方法有个人发言、对话讨论、辩论等,也包括朗读和朗诵。有位老师讲《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他朗读一个段落,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看到战友被活活烧死却无能为力时的心情。这位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同时也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当老师请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学生能感知老师的情绪,以其独有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进行朗读,将教师的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有感而发,流露真情。当学生未能完全将自己的满腔热情表达出来时,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暗示,学生对教师引导、点拨发生移情,进而心领神会,能立刻感知老师的感情,从而更上一层楼。
      
      四、文字转承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 “披文而入情,情动而辞发”所凭借的手段是书面的文字,亦即将读者的情感体验以文章的形式加以抒发。一般来讲,这种方法在阅读课堂内形成,却多在阅读课堂外实施。正因为如此,它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为读者留出了自由抒写和尽情发挥的天地,读者的情感也因此而得以拓展。例如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文章中的小姑娘,你手里捧着刚刚摘来的鲜花,来到妈妈的病床边,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生动表达了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而且拓展了情感体验领域。 因此,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沃土里,只有不懈地挖掘情感因素,运用“移情”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入情入境地体验,不断地感悟语言,不断地推动情感,生动活泼地学习。

    相关热词搜索: 移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