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实践导向、能力本位】 能力导向

    时间:2018-12-23 12:49: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高职会计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应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对当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本文主要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支撑、目标设计、课程确定与开发、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宣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践导向 能力本位 会计专业 培养模式
      
      一、实践导向、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课程论上,课程模式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式。本文划分角度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把课程划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以理论为中心和以实践为中心,也可以说是以学问(理论)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意味着课程中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而是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理论)”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划分作为会计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工作实践;以会计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作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程度的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多数学习时间应放在会计实践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因为会计实践过程顺利进行所需要的知识首先是会计实践知识,当然也需要一定量的用于理解实践过程的理论知识,但会计理论知识在这―模式中并不具有核心意义,并且会计理论知识对实践过程的作用必须通过会计实践知识这一中介来发生。在这―模式中,理论知识是服务于、依附于会计实践过程,而不是会计实践过程服务于理论;以会计实践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会计学科本身的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即使是会计理论知识,也是围绕会计实践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学习,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以会计实践过程,而不是书本学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坚信的一个理念是:会计职业能力只有在会计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主要通过工作样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于实践导向、能力本位模式的目标是“做”,而评价“做”的最为可靠的方法是评价做本身,即工作样本,因而这种评价方法是可靠的(蒋德喜,2007)。可以概括为课程设置实用化、课程目标能力化、课程内容实务化、课程设计工作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教学一体化、能力培养职业化。r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一)高度重视专业调查 要每年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调查。如以走访、邮寄调查函等形式向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进行调查;以走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向毕业生进行调查;以走访形式向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以调查表的形式向在校生进行调查等,如笔者所在的浙江省的一所高职学校就是通过连续几年来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从而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面向浙江省中小民营、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中会计岗位的特点是小而全,即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数量少,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季快、知识技能全面;通过调查还发现要求会计人员在税法和税收策划以及纳税申报上要具有很强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电算会计已普遍在企业中应用,企业信息化已在企业中慢慢展开等,这样在通过调查并进一步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并依此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二)积极与企业等一线工作专家沟通 要通过积极与包括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内的各位专家的沟通,这些专家主要来自于企业、中介机构、国家管理部门等生产、管理第一线,他们业务精通,经验丰富,对实际经济工作中所需人才的要求比较明确,因此,通过这些专家对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结构的比例安排、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的研究和指导,从而使会计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是要把来自典型行业的会计专家请到学校里来,这些专家必须是真正一线的专家,层次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在一线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如财务科长或主办会计就可以了。然后把他们集中起来,在上面所述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会计职业的能力构成,先进行大的能力构成划分,然后细分成小的能力构成,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每个能力的划分必须得到所有专家的一致同意才可以。
      (三)加强教学改革、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教师每年都有意识地进行主题性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如可以每年开展以教学计划修订、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改革、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等不同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来促进会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师、毕业生、在校生等多方面的作用,不断地改革并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调查来确定就业去向和岗位能力,以专业教师的研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来确定培养目标,以主题教学改革来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浙江省某学校依此制定和修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根据当地的实际来进行并最终挖掘出“一个面向、二个层次、三个结合”的特色,“一个面向”指的是就业面向浙江省及长三角等周边地区的中小民营、私营企业。“二个层次”为“零距离上岗”层次(即全部学生获得会计上岗证)和“优秀学生”层次(即优秀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职称),“三个结合”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与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转而以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体系服务,理论课程以“须、够用”为度。在设置中以各个实训课程为主体,围绕各个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的理论课程。(兰自珍等,2008)具体的设置可如(表1)所示。
      (二)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阶段来确定实训课程和相关的理论课程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会计基础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发展能力三个阶段,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和确定相应的课程。
      第一学年确定为会计基础能力阶段,在第一学期安排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和相关理论课程,在第二学期安排出纳技能实训。同时也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出纳技术、经济法等相关理论课程。第一学年结束后,暑期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一般由教师带队,因为教师也要下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锻炼,因此可以一举两得。每位学生在认识实习两个星期后都要写出相应的企业会计认识报告,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感受企业会计工作氛围。第二学年确定为会计专业能力阶段,主要在第三学期安 一排了财会综合模拟实训,同进开设以会计工作岗位流程来安排的相关课程,如存货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应收应付会计、总账报表会计等。第四学期则安排了税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会计实训和电算化会计实训,同时开设相应的如税法、税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电算会计实务等相关的理论课程,主要解决学生会计一般性能力的运用和掌握。第二学年结束后,暑期开始,又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应的专业实习,主要是担当企业会计人员的助理,如出纳助理、会计助理,以帮助学生将实训所得到的技能消化为具体岗位上的能力,从而验证和掌握会计的一般性工作,能努力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单项会计工作。一般控制为―个月时间,也可由学生自己决定,但结束后必须有相应的实习报告。第三学年确定为会计发展能力阶段,主要在第五学期安排财务管理案例、小企业ERP实施实训,同时可根据自己工作的方向和兴趣来选修商业企业会计实训、审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同进也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化会计职业能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则主要是顶岗实习,通过前面的两次实习,学生也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般来讲能很快的进入角色,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很短时间就能独挡一面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学籍管理上则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安排一定的选修课,如书法、音乐、美术等;系级选修课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多方向和补充以及更高的发展能力等培养目的来服务,如行业会计、外贸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组合,但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到企业实习也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基本上每个暑假学生都要到企业去,这也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学生通过频繁的进出学校与企业,不断地深化和掌握会计相关技能,同时对会计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对做人的认识都会呈现出一种加速的状态,从而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本位 导向 实践 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