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媒体语言暴力的社会影响:语言暴力经典语句

    时间:2019-04-05 03:19: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2009年12月23日早晨8点47分,上海一家电台主持人在节目中,以这种不带一个脏字的句式,要求一位听众“滚蛋”,在上海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在直播中回击听众,主持人强调,自己并未使用“不雅词汇”。
      虽然当时听众的短信很无礼,也有一种挑衅的意味,但是,主持人在直播间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电台的声音。主持人用这样自以为聪明、睿智甚至幽默的语言,用这样“文明”的字眼,来表达肮脏的辱骂,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这时,我们发现,由于缺少必要的制衡,媒体的一些工作者成为语言暴力的施予者,却确信自己是正确的。
      媒体语言暴力的界定
      所谓语言暴力,是指欲通过不合逻辑、不守法度的不公正的语言,对他人的人格、情感、自尊、心灵造成伤害的行为,这是语言霸权的表现之一。在这里,话语不合逻辑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违背语言交际的伦理和原则。
      借用语言暴力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界定媒体语言暴力。媒体语言暴力既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攻击性强,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直接地对他人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也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工作者把自己理解的信息强行加入到信息库中,孤立和剥夺当事人的某种权利,对其产生某种支配力或影响力,或者试图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当事人,企图说服、控制和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对其人格、精神、心灵等造成伤害,给其生活造成困扰的语言。
      媒体语言暴力对社会的影响
      1.影响社会道德共识
      社会公共道德,又称公序良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因此公共道德是一种被相对地普遍分享的道德,没有公共道德,便不会有道德共识。
      在社会道德共识形成的过程中,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社会,社会道德共识是由国家的伦理委员会建构的,这是一个在理性论辩中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缜密权衡的过程。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明显优于社会公众中随意的、受情感左右的意见的堆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共识取决于建构程序,它是各方讨论协商的结果。这种价值判断并不是任意的,从本质上讲是代表广大的社会公众的利益的。然而,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里,似乎必须放弃建立一种能够涵盖所有问题且所有的个体及集团均能认可的共识的努力。从这个角度讲,道德共识又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然而,媒体影响社会道德共识的方式却要简单得多。由于媒体自身特殊的地位和话语强势,它的只言片语所流露出的价值判断都可能被社会公众当做“真理”来接受,并且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毕竟,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中,长期以来是缺少批判和“证伪”因素的。而且,不能不承认,当前我们社会的道德共识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很多听众并不认为在前述节目中主持人的回答有什么问题。这也是媒体长期以低俗的价值判断影响受众的结果。
      2.影响社会群体间的和谐沟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应以自身的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是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和谐社会内涵时的基本内容。它不仅仅表现在人际伦理情感的细节之中,也是构筑整个社会和谐大局的基石。在不同社会群体间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语言是沟通不同群体间的重要桥梁。但媒体语言暴力会破坏这一桥梁。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在《未成集》中说:“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人们的影响,包括对人们语文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曾经说过,我们的记者、编辑,应该是社会语言的引导者,是教师;我们的报刊是语言和文字的过滤器。” 新闻媒体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其信息传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充分认识到媒体语言的运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媒体语言的运用对整个社会语言环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态度,营造真实、全面的舆论环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和谐的语言体系支撑。
      3.影响公众行为认知
      媒体作为社会机构,不可能直接对个人的行为和想法进行监测和调节,但是,媒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报道与倾向,使社会公众产生各种情感的角色领会,这是媒体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机制:这实际上也是社会公众的一种自我控制。格伯纳把媒介对于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称为“涵化效果”。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中看待,并且努力使自身行为与“规范”保持一致。
      在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社会,媒体如果能够提供一个不同于世俗的视角,或者至少从一般的视角提供一种向更高层次理解的可能,就有可能激发一种比较积极的情感。比如,在节目中,我们回应听众的无礼短信和挑衅语言时,以礼貌和正确的用词去反应和沟通,就有可能帮助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当受众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确保得到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这不仅纠正了个体本身的行为偏差,同时也用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获取了更多受众的认同感,从而优化社会的秩序与氛围。
      在信息传播中,如果媒介话语对于积极的事物持有一种正面的评价,那么就会使这种积极的情绪升华为情操;反之,如果媒介话语错误地给出了负面的评价,或是对于事件、受众行为等给出了错误的回应,可以想见,它留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将是怎样的情感倾向和行为导向。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作为成长中的一代,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学习社会道德和社会准则、规范,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形成完整的人格。其中,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学习途径。青少年关于社会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部分内容是由媒体给予的。可以说,媒体语言影响并干预他们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媒体语言暴力误导着青少年的言语习惯和思考方式。由此可见,媒介话语哪怕只是形式上的,也会对社会心理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美】詹宁斯·布赖恩特、苏姗·汤普森著,陆剑南等译:《传媒效果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84~92页
      ②陈中立 杨楹 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61页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暴力 语言 影响 媒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