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语文教学要守住“根”|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时间:2019-02-26 03:29: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上学期本人到外校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鲁迅的《拿来主义》。也许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了吧,课推得很快,一节课时间没到就上完了,先是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介绍了鲁迅及其作品,接着主要进行了逻辑推理似的分析(屏幕上有列出的方框图表配合说明)。先分析闭关主义有怎样的危害,后果严重;再分析送去主义有怎样的危害,后果严重;又分析“抛给”动机不良,“送来”很可怕,所以只有采取“拿来主义”,即因为前面列举的经一一分析都不成立,所以只有“拿来主义”成立。课堂对富有杂文特点并有深刻内涵的语言未作揣摩分析,对本文比喻、对比等论证艺术一笔带过,对“拿来主义”的含义只蜻蜓点水,整个课听后总觉得像是一堂数学逻辑推理课(反证法),因为什么什么经分析不成立,所以什么什么成立。也许是赶时髦,也许是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吧,有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类似这样缺乏语文味的课甚至没有语文味的课还真不少。一位老师教《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将其上成了历史课或者叫香港回归短片回放。课堂先是媒体展示香港的历史,接着放映解放军进入香港的场景,最后展示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场面,等到探究文本所剩时间已寥寥无几。有位老师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将其上成了英语课,把原英文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了一篇,并丢开文本熟练地背诵英文版原文中的几段,博得了学生喝彩,可这哪里是上语文课,这不是完全成了英语课了吗?还有的课像是演戏,学生老师同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堂课热热闹闹,一笑了之。这种表演课偶尔为之或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作为正规语文课甚至语文公开课就不合适了,语文姓语,不是演戏。语文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有的学校提倡学生上课,老师仅上几分钟,这种“全放羊式”的课真的有待思考。试想:孩子们要学多学科课程,老师一般只教某一科,时间精力都比学生充沛,况且老师毕竟是老师,知识、阅历、经验等都要强于学生。让学生尝试上少数几节课不为过,全部交给学生上,老师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坐冷板凳,实在欠妥,这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谬解。
       那么,怎样对待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要守住“根”、守住“纯”。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要上得有语文味,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要注意语文的特质和特点,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但语文课不可泛化为生活。语文不是交流会,语文不是展示厅,语文不是影视展,语文不是辩论赛,语文不是演戏,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更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想感情、优良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表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二者的平衡,二者的融合,二者的一体化,而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所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精神、人格、素质的培养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精神、人格、素质的培养是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而领会的。
       那又怎样守住语文的“根”,让语文“纯”起来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本身上下工夫,应少用或偶尔使用一点非语文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精力用在钻研文本上,扎扎实实抓语言,语文课堂的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理解语言,教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教出学生对文化的钟情。语文课应抓住语言文字不放松,应该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和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语文课应正音诠词品词解句析句,应咀嚼品尝到潜在语言深处的美。着力于语言内力,凸显语文课堂之本色。
       其次,要关注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学会表达更是语文的“根”。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五种智力品质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语文教学思维论》韦志成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说:“语文课教什么?就是教学生读写听说。”(《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宁鸿彬著)
       我们的老祖先学语文,讲求朗读、涵咏、背诵,强调对课、写作。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书中强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智’,而终极点在‘行’;到了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新课标强调了表达与交流,新教材也着重安排了表达与交流这一板块。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上课文,而不大愿意(忽视)或是不怎么会上作文课。笔者认为,要真正教好语文、学好语文,守住语文的“根”,提高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再次,守住语文的“根”,让语文“纯”起来,要提倡“三感”,即情感、美感、语感。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欣赏、体悟情感、美感和语感,让其获得整体享受。
       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语文教学活动是知识交流的活动,也是审美的活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应该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把握、充分利用,意境幽雅的诗词歌赋,秀丽旷阔的自然景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醇厚而音韵和谐的语言,处处透着语文的魅力。语文味浓的语文课堂应该体现出语文的美来。
       最后,要守住语文的“根”,让语文“纯”起来,就是语文教师要成为“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一切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语文”的素质和“语文教育教学”的素质。语文教师永远需要多读书、多写作,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态、现状及指导学语文方面有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理念,语文教师永远别忘了自己是教语文的!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改,都应守住语文的“根”,守住语文的“纯”。语文教学应力争达到简单、本分、朴实、真实、扎实的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一中(237400)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学 守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